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2021-10-18史明芳
史明芳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发展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数学情感是一项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更是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内驱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善于利用教学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构建出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思维活动更加积极发散,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数学情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负面的数学情感会影响学生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大大下降.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情感;教学方法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受到身心发展规律的限制,很多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学习困难,对数学望而止步.因此,数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和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另外,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学习能力较弱,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由此可见,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学习,主要是因为教学模式陈旧.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采用创新教学模式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打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而是平等的探究交流.教师只有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平等,用爱去感化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理解尊重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内在的学习驱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他们很容易将教师看成权威,并且以教师为榜样.如果学生喜爱教师,就会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更加积极主动,如果学生害怕甚至讨厌教师,就会导致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大打折扣,严重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就必须和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用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最终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第一,教师应当注重自己的课堂情绪.教师饱满高涨的教学情感,是帮助学生保持课堂良好学习状态的重要因素.当教师用积极的心态感染学生时,学生也会以饱满的情绪对待数学学习,从而激发出敏锐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大大活跃课堂氛围,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增进师生交流,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以亲切的态度和温柔的语言面对学生.美国心理学家曾经提出一个在人际关系中信息传递的效率公式:信息传递效率=7%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假设教师情绪不佳、状态消极,那么在课堂上又该怎样进行教学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饱满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生动的语言和温柔的笑脸去面对小学生.当学生表现良好时,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在课间时也要与学生加强交流,不仅在学习中了解学生,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使小学生喜欢老师,更喜欢上老师的课程.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还要保证对待学生的平等和民主,对待班里学生应当一视同仁,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不要漠不关心,要鼓励他们发言,让他们不要怕犯错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转变自身角色,从一个讲授者、传输者,变成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就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教师先营造出和谐、平等、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才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关爱和尊重,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探究,大胆想象,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灵活使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数学乐学情感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兴趣基础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很少关注学生情况,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将知识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再利用题海战术巩固学生的记忆.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堂便害怕,兴趣大打折扣.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利用自身的主导地位,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数学情感和自信心,进而使小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吸收.
(一)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
小学生拥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要学会在课堂导入时,利用设计好的问题激发学生情绪.比如,在进行“面积单位”相关教学时,教师可以像这样用问题情境教学:
拿出一个纽扣,提问学生:“大家来看看,我们该如何表示这个纽扣的大小呀?”有的学生说是“指甲”,有的同学说是“药片”,还有的学生说“自己的门牙”.教师继续提问:“那我们该怎么统一起来,让大家知道具体的面积呢?总不能说这个纽扣有门牙这么大吧?”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中面积单位在生活中的具体表达作用,立刻对面积单位有了兴趣,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建立起良好的数学情感,进而在学习中更加认真.
(二)利用多媒體,使教学直观有趣、生动形象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抽象思维水平较低,这时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所学知识.比如,实物展示、动图模拟、图表展示、语言解释等.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需求,创设出相应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小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原理和转变过程,然后让小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多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准确地认识到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这样小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环节,不仅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还能够拓展数学思维,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积极地探索数学世界中的知识和理论,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最终实现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抓好课堂讨论和学习竞赛,给学生展示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在平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设计课堂竞赛,让学生在讨论和比赛中表达自己的想法,用活跃的气氛促使学生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
比如,在进行“除法”相关教学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小木棒(或者其他工具),同时将学生分成几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再将木棒分到每个学生的手里.每个小组的木棒数随机且并不相同,然后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如平均每个人分1根、2根、3根、4根、5根、6根等,看哪个小组反应速度最快.
在竞赛时,有的学生发现分3根不好分,5根也不好分,因为组内人数和木棒数无法做到均分.这时候他们就犯难了,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在小组内相互帮助借用,帮助他人获得木棒.最终,在相互帮助下,学生不仅在合作中竞争,更是了解到除法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方法.这样,数学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高课堂提问效率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最关键、频率最高的手段.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经验,没有掌握必要有效的提问对策和技巧,导致实际课堂与理想情况有一定的误差,学生在接受过程中不太明确,无法激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把握课堂节奏,用课堂提问环环相扣,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能够跟紧教师的思维和脚步,一步步走向成功,不断地积累自信,最终在数学课堂上有丰富的收获.
首先,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生活.要想走入学生内心,教师必须知道如今小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中当前的热门话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提问时以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更加高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对他们的吸引力.其次,教师应当考虑提问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动机.因此,提问需要难易适中,且能够促使学生加强思考.最后,教师的提问应当“大气”,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延展性.问题应当具有讨论点,同时能与现实紧密结合,具有一定的思考难度和挑战性.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跟着教师的问题,一起在数学课堂中畅游.
四、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丰富数学情感
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理论和实践,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够对数学知识充满求知欲,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在小学数学情感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学进行课外实践延伸.
比如,在小学教材中,有关于“人民币币值”的相关教学.现如今很多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想要什么有什么,对家庭收入、支出一无所知,不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也没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财习惯.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本节课的内容,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实践中.
教师可以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对一周内自己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看看自己的零花钱都花在了哪里,还可以让学生和爸爸妈妈聊天,对自己家庭的生活支出进行记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对人民币的币值产生直观的感受,还能够对零花钱的购买力形成一定的印象.教师要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注意对自己零花钱的理财和使用,学会用自己的零花钱实现自己的小心愿,同时要把钱花在关键的时刻,而不是经常去买零食、买一些不需要的小玩具等.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必不可少.教师要打消學生对数学的畏惧和逃避心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乐趣和重要意义.在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积极与教师互动,同时在不断的成功中获取信心.久而久之,教师能在良性循环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建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68.
[2]黄胜英.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策略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08):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