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T 磁共振增强T2-FLAIR 序列在脑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

2021-10-18曹桢斌杨艳艳黄宝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7期
关键词:数目边缘病灶

曹桢斌,杨艳艳,黄宝胜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医学影像科 广西 南宁 530011)

脑转移瘤是脑外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准确检测转移瘤数目、部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颅脑MR 增强MRI 能确定转移瘤数目及部位,已成为脑转移瘤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1]。本研究通过应用3.0T MRI 增强T2-FLAIR 序列检测脑转移瘤,对比增强T1 序列,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 年1 月—12 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62 例脑转移瘤行颅脑MRI 检查的患者。男性38 例,女性24 例,年龄62 ~86 岁,平均(73.43±7.03)岁。其中肺癌31 例,肝癌15 例,胃癌8 例,肠癌4 例,食道癌3 例,宫颈癌1 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 岁;②存在肿瘤脑转移者;③患者对本研究知晓,并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MRI 检查禁忌证者;②合并肾功能不全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④不愿加入本研究者。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应用3.0T 磁共振成像仪(Magnetom Verio,Siemens),梯度场切换率为200 mT/m/ms,最大梯度场强45 mT/m,8 通道头颅专用线圈,常规行T2、T1、T2-FLAIR 扫描。扫描结束后行增强扫描,造影剂选用钆特酸葡胺注射液,剂量0.1 mmol/kg,流率2.0 mL/s,经MRI 专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由右上肢静脉注入,注射完毕立即以2.0 mL/s 注入0.9%氯化钠溶液15 mL。药物注入2 min 后开始全脑扫描。增强应用序列包括T2-FLAIR 序列,参数:TR 7 500 ms,TE 94 ms,TI 2 297 ms,偏转角150°,层厚6 mm,层间距1.8 mm,带宽287 Hz/px,矩阵256×162。增强T1 用梯度回波序列:TR 250 ms,TE 4.73 ms,偏转角70°,层厚6 mm,层间距1.8 mm,带宽360 Hz/px,矩阵320×256。扫描序列先后顺序不固定,以减少给药时间长短对病灶增强效果的干扰。

1.3 图像分析方法

检查结束后,将各序列图像传送至后处理工作站(MRSC, Siemens),由两名高年资MRI 医师双盲评估图像质量,图像质量评估方法:优良:图像对比佳,无运动伪影;中等:图像对比一般,不影响病灶观察;差:图像对比差,影响图像观察。对照增强前后对应序列,确定各增强序列中病灶部位、数目、边缘、强化程度,意见不统一时协商一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62 例病例均顺利完成检查,平均扫描时间为(11.4±1.1)min,图像质量优良。MRI 表现如下。

2.1 病灶部位及数目

62 例MRI 增强T2-FLAIR 显示病灶共149 处,增强T1显示病灶146 处。多发病灶41 例,位于幕上皮层下白质区,呈非对称性分布。单发病灶21 例,分别位于大脑半球、小脑与脑干区。增强T2-FLAIR显示149处病灶分布部位,见表1。

表1 62 例脑转移瘤增强T2-FLAIR 显示149 处病灶分布

2.2 增强T2-FLAIR 与T1 分别显示病灶部位及数目

62 例脑转移患者增强T2-FLAIR 与增强T1显示转移瘤数目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62 例脑转移患者增强T2-FLAIR 与增强T1 显示转移瘤数目比较 单位:个

2.3 病灶形态及边缘勾勒

增强T2-FLAIR 显示转移灶呈不均匀强化,边缘呈花环状改变,水肿区较病灶强化区信号低,病灶边缘清晰。增强梯度回波序列显示病灶不均匀强化,信号较增强T2-FLAIR 弱,边缘不锐利。

2.4 病灶周围水肿区显示及血管鉴别

增强T2-FLAIR 显示水肿区呈强化病灶周围枫叶状稍高信号,信号均匀,边缘不规则。1 例增强T1呈小结节状高信号,初诊为转移瘤,增强T2-FLAIR 呈低信号灶,确定为血管断面。

3 讨论

脑转移瘤为颅内常见继发肿瘤,恶性肿瘤中发生率为8.5%~9.6%[2]。其发病部位以血运较丰富区域为主,易发生于灰质和白质交界处,通常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结节,瘤周水肿不一[3]。MRI 为检测脑转移瘤最佳方法。增强T1与T2-FLAIR 提供肿瘤形态与结构信息,常规用于脑转移瘤的检测及疗效评估。中枢神经系统对比增强主要为血管内与血管外强化。前者与病灶血管丰富程度相关,后者在于血脑屏障破坏。

脑内转移瘤常伴血脑屏障破坏,钆剂为细胞外间隙对比剂,可进入病变组织间隙,缩短组织T1和T2驰豫时间,且以T1值缩短明显,凸显增强效应,提高病变与周围组织对比,临床常采用增强T1作为诊断脑转移瘤标准序列[4]。

T2-FLAIR 选用长TR 及TE,T1时间较长,其血管流入效应基本消失。钆剂缩短T1弛豫时间,使FLAIR 图像上T1 时间缩短的组织呈高信号。本研究采用增强前选用扫描参数完全相同的T2-FIAIR,对比前后图像上的信号变化,确定增强T2-FLAIR 强化效应。在3.0T 场强下,增强后病灶信号显著增高。脑静脉血管T1增强为高信号,而T2-FLAIR 序列流动相关的信号丢失效应显示皮层静脉为低信号,易于鉴别。本组病例中,位于脑表面及血管边缘的小病灶,增强T2-FLAIR 较T1显示清晰,与文献报道一致[5]。本组4 个小病灶位于脑表面,增强T1呈高信号,误认为血管影,T2-FLAIR 显示呈高信号,确定为转移瘤;1 例增强T1高信号,诊断为转移瘤,T2-FLAIR 呈低信号,确定为血管断面。总体上,两种序列在检测脑内肿瘤数目上并无显著差异,但T2-FLAIR 增强更易鉴别皮层下小转移灶与强化血管[6],体现其在脑表面病变中的优势[7]。

本研究中,增强T2-FLAIR 显示转移瘤数量及强化程度优于T1序列,与1.5T 场强研究[8]结论不一致,可能与磁共振场强不同有关。龚建中等[9]对比T2-FALIR 与T1序列,认为瘤灶较大是FLAIR 增强不具有优势的原因;但颜兵等[10]研究认为增强T2-FLAIR 序列图像信号强度较高,能提高神经系统病变检出率,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本研究表明,增强T2-FLAIR 序列通过合理选择TI时间,能有效显示病灶及结合水信号,提高转移病灶的检出率,同时显示瘤周水肿,有利于综合判断转移瘤及其继发改变。

综上,增强T2-FLAI 检测脑转移瘤数目、形态及强化模式可靠,与T1增强协同,可提高脑转移瘤诊断准确率,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但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中样本量较少,仅有62 例病例,可能存在一定偏倚;再者,本研究仅为单中心的研究结果,亦可能出现偏倚。因此,还需要大样本,以多中心的相关研究去论证此结果。

猜你喜欢

数目边缘病灶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移火柴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牧场里的马
探索法在数学趣题中的应用
在边缘寻找自我
走在边缘
边缘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