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问学课堂”范式的建构

2021-10-18陈拱汉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问学建构法治

陈拱汉

问题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灵魂,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引擎,以师生问题驱动的道德学习,孵化了道德与法治“问学课堂”。它强调把学习置于丰富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发现、优化、提炼问题,体验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思辨力,解决真实性问题,养成良好品德。

一、问学精神的缺失扭曲

(一)道德问学缺失

笔者对10堂道德与法治推门课进行统计,不难发现:无问,学生在课堂上只习惯于听,没有问题生成,老师关注的是顺利上完课。少问,即以教师“讲授”为主,“提问”为辅,且问题事先预设,答案追求统一。低质,经统计显示,有效问题占24%,低效问题48%,无效问题28%,低阶问题偏多,深度追问明显不足。

(二)道德问学扭曲

假伪,为了提问而提问,重复再现课文的问题,例如执教《眼睛的“抗议书”》时,学生问,“当你看电视时,有没有想过谁最辛苦呢?”“眼睛对于我们重要吗?”这些问题不假思索便有答案,未能激活思维热度。浅显,学生信手拈来提出一些浅白的问题,没有聚焦“为什么”的问题,不能形成有价值的问题链。被动,教师生满堂问,学生被问题牵着走,缺少主动地思考追问。

二、问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问学并不是新生事物,问题学习,古而有之。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教学主张,而理学大儒朱熹也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学思考。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其中自主发展方面强调学生“学会学习”维度,还课堂于学生,倡导在自主学习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因此建构以问题驱动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问学课堂”是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问学课堂”范式的建构实践

(一)生之问学——建构有梯度的问学方略

1.发现问题,起疑发问,指向乐问

(1)问旧知。调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给予问的时空,通过问题回忆旧知,让学生发问简单,面对习以为常的道德现象,不忘多保留几个小问号。促进每一个孩子乐于提问。久而久之,每一个孩子提问意识不断提升。

(2)问学单。好问是孩子的天性。问是对疑的外显。学生预习时,“问学单”启航,没有特定的格式与要求,学生在已有经验上各抒己问,并记录于单,此时学生的思维已被激活,用问题推动预习,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学。

2.优化问题,活动追问,指向会问

(1)对话场。学生道德学习建构的路径不是“单行道”,而是主体间,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网状结构,要组织学生交流,问教材、问同学、问老师,思维的碰撞才能产生思想的火花,多元的对话场是问学道德的重要表征。

(2)合作式。在交流对话中,筛选问学单中最有价值、最值得讨论的问题,学会独立思考,再小组分享,合作解决。例如,执教《为他班喝彩》,有同学提出问题:他在运動会时比赛输了,好友却跑去向冠军祝贺,此时的友情是不是破裂了?小组交流中,有同学则帮助他:运动会比的是友情吗,观看比赛更重要的是欣赏优秀和拼搏精神;有的则提出问题,有的人为了朋友的比赛,起哄影响他人发挥,这是真正的友情吗?

(3)观察员。每一次问题的深入探究都是最好的学习。因此小组合作问学,可以邀请老师或几个同学来当问题观察员,进行旁听、观察、评价。活动结束,由观察员推荐“宝藏问题”,评选“问题小达人”,宣读颁奖词。

3.提炼问题,内省反问,指向善问

(1)问题链。每个有意义的问题都是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产生,并都能引出下一个问题,碎片化问题建立了联系,便形成问题链、知识群,此时呈现思维可视化的问题导图,问与学也就更加系统连贯。

(2)溯源问。学生要学会“问源”——为有源头活水来,打破砂锅问到底。例如学习五年级下册《维护公共利益》,就要学会溯源三年级上册《善待我们的“朋友”》;学习四年级下册《说话要算数》,就要学会溯源三年下册《我很诚实》,从而准确了解主题发展,精准切入学生道德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3)寻法问。这是反思性发问,聚焦“方法”的提问具有较高境界与层次,例如,针对“宝藏问题”,反问问题的来源,溯源思考的过程,增强元认知的内省,促进提问水平发展,同时也让其他同学明白“宝藏问题”是怎么来的,“问题小达人”是怎样炼成的,从而提炼问题价值,学会有效提问。

(二)师之问学——建构有价值的支持体系

1.问出学生生活味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学生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的课程。学生在问题学交流时,受生活经验限制,道德认知常浮于表面,未能进行有广度、有深度的生活思考,这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出现,借助孩子回答的“肤浅”,再次用问题为学生搭建有效的思维平台,助力学生就着梯子向上爬。

2.问在学生困惑点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课堂上问题多了,也会迸发出错误的理解,围绕着“错误”津津乐道,甚至为自己提出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产生困惑,此时教师袖手旁观,就会让学生形成错误观点或是迷失方向。教师适度在学生困惑时提问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扭转困境,树立正确导向,彰显价值引领。

3.问于学生生成时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实质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问题赋能的“问学课堂”精彩而灵动,问与学随时会迸发有价值的火花,若教师还是缺位无为,视而不见,那么精彩稍纵即逝,问学生成的资源就失去了价值。

传统的道德学习倾向于思想经验分享与理论讲授,关注的是由外向内的直接传输。新时期的道德“问学课堂”则倾向于生活经验追问与行为思辨,倡导的是由内向外的主动汲取。道德问学是让学生立于课堂正中央,让教学走向问学的新样态。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学习中心视域下小学“问学课堂”建设的研究》(立项号FJJKXB19-640)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问学建构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问学模式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游戏玩不够
让学生在课堂自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