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思想在城市公园景观的使用评价
——以合肥市翡翠湖与南艳湖公园调研为例
2021-10-18毛縯韬
毛縯韬 刘 力
(安徽三联学院 动漫与数字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使得当今城市发展模式景观呈现出形态粗糙、尺度失衡的各类问题,“规划和设计的目的不是创造一个有形的工艺品,而是创造一个满足人类行为的环境”[1],国内外大量的专业学者都一直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尺度设计上进行广泛性的理论与设计实践研究,如何在一个现代城市中创造出宜人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如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体现人性化关怀,已成为当今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构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对合肥市重要城市公园展开了实地调研,重点考察合肥市民对合肥城市公园的人性化内涵的满意度,以此来体现合肥市城市公园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方法[3]。例如,城市公园的空间布局、人在城市公园中的心理感受、城市公园绿化状况及各类景观设施的保养状况、城市公园中铺装的人性化设计等。本次实地调研采用问卷设计,现场问卷发放与填写现场拍摄、观察与记录等多种调查方法。
研究数据来自于问卷因子的设计、现场问卷、观察与纪录等方法。问卷共40题,其中前8题是定位问卷参与者的年龄、工作情况、来往方式等基本情况,中间29题是作为八个方面的一级数据:公园环境质量、公园人群活动、公园景观视线、公园景观空间、公园绿化程度、公园与建筑的关系、公园公共设施、公园地面铺装材质。最后3题为市民对公园各方面的满意程度。其数据的均值都是来自于下分的二级数据,问卷采用里克特数据量表形式来反映居民游客对问卷中提问的真实感受。设置五个满意梯度,分别是: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一般以及非常满意[4]。
调研选择合肥翡翠湖公园与合肥南艳湖公园为对象,对两个公园各发放200份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翡翠湖公园共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南艳湖公园共回收有效问卷200份。调研时间选择在秋冬季10—11月周末,并按一天早中晚三个时段进行观察记录。
二、城市公园景观人性化设计评价案例研究
(一)具体案例研究
1.合肥翡翠湖公园
翡翠湖公园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由环湖路桥与广阔的湖面相连,占地面积2022亩,周边分布着多所高等学府,如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三联学院等知名院校。翡翠湖公园位于翡翠湖之上,具有中心景观区、运动健身区、逗鸟区、游船区等,具有多样的功能性,体现“人文、生态、景观”的主题。
调研时间:2020年10月31日—11月1日。
(1)公园的易达性
翡翠湖公园临近多所高等院校,学生去往公园的选择多为步行或自行车,各占25%和24%,部分游客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占23%,自驾的市民游客占28%。由此可见,翡翠湖公园交通便捷,方便出行,交通方式多样,利于学生游客参观游览。
(2)公园行为主体
活动人群的年龄构成是:18岁以下游客占27%,18—25岁游客占40%,26—30岁游客占8%,31—40岁游客占7%,41—50岁游客占9%,51岁以上游客占9%。由此可见,该公园对于年轻人有足够的吸引力,拥有足够的活力,相对于老年人的休憩服务也相对足够。
(3)公园活动类型
市民和游客在翡翠湖公园的休闲观光、养生度假、野外拓展各占57%、17%、26%,可见,翡翠湖公园的环境优美,功能多样,能够吸引游客度假、游赏。
2.合肥南艳湖公园
南艳湖公园地理位置处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其公园东侧片区紧靠滨湖新区,形成了依山傍水、滨湖通江的秀丽景象,景色秀美,舒适宜人,是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景观。南艳湖公园的面积约3000亩,被分为两个区域,其中接近110公顷的中心湿地用树林将公园活动区分开,几乎全部保持着原生态景象,绿色自然,环境质量极高,鸟儿栖息地广布,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另外一区域是为500亩的科技园,有着多样的展示区,突出了南艳湖公园的人文特色。
调研时间:2020年11月21日—11月22日。
(1)公园的易达性
市民及游客选择自驾、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分别占29%、50%、12%、9%,可见南艳湖公园交通方式较为便利,公共交通占主导地位。
(2)公园行为主体
市民18岁以下占30%、18—25岁占49%、26—30岁占8%、31—40岁占7%、41—50岁占2%、50岁以上的市民群众占4%,数据表明南艳湖公园青年比例占人群总数最多,中老年人的比例较小,南艳湖公园的年轻人活动较多,公园活力较大。
(3)公园活动类型
休闲观光的市民类型占49%,养生度假的市民占33%,野外拓展的市民占18%,可见南艳湖公园环境质量优秀,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市民游客观光休憩、养生度假。
表1 合肥市翡翠湖公园与南艳湖公园人性化评价统计量表
(二)数据总结与归纳
1.使用价值成功之处
翡翠湖公园位于合肥市经济开发区西部大学城中央,周边环境质量较高,不仅人文环境优良,交通也同样便利,地铁、公交都较为方便市民出游,公园内部道路系统除与城市道路连通紧密之外,还与周边大学保持了道路系统上的连通,基本做到了人车分流,公园内部空间划分很有层次,不同分区功能明确,公共与私密空间的组合较好,游人活动方式多样。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较好,乔、灌、草搭配较为合理,且结合水体有不同形态特征的植物群落[5],生态性与功能性兼具,且地面铺装形式各样,与地形、植物结合,行走舒适,公园整体人文景观特点突出,娱乐休闲活动丰富,吸引了大批市民与周边学生。南艳湖公园则位于合肥市经济开发区东部,周边多为新建小区和科研院所,南艳湖公园从设计之初就是以生态保护,尤其是鸟类栖息地为主要设计方向,公园内整体视线开阔,尤其是水体周边参与度高,以及观鸟活动与水体结合,使观鸟活动不再单调,吸引了合肥不少本地观鸟爱好者慕名前来,公园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建筑形态优美,与公园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南艳湖公园强调生态性,因此在园内不允许车辆通行,停车场设在公园外围,全由电动车代步,是公园的一大特色。
2.景观利用的不足之处
翡翠湖公园在对水体景观的利用上仍有不足,翡翠湖不少区域面对水面的景观视线非常开阔,但配套的亲水景观设施相对较少,以至于水景的参与感相对较低,对于翡翠湖较大的水面来说略显浪费。另外,公园中的公共设施大多陈旧,损坏严重,再加上后期的管理养护不足,导致相当一部分公共设施无法正常使用,不少区域的指示牌标识模糊不清,活动场地不足,使配套的休息设施不足,环境融合效果一般。南艳湖公园则是在公园空间的小型化,宜人性上存在明显问题,内部空间过于开敞,空间层次划分不明确,开放空间与半私密、私密空间的过渡存在问题,公园的植物搭配,缺少四季秀丽变化,植物层次种类略显单一,种植效果一般,公园在“观鸟”这一主题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在其他文娱活动的组织上显得较为单薄,公园中不少区域经常空无一人,未提供足够多的供周边市民使用的休憩设施,影响了公园自身的吸引力。
三、合肥市公园景观人性化设计建议
在公园设计过程中,如何提升城市公园自身的舒适性、宜人化环境特征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对合肥市两个公园从八个不同角度的调研,对合肥市城市公园景观空间品质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升公园布局的合理性
从城市整体文化环境出发,让公园与其周边的各类城市空间融为一体,提升公园周边各类公共交通水平,增强公园自身的可达性,公园与周边城市空间可以互相带动、互相提升,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风貌。
(二)合理划分公园空间区域
公园中大空间的存在固然重要,尤其在视野良好的区域具有拓展视线的功能。但小空间的划分也应受到重视,小空间的宜人化特征可以给游人带来更多的安全感、私密感、尊重感。不同的空间形式组合,满足人们在景观空间中多种心理需求,才是人性化的城市公园应具备的特征。
(三)充分挖掘城市公园自身的历史文脉
将文化特征融入公园的设计中。空间变成“场所”的重要因素就是文化的引入,合肥市在城市公园的建设中,对于本地域文化的挖掘一直不足,三国文化、庐州文化,乃至徽州文化这样重要的地域文化特征在合肥公园中体现不明显。笔者建议在后期的设计中,通过地域文化的引入,不仅可以提升公园自身的独特性,还可以提升本地居民对公园的认同感、归属感,吸引更多人走进城市公园。
(四)管理养护意识,注重市民参与
很多公园在设计施工结束初期,景观效果良好,并且预期成长效果也不错,但后期在使用过程中,游人的保护意识不强,景观设施易遭损坏,后期又疏于养护,导致公园无法形成预期的景观效果。实际上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改善管理和养护手段,既提升市民保护意识,又在养护工作上多加留意,可以促使公园更快形成良好的预期设计效果,将设计与施工中好的思路最大化地实现。
(五)注重植物生态群落的形成
大部分合肥市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都存在植物种类少或数量不足的问题,在植物搭配与生态性体现上有欠缺。植物种类虽然不少,但不能有效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层次,种植方式单一,导致植物群落自身的生态特征不能充分发挥,影响植物景观效果,在实际设计中,经过合理的植物搭配,不仅能丰富植物景观的视觉美感,还能通过适地适树的合理选择,让不同植物在各自对应的位置上发挥自身最大的生态功能,从而提升公园中的空气与水体质量。
(六)完善公园基础设施
多样化的文娱活动设施,是城市公园吸引游人的重要因素[6],在城市公园活动设施的设计中,除了明确设施的位置和数量外,应注重活动设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提升活动设施自身的品质,同时对活动设施的多功能性也应多加注意,保证活动设施在不同时间段和特殊场合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提升公园空间对市民的吸引力。
四、结语
现如今,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公园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公园中的舒适感、实用功能以及观赏性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城市公园的绿化程度与环境因素也是城市绿色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城市公园的设计者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要坚持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在人与城市的关系中坚持人与城市发展的良性结合,继续优化城市公园的功能性,美化城市公园的观赏性,让人们获得更加宜人的城市生活空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