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充电设施安全隐患排查结果与启示
2021-10-18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技术和认证部主任刘锴
文 /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技术和认证部主任 刘锴
这场针对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安全隐患的全面排查结果如何?发现了哪些问题?对后续各方工作有哪些启示?
整体安全风险可防可控
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要求,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企业依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标识(检测、认证)评定充电设施现场安全评估对照表》,通过联盟随机指定和企业自定的方式进行充电设施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截止到2020年9月30日,共收到企业提交的排查报告13份。本次排查范围覆盖了全国19个省市中的32个城市的221座电动汽车公共(社会车辆)充电场站,共计4234个充电桩,包括交流充电桩1217个,直流充电桩3017个及其相关配电和消防设施。排查包含4部分内容,包括配电设施排查、交流充电桩排查、直流充电桩排查、消防安全排查。共查找到风险点319项,其中配电相关风险点64项、占比20.1%,交流充电桩相关风险点12项、占比3.8%,直流充电桩相关风险点208项、占比65.2%,消防安全相关风险点35项、占比11.0%。整体安全隐患发生系数为0.075,处于正常水平,安全风险可防可控(见图1)。
图1:安全隐患风险数量(个)及占比(%)(风险等级:严重、危险、一般)
上述各类风险点按影响的维度又可分为充电体验、冗余设计、人员触电、电弧灼烧、设备本体、消防设计等6类。其中影响充电体验的风险点16项、占比5.0%,有冗余设计的风险点32项、占比10.0%,有人员触电的风险点52项、占比16.3%,有电弧灼烧的风险点7项、占比2.2%,有设备本体的风险点163项、占比51.1%,有消防设计的风险点49项、占比15.4%。
从企业提交的排查报告来看,13家企业都建立了运营安全保障体系和监督工作机制并有明确的安全责任主体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同时,还针对消防安全专门制定了消防管理和隐患排查工作制度。13家企业每年都有安全隐患排查和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要求。除个别企业外,各企业每季度至少能安排1次安全隐患排查和1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见图2)。
从企业提交的自查报告来看,13家企业每年都有专项安全生产经费安排。其中,运营企业的每桩年平均安全生产经费中位数为274.9元/桩/年,汽车企业的每桩年平均安全生产经费中位数为262.4元/桩/年。两种类型的企业在充电桩的安全投入上大体相当(见图3)。
图3:企业专项安全生产经费
行业自律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联盟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3号)、《关于印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接口新国标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能源〔2016〕2668号)、《关于印发〈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发改能源〔2018〕1698号)等文件的要求以及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于2017年7月正式发布《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充电设施标识(检测、认证)评定体系文件》,并同步开展以充电设施标识(检测、认证)评定为基础的行业自律工作。
截止2020年9月,总计有36家企业的52款型号产品申请联盟标识(检测、认证)评定,其中已完成标识(检测、认证)评定工作的有33款型号产品,未通过的有6款型号产品,已通过的有27款型号产品,在评的有19款型号产品。截至目前,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认证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威凯认证检测有限公司、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联盟标识(检测、认证)评定授权机构共计发出标识46756张。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以联盟公共充电设施数量统计口径来计算,标识(检测、认证)评定数量覆盖率达到7.9%;以联盟公共充电设施品牌数量统计口径来计算,标识(检测、认证)评定品牌覆盖率达到32.8%。
总体来看,通过国家能源局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等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制度引导,行业自律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企业开展行业自律工作的意识正在不断加强。多家企业的多款充电桩型号产品参加联盟标识(检测、认证)评定,获得了标识和产品证书并因此享受了北京市奖补加分。
三大因素成为安全风险点主要成因
从整体安全隐患排查出的风险点的成因来看,“不符合标准”、“运维不当”和“施工不规范”三个原因占据了所有风险点成因的87.5%,如图4所示:
从配电相关安全隐患发生情况来看,其安全隐患发生系数为0.290。主要由“运维不当”和“施工不规范”两方面原因造成。
从交流充电桩相关安全隐患发生情况来看,其安全隐患发生系数为0.010。主要由“不符合标准”、“施工不规范”和“运维不当”等三方面原因造成。
从直流充电桩相关安全隐患发生情况来看,其安全隐患发生系数为0.069。主要由“不符合标准”和“运维不当”两方面原因造成。
从消防安全相关安全隐患发生情况来看,其安全隐患发生系数为0.158。主要由“运维不当”和“不符合标准”两方面原因造成。
关注中小规模和个体商户安全问题
从安全隐患发生总量来看,2020年共排查出319项安全隐患,较2019年的97项大幅增高。主要是因为今年参加安全隐患排查的企业较去年增加4家,且有7家企业是首次参加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若以近两年皆参加过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企业的数据来计算,2019年度整体安全隐患发生系数为0.060。2020年度整体安全隐患发生系数为0.075,虽然今年的安全隐患发生系数较去年有所升高,但细分来看,参加过2019年安全隐患排查的各企业在今年的安全隐患发生系数显著低于今年的整体安全隐患发生系数,较去年亦有明显进步(见图5)。
依威能源、比亚迪、蔚来和小鹏虽然都是首次参加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但依威能源和比亚迪的整体安全隐患发生系数要显著优于蔚来和小鹏。其主要原因是依威能源和比亚迪排查的充电桩以交流充电桩为主,而蔚来和小鹏则全为直流充电桩。
本次排查,个别企业的整体安全隐患发生系数为0.992,是大部分企业的十倍以上,主要原因是此类企业是以提供平台工具而不自建充电桩的模式开展充电设施运营服务,其对充电场站不具备管理权。经过调研走访了解到,接入此类企业的充电桩多为当地的中小规模或者个体充电桩经营商户。这部分商户普遍对自身要求较低,安全投入较小,也无专门团队负责有关标准的研究执行和安全运维,故此类商户的整体安全隐患发生系数较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予以关注。同时,对于此类模式形态下出现的平台工具提供方和充电桩产权所有方不一致时,发生安全事故后的权、责、利问题还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充电场站实地调研发现七大问题
在企业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同时,联盟也同期赴北京、浙江、湖北、江苏、山东和广东等地进行调研走访。
从在充电场站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来看,基本和企业自查暴露的问题类似,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
充电桩体和配电设施防触电不符合标准,接地连续性不符合要求;充电桩绝缘异常状态下,不能报警或断电;充电枪头电子锁失效,导致充电过程中用户带电插拔充电枪,接口带电,产生电火花,易造成人员受伤和设备损坏;充电桩防锈防水性差,部分充电桩外壳及内部生锈情况较多;充电桩运营商定期维护工作不到位;消防设施配备不符合要求;充电场站设计、施工、建设安装不规范。
多数地方主管部门管理困惑多
从与有关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交流、搜集到的情况来看,除北京和深圳有较为系统性的关于充电安全的政策和制度外,其余大部分地方的主管部门对充电设施尚无统一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存在管理方不知道怎么管,运营方不知道怎么干的矛盾。
不管是在北京和深圳这样车桩规模都较大的城市还是其他车桩规模较小的省市,由于各种原因,管理方对充电设施行业存在以下“三个未明确”的问题:一是未明确充电设备的安全性、一致性、互操作性、电磁兼容性的要求;二是未明确充电场站的安全运营要求;三是未明确充电场站的安全隐患排查要求。
以场站验收为例,大部分地方虽然明确了充电设备要具备检测型式试验报告和(或)产品认证证书以及通过三方机构的现场验收,但由于当前市场上充电设备的型式试验报告的检测项目千差万别,现场验收项目繁简不一,而有关要求又较为笼统,所以在促进统一和提高对充电设备的安全性、一致性、互操作性、电磁兼容性和场站安全性等要求上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企业安全生产需重点解决三大问题
虽然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可以看出部分企业还是存在安全风险管控意识不强,安全生产保障经费投入不足,行业自律意愿较弱的问题。根据排查结果,在后续工作中应当重点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直流充电桩的协议一致性问题,需要通过各项措施督促企业加强充电桩产品的合规性要求;二是分散在各地的中小规模和个体充电服务商户的安全隐患发生系数为0.992,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是需要重点加强安全管理的充电服务商群体;三是加快研究解决平台型企业的权责利问题。在提倡不设门槛的大政方针下,有效增强有关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行业自律意识、提高安全隐患排查的覆盖面亦是今后的重点工作方向。
为政府管理提建议
统一以中国充电联盟的标识(检测、认证)评定现场安全检查要求为充电场站验收依据。经过两年的实践,各企业普遍反映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要求,按照《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标识(检测、认证)评定充电设施现场安全评估对照表》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条目清晰、可操作性较强,且确能减小安全隐患发生系数,建议将此对照表印发各地主管部门以供参考和借鉴,形成统一指导性要求,提升企业应对各地现场安全相关检查和验收的工作效率。
将通过中国充电联盟标识(检测、认证)评定的充电设施产品作为享受补贴的必要条件。北京市将充电设施通过联盟标识(检测、认证)评定作为奖补发放依据已执行三年多的时间。目前已有多家企业的充电设施产品获得了联盟标识并拿到了相应的奖补资金,对于促进北京市充电设施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且可操作性较强。建议将《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标识(检测、认证)评定充电设施产品推荐性检测项目对照表》印发各地主管部门以供参考和借鉴,形成统一底线要求以强化充电设施产品的安全性、一致性和电磁兼容性要求。
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年度安全隐患排查。近年来,国家能源局每年组织实施一次充电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提高充电设施安全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为进一步掌握行业安全运行的实际情况,建议参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对充电桩计量模块进行抽检的政策要求,由国家能源局每年安排适当的专项经费委托行业组织定期对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充电场站进行现场安全隐患抽查。
推广北京治理经验。目前,北京市作为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发展先行先试的城市已有相关政策大力引导企业重视充电安全。2018~2020年,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在其充电运营奖补办法中明确引入联盟标识(检测、认证)评定作为奖补加分项,来引导企业重视充电桩品质和充电安全以加强行业自律。截至目前,已有多家企业通过参加联盟标识(检测、认证)评定获得了奖补加分。建议将北京市的政策制订思路和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
加强宣贯和培训,引导行业自律。鉴于安全隐患成因中的87.5%由“不符合标准”、“运维不当”和“施工不规范”引起,建议在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选取重点省市,由联盟配合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开展相关宣贯和培训工作,以引导和强化企业的行业自律意识。
全面提升充电设施品质。目前大多数充电设施产品标准等级是一般工业级,而用于为汽车充电的设施产品标准等级应高于一般工业等级,需要达到车规级,强调可靠性、耐久性、防水等级,如IP67。因此,现有充电桩寿命低、可靠性差,加上部分运营商运维保障不到位,有部分僵尸桩、操作不便利或安全隐患桩存在。建议以中国充电联盟的充电设施产品标识(检测、认证)体系为基础,开展有关课题研究,积极推动充电设施需求端(设施建设运营商、新能源汽车企业)采用通过标识(检测、认证)评定的产品。
开展平台运营方和设施所有方不一致时的权责利问题研究。当前,大部分的充电运营企业除自建自营充电设施以外,也在探索以托管代运营的方式提供充电服务,即平台运营方不拥有充电设施的产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小桔新能源和云快充,这两家企业的平台上有近5万个公共充电设施,但接入此类平台的充电设施又恰恰为分散在各地的中小规模和个体充电服务商户所有。根据前述隐患排查结果,此类商户普遍对自身要求较低,安全投入较小,也无专门团队负责有关标准的研究执行和安全运维,故此类商户的整体安全隐患发生系数较高且偿付能力有限。故建议尽快重点以中小规模和个体充电服务商户为模型,将平台运营方和设施所有方不一致时,发生安全事故后的权、责、利问题设为专项课题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