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穴分筋推拿手法联合针灸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2021-10-18刘松林卢群项鑫李海
刘松林,卢群,项鑫,李海★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2.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0 引言
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一般由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外伤、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膝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人,是引起老年人腿疼的主要原因[1]。除此之外,肥胖、走路姿势不正确、长时间下蹲、膝关节的受凉受寒也是导致膝关节炎的原因[2]。其症状多表现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也会有患者表现肿胀、弹响、积液等,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关节畸形、残废[3]。针对膝关节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疼痛、延缓病情进展、矫正畸形、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为主要目的,当前临床上常采取止痛药物保守治疗膝关节炎,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疼痛,但治标不治本,停用药物之后病情极易复发,且长期服用药物会影响患者的肠胃功能,引起相关不良反应,同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4]。手术治疗也是临床针对膝关节炎患者的常用手段,但手术作为侵入性操作,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一定的创伤,且患者在术后常常会出现相关并发症,进一步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5]。笔者认为点穴分筋推拿手法联合针灸治疗膝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效果,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本研究将2019年8 月至2020 年8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0 例膝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点穴分筋推拿手法联合针灸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0 例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40)和观察组(n=140),分别采用针灸治疗和点穴分筋推拿手法+针灸治疗。对照组男性72 例,女性68例,年龄42~72 岁,平均(58.34±4.65)岁,病程1~10 年,平均(4.23±1.02)年;观察组男性73 例,女性67 例,年龄41~71 岁,平均(57.12±4.32)岁,病程1~9 年,平均(4.21±1.01)年。对两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完全知情并同意;无治疗禁忌证患者;认知水平正常患者。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依从性差患者;存在膝关节肿瘤患者;类风湿患者;关节内骨折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针灸治疗,选取阴陵泉穴、膝关穴、承扶穴、委中穴、伏兔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委中穴、承山穴、曲泉穴、血海穴、鹤顶穴、梁丘穴、膝眼穴、风市穴,根据患者的不同证行展开辨证治疗,针对虚证患者采取补法治疗,针对虚寒证患者采取温针灸治疗,针对实证患者采取泻法治疗。根据针刺部位选择适宜的针,以平补平泻手法进行针灸治疗,针刺提气之后留针30min,1 次/d,14d 为1 个疗程,间隔10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接受点穴分筋推拿手法+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予以患者点穴分筋推拿手法治疗,具体为以下几点。
1.2.1 点穴
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使用拇指指腹点按患者的鹤顶穴、委中穴、膝眼穴、足三里穴、血海穴等穴位,力度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宜,每个穴位的点按时间为30s。
1.2.2 一指禅法
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使用右手拇指偏锋端,沿髌骨做一指禅手法,时间为3min。
1.2.3 提拉法
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屈膝屈髋,将患者的小腿按住,使用拇指按压胫骨粗隆处,其余的四指交叉至腘窝处,指导患者放松,之后进行前后提拉,每次提拉3 下,反复操作3 次。
1.2.4 髌骨两侧分筋法
使用食指、中指指尖按压患者的髌骨两侧压痛点,注意控制力度,从上向下刮动10 次。
1.2.5 推挤髌骨
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使用左右拇指向内推挤髌骨,按压髌骨两侧压痛点,力度由轻到重,反复进行按压。
1.2.6 下肢伸筋法
用一只手握住患者的足部,并用力背伸踝关节,另一只手放置于髌骨上方,向下压膝关节,注意控制力度,反复进行5~10 次。
1.2.7 胭窝理筋法
将四指并拢,在患者的臀部施力至患者的大腿中后部向下理顺至腓肠肌肌腹远端,反复进行3~5 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的疼痛感基本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有效:患者的疼痛感不明显,关节活动受限情况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疼痛感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定积分表》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活动度、肌力、疼痛、功能、屈膝畸形等5 个项目,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越好。统计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主要包括膝关节疼痛、膝关节肿胀以及膝关节僵硬。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版本)进行分析,采用()和(%)表示所有检测数据,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3%较对照组80.00%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如表1。
表1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n(%)]
2.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如表2。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 ,分)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 ,分)
2.3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如表3。
表3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min)
表3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min)
3 讨论
膝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病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难以根治[6]。患者在患病后会逐渐出现间接性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演变为持续性疼痛,甚至出现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我国中医将膝关节炎列为“骨痹”“膝痹”范畴,认为劳累过度、外伤、风寒侵入都是引发膝关节炎的危险因素[7]。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会逐渐降低,导致膝关节缺少营养,加上长期劳损以及风寒湿热侵入,造成气血失调、经络闭塞,引起膝关节变性[8]。针灸是我国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法,具有操作便捷、价格低廉、安全性高等优点,其主要是通过针刺膝关节周围组织,达到疏通活络、促进组织血液循环的效果,同时能够加快关节病变部位的新陈代谢,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但经临床实验发现,单纯使用针灸疗法其效果并不明显,患者的治疗疗程较长[9]。推拿可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微循环障碍,加快新陈代谢,增强组织修复能力,使膝关节的张力平衡得到缓解,促进炎症吸收,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当前临床上的推拿手法较为多样,不同推拿手法的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针对膝关节炎采用何种推拿手法临床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且存在一定的争议[10]。本次研究中使用的点穴分筋推拿手法主要以点穴分筋为主,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力度,作用于患者体表,让患者感受到放松和舒适感。一指禅法所用力度较为轻柔,作用于皮下血脉组织,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推按法使用适中的力度,作用于骨关节,使筋骨得以修复,同时可起到镇痛、解痉的作用。拿揉法使用力度较大,通过爆发力的按压,作用于患者的筋骨,刺激患者的神经,具有解除粘连、促进局部新陈代谢的作用。将针灸与点穴分筋推拿手法联合应用于膝关节炎的治疗当中,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对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具有积极作用。
本次研究是在以保证患者安全的原则下进行的,经过多次实践和不断的总结,初步创建出一套应用于膝关节炎的点穴推拿手法。从本次研究结果可得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3%较对照组80.00%高(P<0.05);治疗前,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膝关节炎实施点穴分筋推拿手法联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综上所述,对膝关节炎实施点穴分筋推拿手法联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