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特征性MRI 序列检查的临床应用

2021-10-18罗松江代铁军韩忠奎罗腾龙李传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神经

罗松江,代铁军,韩忠奎,罗腾龙,李传乐

(1 阜阳市肿瘤医院影像科 安徽 阜阳 236000)

(2 阜阳市肿瘤医院疼痛科 安徽 阜阳 236000)

(3 阜阳市肿瘤医院神经内科 安徽 阜阳 236000)

(4 北京市积水潭医院放射科 北京 100035)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主要因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区域中存在剧烈短暂的发作性疼痛情况,有70%~80%发病人群为40 岁之上成年人,有1%的人群为20 岁左右的年轻人[1]。现今尚未明确造成PTN 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等。由相关学者指出三叉神经根脑桥入口部位REZ 伴有神经血管压迫NVC 等情况。有16.7%的PTN 患者在症状侧无NVC指征,少数PTN 患者的非症状侧和正常人员均可发生NVC 征象。少数研究人员指出PTN 患者患侧伴有桥小脑脚池面积减小、神经根萎缩、神经根局灶性脱髓鞘等情况[2]。现对PTN 潜在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了解其形态学、功能学相关参数,已经成为PTN 发病机制研究的切入点。在MRI 形态学定性分析上,整合形态学和功能改变情况,进而提升诊断准确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2020 年7 月阜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男性27例(54.00%)、女性23 例(46.00%),年龄上限为80 岁,年龄下限为31 岁,均值为(5.12±1.23)岁。全部人员均为单侧发病,其有典型三叉神经痛疾病史,病程为2 ~20 年,均值为(11.32±2.46)年;长时间服药效果不佳或者无效。疼痛部位一般发生在右侧、左侧。

1.2 方法

使用MRI 序列检查:主要采取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T 磁共振仪对患者实施MRI 诊断,利用标准CP 头线圈,使用SE 序列实施横断面T1WI(TE 15 ms、TR 600 ms)和T2WI(TE 90 ms、TR 2 300 ms)对患者扫描,将颅内、桥小脑角、脑干等病变情况予以排除。需依照常规T1WI 和T2WI 横断面显示的三叉神经根进入区REZ 以及三叉神经节前段PGS 情况,将层面作为中心实施MRI 三维稳态旋进快速成像序列,层厚设置为2 mm、矩阵设置为256×256、层距设置为1.0 mm、视野设置为260×260,分别采集2 次,扫描时间为395 s,扫描范围为桥延沟至脑桥中部。

三叉神经与血管之间的关系:此研究主要对三叉神经根进行诊断,主要对图像实施判断,由临床经验丰富但不了解患者实际情况的医师对三叉神经和血管之间的关系予以判断,以三叉神经长轴、邻近血管之间最短距离作为相关标准,并对其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间关系实施分型。主要包含:①远离:三叉神经与相近血管断面内侧缘距离在2 mm 之上;②接近:三叉神经与相近血管断面内侧缘距离在2 mm 之内;③接触:三叉神经与血管紧密贴合;④变形、受压:血管与三叉神经直接接触,并对三叉神经造成压迫,出现变形情况。对三叉神经桥前池内的神经血管接触或者受压变形情况判定为阳性。

1.3 判定指标

将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切迹者20 例、接触者30 例),具体内容为:①各部位均不与血管进行接触,呈阴性;②仅有一个部位与血管接触,为可疑接触;③有2 个或者2个以上部位与血管接触,三叉神经不受压,出现变形、移位以及信号改变情况,为单纯接触;④三叉神经受压后变形、移位,为受压推移。并对其三叉神经特征性进行判断,对其神经和血管相关情况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率(%)行卡方检验,计数资料(±s)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MRI 序列诊断方法诊断出疼痛侧血管神经之间存在切迹者16 例、接触者21 例,占比74.00%(37/50)。存在三叉神经痛症状的一侧血管接触、压迫神经占比相比于非疼痛侧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 扫描三叉神经痛症状的一侧血管压迫神经阳性率为52.00%(26/50),非疼痛侧阳性率为6.00%(3/50)。见表1。

表1 分析三叉神经特征性以及神经和血管相关情况[n(%)]

3 讨论

有关学者提出“微血管压迫MVC”假说,主要为三叉神经根,针对三叉神经根区域受周围微血管搏动性压迫。REZ 属于外周和中枢之间过渡阶段,会存在细胞包裹不规范情况,将其判定为“脱髓鞘区”,此区域对搏动性、跨过性压迫十分敏感,动脉血管搏动对三叉神经造成刺激,发生痛觉神经元癫痫样异常放电情况,进而发生剧烈疼痛[4]。微血管压迫属于三叉神经痛发生的主要因素,神经电病理学、生理学以及临床数据均可作为此种说法的支持资料。有关学者表示脑干某功能亢进可造成三叉神经痛[5]。

三叉神经属于颅内最大神经,主要分为三叉神经周围分支、脑干部分、半月节和节前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进入脑桥前处于桥前池内时,将其称为三叉神经根,主要包含感觉根较大,运动根较小等[6]。由后向前循序渐进的增粗,形态主要为原来的三叉神经根进入区的圆形逐渐变为扁椭圆形,两侧间距逐渐增宽,三叉神经根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竖直状态。三叉神经根形态、大小、间距发生变化,会影响其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而不能充分显示三叉神经根自身情况和周围病变情况[7]。

三叉神经根附近血管较多,一般在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基底动脉上均为密切关系的血管,随年龄增大,以上血管会出现迂曲、动脉硬化、加重病理变化的情况。三叉神经根周围出现血管袢,其对三叉神经根造成压迫和接触[8]。有关资料显示,67%~96%的患者疼痛侧存在压迫情况。有5%~10%的患者非疼痛侧三叉神经会表示神经接触血管,其假阳性情况较高。有关学者指出,神经与血管发生接触角度可作为责任血管判定的标准,由统一标准将组织排除[9]。

临床上使用MRI 序列对患者实施检查,主要使用T1WI、T2WI 等对病变组织进行扫描,如囊肿、肿瘤、硬化等情况,需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因予以明确,此序列不能清晰显示血管和神经之间接触压迫情况。因此需使用特殊序列的MRI 诊断技术[10]。

现今MRI 技术发展迅速,在颅脑神经检查中成熟的扫描序列应用率较高,为颅脑神经疾病患者提供新型影像学检查。综合以上结果显示,不是全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均因微血管压迫造成,三叉神经根部存在血管接触,但不一定发生三叉神经痛。使用MRI 序列检查,可充分了解三叉神经根部神经和血管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实行MRI 序列检查,其诊断结果存在假阳性、假阴性情况,但在颅神经疾病诊断中MRI 序列检查优点明显,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MRI融合技术提高三叉神经痛伽马刀治疗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探讨
综合护理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疼
治三叉神经痛
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
“神经”病友
针刺并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