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颅MRI、CT 在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

2021-10-18商增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7期
关键词:脑炎头颅病毒性

商增全

(广饶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山东 广饶 257300)

小儿病毒性脑炎指的是因柯萨奇病毒或者脊髓灰质炎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1]。病毒侵袭患儿颅脑诱发脑实质、脑膜弥漫性感染,会导致患儿的精神与意识出现障碍,不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还会有很高的后遗症发生率,如小儿癫痫、智力减退等[2]。由于患病初期,患儿多以呕吐、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忽略,即使到患病后期,患儿出现意识障碍的相关症状,同样缺乏典型性,到院就诊的难度也比较大[3]。本文将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98 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颅脑CT、MRI 的诊断效果,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98 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 例,女47 例,患儿的年龄在2 ~10 岁,平均(5.03±1.09)岁。患儿从发病到入院治疗的时间间隔在1 ~12d,平均(4.67±1.23)d。导致疾病发生的病毒类型分布为:肠道病毒感染60 例、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23 例、腮腺病毒感染7 例、虫媒病毒感染8 例。

纳入标准:患儿均符合《临床神经病学》中关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标准[4],且患儿有发热、呕吐、头晕、抽搐、癫痫等病毒性脑炎相关症状,经脑脊液检查确认病毒感染的存在,经脑电图检查有颅脑局灶性或弥漫性异常改变。患儿的临床基本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真实完整。

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颅脑肿瘤、脑血管畸形的患儿;合并智力发育不全的患儿;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儿。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头颅MRI 和CT 诊断。

头颅MRI 诊断:扫描采用GE 1.5T 超导型核磁共振仪器,对患者实施常规矢状位和横切位T1WI 序列(TE/TR=9.0 ms/220 ms)、T2WI 序列(TE/TR=117 ms/3 500 ms)扫描,扫描层厚为3.0 mm,层间距为0.3 mm,扫描视野为24 cm×24 cm,矩阵320×256。同时行反转恢复序列FLAIR 扫描(TE/TR=96 ms/5 200 ms)扫查,扫描层厚为3.0 mm,层间距0.6 mm,扫描视野24 cm×24 cm,矩阵178×172。

头颅CT 诊断:扫描采用西门子128 层螺旋CT 扫描仪。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层厚和层间距均为5 ~10 mm,矩阵512×512,扫描时间为2 s。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患儿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不同方法诊断病毒性脑炎的检出情况、病灶位置、数量(单发灶或多发灶)、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比较。

其中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评级方法是:①MRI 分级标准[5]:以病灶累及单个脑叶,MRI 图像上可见点状或斑片状T1WI 序列低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 序列高信号或稍高信号,FIAIR 高信号的情况为轻度异常;以病灶呈多发状,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脑叶,MRI 图像上见点状、斑片状或者不对称条状T1WI 序列低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 序列高信号或稍高信号,FIAIR 高信号,脑室存在单侧或双侧异常的情况为中度异常;以病灶累及脑叶、脑干等多个位置,并有点状或斑片状或者不对称条状T1WI 序列低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 序列高信号或稍高信号,FIAIR 高信号(出血时T1WI、T2WI 序列均呈高信号)的情况为重度异常。②CT 分级标准[6]:以患儿仅存在轻度脑水肿的情况为轻度异常;以患儿出现弥漫性脑水肿,脑内有一个或者多个炎性病灶存在,同时伴发脑室受压的情况为中度异常;以患儿的脑实质内存在广泛性坏死的软化灶为重度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头颅MRI 和CT 诊断病毒性脑炎的检出率比较

98 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经头颅MRI 和CT 诊断的检出率分别为93.88%、76.53%,MRI 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 检查(P<0.05),见表1。

表1 头颅MRI 和CT 诊断病毒性脑炎的检出率比较 [n(%)]

2.2 头颅MRI 和CT 对患儿的病灶位置诊断结果比较

患儿经头颅MRI 诊断,病灶位置位于额叶和颞叶的检出率分别为19.39%和38.78%,均高于CT检查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头颅MRI 和CT 对患儿的病灶位置诊断结果比较 [n(%)]

2.3 头颅MRI 和CT 对患儿的病灶数量诊断结果比较

患儿经头颅MRI 检出的多发灶占比显著高于CT 检查(P<0.05),见表3。

表3 头颅MRI 和CT 对患儿的病灶数量诊断结果比较[n(%)]

2.4 头颅MRI 和CT 对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诊断结果比较

经头颅MRI 诊断轻度异常的患儿占比显著高于经CT诊断的结果(P<0.05);而中重度异常的检出率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头颅MRI 和CT 对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诊断结果比较[n(%)]

3 讨论

临床上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脑脊液实验室检查、脑电图检查以及颅脑CT、MRI 等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容易和其他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混淆,导致误诊的发生;而脑电图检查的灵敏度较差[7]。颅脑MRI 和CT 两种影像学方法能够提供脑实质、脑膜内病理性异常改变的信息,并能对病灶位置、大小等进行准确判断,成为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的重要手段。

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以脑组织结构异常、病灶水肿、脑室受压等为主要临床改变。通过CT 扫描,在影像学图像上可以观察到脑内存在弥漫性、边界不清的低密度影,边界欠清,一些病变范围比较大的患者可以观察到占位效应的存在。但由于CT 只能对病变范围进行大概判断,无法有效区分髓质区、皮质区的病变情况,脑实质与病灶之间的边界多不清晰,多发灶的检出率不高,合并出血的患者还会检出混杂密度灶,容易与其他脑部疾病混淆,导致误诊漏诊的发生[8]。同时,由于患病早期病情相对较轻的情况下,患儿的CT 图像上无明显的异常改变,也容易发生漏诊;往往在发病一周左右后,检出率才会升高。这与本文中经头颅CT 诊断轻度异常的检出率较低的情况相符。因而,要把握好CT 的检查时间,以提高疾病的检出率。

通过MRI 诊断时,则可在影像学图像上观察到斑片状的、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的病灶。表现出点状、斑片状或者不对称条状T1WI 序列低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序列高信号或稍高信号,FIAIR 高信号的情况,这与患儿的脑组织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以及神经细胞坏死、变性的情况有关;特别是反转恢复序列FLAIR 扫描时,可以减少脑脊液信号对扫描的影响,提高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诊断的敏感性显著提升,表现出FLAIR 高信号的特征[9-10]。同时,由于位于内外囊、灰质等处的病灶分布呈现出对称分布的特征,而额颞叶区域的病灶则呈不对症分布特征,位于这两个位置的病灶还有病变范围较大及明显肿胀的特征,MRI 诊断的特征性表现较多,诊断的灵敏度更高。从与CT 诊断结果的对比来看,经头颅MRI 诊断后,其位于额叶、颞叶的病灶检出率明显更高。

总之,头颅CT 和MRI 都是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有效方法,但相对而言,MRI 在多发病灶以及位于额叶、颞叶的病灶诊断中更具优势,是一种更为理想的诊断方法。

猜你喜欢

脑炎头颅病毒性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浅析头颅磁共振在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中临床诊断价值
小儿患感冒家长绷紧脑炎这根弦
愚人节缅怀革命先烈
嵇康·绝响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会说话的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