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社交工具对“农村老漂”城市生活融入的价值、影响与优化对策

2021-10-18朱芳菲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工具社交软件

朱芳菲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城市生活早已进入移动互联网应用普及时代,智能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的硬核技术,智能社交工具已经成为打开现代城市生活的钥匙,大到城市公共服务、小到家庭生活交流,都离不开智能社交工具。然而,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存在着很多困难。这些困难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1月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制定贯彻执行办法并限期推进实施,切实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便利化服务。

“农村老漂”是老年人口中的一个数量众多的特殊群体,他们是进城帮助子女照顾婴幼儿的农村老人。由于来自农村、生活习惯差异大,是智能社交工具运用困难较大的一个社会群体。能否帮助他们较为方便和熟练地运用智能社交工具,对于“农村老漂”们融入城市生活、获得身份认同和心理满足,具有明确而具体的实际意义。本文对“农村老漂”智能社交工具运用情况进行调研,对如何优化智能社交工具设计与应用,促进“农村老漂”融入城市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农村老漂”群体画像

本研究聚焦农村籍进城为子女带孩子的“农村老漂”。研究对象不包括农村籍进城从事建筑劳务、餐饮服务、家政服务和物业服务等工作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群体的工作单位通常会根据工作需要对他们开展相关培训,在智能社交工具的使用技能方面优于“农村老漂”,虽然农民工群体也有城市融入与身份认同的问题,但与智能社交工具使用困难的相关度没有“农村老漂”高。

“农村老漂”这一研究对象具有以下特征。

人口特征:农村户籍,以50~69岁的老人为主,文化程度较低,多为小学、初中学历,部分有高中学历。具备完全或辅助照顾子女家庭和孙辈生活的劳动能力,但随着年龄增长,长期家务负担,患有腱鞘炎、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也较普遍。

经济特征:原本通过在家务农、外出打工取得经济收入,来到城市子女小家之后,失去了务农和打工的机会与收入,主要依靠子女获取生活费用,不会收取子女的劳务报酬,在城市很少拥有自有产权住房。支出方面较为谨慎节约,支出项目主要是基本生活开支和医疗开支。

流动特征:“农村老漂”多是应子女要求,为帮助子女照顾孙辈以减轻子女负担而来到城市生活,是一种被动的流动。“农村老漂”多在孙辈出生前后来到城市,并在城市长期居住,多数与子女同住。基于家庭社会分工和性别因素,女性“农村老漂”多于男性“农村老漂”。“农村老漂”中二孩比例相对较高,在两个子女都需长辈帮忙照顾孙辈时,亦需考虑平衡问题,并延长其城市居住时间。随着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农村老漂”在家乡往往还有更为年迈的父母需要照料,需要同时兼顾农村老家和子女小家。

心理特征:从熟悉的农村来到陌生的城市,从空旷宁静的环境来到拥挤喧嚣的环境,从宽敞明亮的独门独户到封闭狭小的高层楼房,“农村老漂”内心存在多种不适。在家里,身份角色从“发话管事的家长”变成了“听话做事的家属”。在家外,没有土地、没有工作、没有归属感。这种孤独与无奈的心理,妨碍了“农村老漂”的城市融入与身份认同。

(二)智能社交工具选取

智能社交工具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网民社会关系连接、维护和发展的先进工具。

进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时代以来,各种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纷纷向智能手机端迁移。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20年12月,我国监测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APP达到345万款,但网民普遍使用的头部应用其实并不多。在智能社交领域,头部应用有基于熟人关系的微信和QQ,有媒体属性较强的微博,有使用门槛较低的抖音和快手等。根据用户规模、代表性、应用场景等三个方面的因素,课题组选取微信、QQ、抖音、微博等四种智能社交工具进行基本分析研究,再对集社交、城市生活服务和政务服务功能于一体,使用范围更广和使用规模更大的微信进行深度分析研究。

(三)研究方法选择运用

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文献资料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以“农村老漂”为主的城市流动老年人口的智能社交工具使用情况展开了点面结合、量化质化分析结合的调查研究。

调查问卷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针对“农村老漂”群体发放,共发放问卷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42份。深度访谈是在合肥市包河区方兴社区和朱岗社区选取7位“农村老漂”进行的。

二、“农村老漂”智能社交工具使用状况的调研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的量化分析和深度访谈的质化分析,得到如下发现:

(一)智能社交工具总体使用情况的量化分析

1.“农村老漂”智能社交工具使用分析

智能社交工具的具体形态是智能社交软件,所以本文在使用具体的智能社交工具概念时也采用智能社交软件的说法。使用智能社交软件的“农村老漂”为110位,使用率为77.46%。最常使用的智能社交软件是微信,且使用率为100%,即只要会用智能社交软件就会用微信。使用率第二的是抖音,“农村老漂”的抖音使用率为41.82%。绝大多数“农村老漂”只用微信和抖音这两个软件,仅有1.82%的“农村老漂”使用QQ,没有使用微博等其他智能社交软件。“农村老漂”更愿意接受功能明确、操作简单、一目了然的智能社交软件。

2.“农村老漂”智能社交软件的交往对象及使用障碍分析

“农村老漂”主要通过智能社交软件与家人亲戚、老乡、同学、同事及现居地朋友进行交流,其中最主要的交往对象是家人亲戚(100%),这与“农村老漂”的流动原因及主要生活场景吻合。40%的“农村老漂”还会通过社交软件与老乡、同事、同学联系,25.45%会与现居地的朋友交流,另外有1.82%的“农村老漂”还会与网友进行交流。从数据上看,“农村老漂”的交往对象相对单一,除家人亲戚外,与其他交往对象交流的比例并不高。不过可以明确的是,智能社交软件可以成为“农村老漂”开展社会交往的工具,成为他们与城市生活建立、维持和加深联系的工具。

“农村老漂”不用智能社交软件的首要障碍是不会用社交软件(81.25%),其次是没有智能手机(18.75%)和不想用(18.75%),另有12.5%的“农村老漂”因不识字而使用不了智能社交软件。

3.“农村老漂”个人经历、文化程度与智能社交软件使用关联度分析

智能社交软件使用与“农村老漂”的经历、受教育程度关联度较大。有过城市经商、学习、打工经历的“农村老漂”对微信和抖音的接受度(90.70%,39.53%)比没有这些经历的“农村老漂”的接受度(57.14%,21.43%)高出很多,不使用社交软件的比例则比没有城市经历的“农村老漂”明显低得多(见图1)。

图1 有无城市经历对“农村老漂”智能社交软件使用的影响

受教育程度与“农村老漂”智能社交软件使用情况呈正相关。未读书的“农村老漂”不使用智能社交软件的比例最高。这种情况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很大改善,小学文化的受访“农村老漂”不使用社交软件比例下降近四成,初中教育程度的再下降约8%,中专、高中及以上的受访“农村老漂”都使用至少一种智能社交软件(见图2)。

图2 受教育程度对“农村老漂”使用智能社交工具的影响

(二)“农村老漂”微信使用情况的深度量化分析

微信是“农村老漂”使用最多的智能社交软件,也是城市生活应用场景最为丰富的信息服务平台,对于“农村老漂”通过智能社交工具途径融入城市生活,具有更紧密的关系。为此,针对“农村老漂”微信的使用情况,课题组进行了更细致的调查研究。

1.“农村老漂”微信功能掌握情况的量化分析

课题组将微信使用场景归纳为:聊天通话、日常消费、休闲娱乐、新闻资讯、看病就医、办事服务、交通出行七大类。在使用微信的“农村老漂”受访者中,高频使用场景有聊天通话和日常消费,中频使用有交通出行、休闲娱乐和新闻资讯,低频使用场景是看病就医、办事服务。

在高频使用场景中,绝大多数(95.45%)“农村老漂”会使用聊天通话功能,但能够熟练使用的比例不到一半(48.18%)。超过一半(65.45%)的“农村老漂”会使用微信支付功能,但熟练掌握度不到四成(36.36%)。60.91%的“农村老漂”表示会用扫一扫/二维码功能,熟练使用比例同样不高(34.55%)(见表1)。

表1 “农村老漂”微信功能使用情况表 单位:%

在中频使用场景中,交通出行功能,“农村老漂”能够熟练使用微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比例为22.73%,略高于会使用微信进行打车的17.27%,但总体比例都不高。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从未使用过微信的交通出行功能。“农村老漂”主要通过群聊或聊天功能实现休闲娱乐、获取新闻资讯,通过公众号功能实现的较少,仅11.82%的“农村老漂”会熟练使用公众号获取信息(见表1)。

在低频使用场景中,看病就医、办事服务等都需要通过小程序功能实现,复杂程度和使用难度也更大一些,受访“农村老漂”的掌握率都比较低,能够熟练操作的非常少。63.46%的受访“农村老漂”不会使用微信办理挂号、查单等看病就医服务。在办事服务功能中,73.08%的受访者不会使用微信预约旅游景点、博物馆和文化馆,57.27%的受访者从未使用过微信的生活缴费功能(见表1)。

调研发现对于融入城市生活更为重要的交通出行、看病就医、办事服务等三项微信功能应用,受访“农村老漂”的使用频率不高,使用掌握程度非常低,使用上存在更多困难。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农村老漂”群体使用率最高的智能社交工具是微信,但使用得最好的微信也仅限于聊天通话功能,且熟练使用者还不到50%,在除聊天通话之外的另外六项城市生活服务应用方面,“农村老漂”的使用率和熟练程度都处于很低和非常低的状态,“农村老漂”融入城市生活的“数字鸿沟”与技术障碍明显存在。在优化智能社交工具使用、促进“农村老漂”城市融入方面,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2.“农村老漂”微信使用障碍的量化分析

调研发现,受访“农村老漂”在微信聊天通话功能上的使用障碍主要是文字输入(60.91%)和朋友查找(25.46%),找不到/不知道如何使用语音/视频功能(14.55%)也是障碍之一。在使用支付、扫一扫、交通出行等涉及金钱的功能上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担心信息与支付安全(50.91%),另外在绑定银行卡(41.82%)、操作流程复杂(28.18%)、找不到功能位置(29.09%)等方面的困难也较多。在看病就医等需要绑定个人信息的公共服务类小程序功能使用中,操作流程复杂(58.19%)、担心信息安全(41.82%)、找不到功能位置(28.18%)是主要使用障碍。

此外,阻碍受访的“农村老漂”更好地使用微信的障碍因素还有:字体图标不明显(49.09%)、虚假信息过多(37.27%)、语音输入不能识别方言(35.45%)、不了解相关功能(32.73%)、缺乏培训(27.27%)、流量资费太贵(26.36%)、身体机能衰退(18.18%)、不想费劲学习(27.27%)、易误触广告(25.45%)。

不使用微信的受访“农村老漂”表示,操作设计对老年人不友好(68.75%)、缺乏指导(59.38%)、担心安全问题(40.63%)是其不能使用微信的主要障碍,其他障碍还有身体原因(37.5%)、没有智能手机(31.25%)以及担心流量费用过高(25%)。

(三)“农村老漂”智能社交工具使用障碍的质化分析

结合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可见“农村老漂”在智能社交软件使用率上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使用社交软件的“农村老漂”中绝大部分只能使用智能社交软件的单一功能,且熟练程度不高,很多功能不能熟练使用甚至不会使用。“农村老漂”智能社交软件的使用障碍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是客观上“不能用”。智能手机屏幕小看不清、按键不直接显示且容易误操作,手机应用软件功能设计复杂、操作步骤多,有些软件功能需要查找才能显现,有些软件功能需要配合各类实体证件认证才能使用,“农村老漂”群体难以掌握。还有一些“农村老漂”因价格费用、使用习惯、文化程度等原因不使用智能手机,继而不可能使用智能社交软件。

二是技能上“不会用”。“农村老漂”在智能手机与应用软件使用技能上存在严重短板。在基础技能如拼音、文字输入、查找检索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对软件扩展技能如扫一扫、小程序等方面不了解,对其使用逻辑和方式不熟悉。

三是思想上“不敢用”。“农村老漂”对于新事物普遍存在胆怯心理,对不了解、看不懂的虚拟性的智能社交软件更是不敢轻易碰。在“农村老漂”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小区公告栏醒目张贴的和小区广播反复播报的防范网络信息诈骗、网络信息泄露等宣传内容,在增强“农村老漂”防范观念的同时也让他们心生畏惧,让他们不敢使用智能社交工具。

四是心理上“不想用”。“农村老漂”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下降,普遍存在“怕丑”“怕麻烦”心理,担心自己学不会、学得慢会出丑,认为学习使用麻烦又费劲,干脆不用。

这四个障碍有递进传导及合并叠加效应。因为“不能”难以学会,所以“不会”,进而“不想”;因为“不敢”,所以“不想”。前三个障碍只要有一个存在,都会影响到使用意愿,导致“不想”;四个障碍之中只要有一个存在,就会阻断使用行为。而实际上,这些障碍常常是并存的。因此,促进“农村老漂”使用智能社交工具,需要采取系统性的方案措施才能达到改善的效果。

调研还发现,“农村老漂”虽然对使用智能社交工具存在心理顾虑,但是并不绝对排斥。他们希望能够学会使用智能社交工具,为他们的城市生活带来便利。

三、智能社交工具对“农村老漂”城市融入的价值分析

智能社交工具对“农村老漂”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城市身份认同的价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情感沟通载体

老年人通过网络沟通能够增进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理解,慰藉其人际互动愿望,提高自我充实感;另一方面,老年人上网能扩大社交圈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找到自我价值,增强生活信心。智能社交工具是“农村老漂”们情感沟通的重要载体,它们既是居家带孙子的“农村老漂”与上班工作的子女信息沟通的工具,也是他们与故乡亲友沟通信息与感情的工具,还是他们与新结识的“农村老漂”邻居交流信息、分享城市生活经验和婴幼儿抚养知识的桥梁。

“农村老漂”们来到陌生的城市,虽然住在儿女家里,但儿女们通常上班不在家,远离老友故交的他们容易产生孤独心理。从宽敞的农家庭院住进狭小的城市高楼,活动空间极其受限,生活方式多有不适,非常需要与人倾诉;家庭身份角色与家庭关系的改变,育儿观念与方法的代际差距,都需要“农村老漂”们学习和适应,如果遇到与儿媳或女婿等外姓家庭成员情感沟通不畅,更渴望与故乡兄弟姐妹或城里的“农村老漂”同伴交流,以达到情绪排解和经验借鉴。

相对于电话等“农村老漂”们熟悉的沟通方式,微信等智能社交工具为他们提供了使用成本更为低廉、内容形式更为直观生动的沟通方式。城市电信基础设施良好,网络覆盖广泛,家庭WIFI普及,使用微信沟通更便利。微信提供的语音留言、语音聊天、音频通话、视频通话、视频分享等功能,适合文化程度不高、没有打字习惯的“农村老漂”们的需要。语音沟通和实时视频沟通能够直接听到熟悉的乡音,看到熟悉的亲人,情感信息传递效果更好。微信群聊功能也非常适合“农村老漂”们交流信息与情感,家庭群、亲友群、老乡群、小区群、兴趣群、育儿群等各类群聊,丰富了“农村老漂”们的生活,寄托着“农村老漂”们的感情。

(二)信息获取工具

智能社交工具能为“农村老漂”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沟通渠道。与农村生活相比,城市生活更多需要他人和外部服务。“农村老漂”有必要借助智能社交工具获取足够的生活信息。获取这些信息将有助于他们了解外部世界和改善社会情绪,参与信息沟通有助于维持社交网络和提高理解他人情绪的社会认知能力。

智能社交工具早已突破单一沟通功能扩展成为各类信息汇聚的平台。微信作为一款普及程度与使用频度最高的智能社交工具,已经成为资讯提供者和获取者汇聚的最大平台。城市生活服务提供方与社区管理者大都将微信作为最便利、最能快速触达用户的首发渠道。诸多商品服务信息、公共服务信息和政务服务信息,在微信汇集。在远离家乡社交圈的城市中生活,“农村老漂”们可以通过智能社交工具了解家乡资讯,获取城市生活信息,跟上时代潮流,提升对城市社会的了解和认知。

(三)城市融入接口

网络社区可以成为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重要平台,不仅能拓展社会关系网还可经由自我表达与互动、线上线下活动,提供自我认同感和集体归属感,协助他们重新嵌入社会。互联网作为一种媒介工具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沟通渠道,老年人使用互联网能增强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加强老年人与社会的联结,促进老年人的再社会化,并显著提升老年人心理及生理健康状况,且对心理健康的提升作用优于生理健康,对低龄老人的健康效应远高于70岁以上的中高龄老人。

连接城市生活服务与政务服务的各类智能社交工具,为“农村老漂”融入城市生活提供了一个接口,成为“农村老漂”感受“城里人”身份的一个通道。通过智能社交工具,“农村老漂”们与小区朋辈、物业人员、社区工作者进行沟通,与城市人群建立联系,扩大自己的城市生活人际圈。“农村老漂”们开始使用移动支付、快捷办事,享受到城市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逐渐熟悉、习惯、认可城市生活方式,与城市生活的陌生感与抵触感也随之逐渐降低,对城市身份的认同感也会逐步提升。

四、智能社交工具对“农村老漂”城市融入的负面影响

智能社交工具在促进“农村老漂”融入城市,助力身份认同方面确实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智能社交工具在为“农村老漂”打开联系外部社会的入口之后,在沟通的深度广度和人性温度等方面尚有欠缺,城市融入和身份认同的程度也难以单方面健康扎实深入推进。

(一)网络身份风险

网络身份真假难辨,网络身份识别是不小的难题。美颜滤镜、图像处理、语音合成等技术在实现美化优化音像效用的背后也潜伏着造假欺诈的问题。人脸识别功能也潜藏着侵犯肖像权和泄露个人隐私的问题,换脸技术则更是存在道德与法律的双重问题。微信群朋友圈中利用虚假身份要求打款转账的诈骗行为屡禁不止。抖音平台上有人假冒他人骗取情感与金钱。智能软件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滥用个人隐私信息进行不当谋利,此外,泄露个人信息造成用户损失的案件时常发生。在网络与智能技术方面特别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农村老漂”们往往更容易上当受骗,因而常常望而生畏、望而却步。

(二)亲情关系疏远

个人如热衷于虚拟网络社交,沉溺于无边网络世界,往往会忽视自身重要的人际关系,冷落身边人的感情。若“农村老漂”们因为过度使用智能社交软件,而影响了对婴幼儿的照顾,很可能会造成老人与子女关系的矛盾,尤其是加深本来就难以处理的婆媳关系或翁婿关系矛盾,带来城市家庭融入难问题,进而造成城市社会融入难问题。

五、优化社交工具助力“农村老漂”城市融入的对策

智能社交工具对“农村老漂”城市融入价值作用的实现与负面影响的防范,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家庭多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智能终端产品和社交软件:让“农村老漂”能用

在硬件方面要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开发商和制造商要加强对老龄用户市场和需求的重视和研究,开发出配置、功能、服务和价格都适合老年人的产品。比如,针对老年群体生理特征、心理需求和使用习惯,研发制造机身屏幕大、显示字体大、话筒音量大、电池容量大、操作简易化的适老化产品,并加设辅助老年人使用的设计如人工智能助手等,让老年人可以用自然语言对话的方式实现对智能产品的操作使用,提供通俗化、大字体、图片化的产品使用说明书,便于老年人学习使用,等等。

在软件方面要推进社交软件适老化设计改造。基础应用软件应在智能手机等硬件产品制造环节预装,方便老年人直接使用而无需下载。主流应用软件应推出老人版本或长辈模式,优化视觉界面设计,增加视频操作演示和语音操作提示。过于抽象的界面会导致老年人的认知障碍,不利于老年人的使用。要简化操作步骤,增加语音唤起设计,提高语音识别准确度,提高软件可用度。软件功能设置应扁平化、直观化、有声化,如在软件开屏页面加入大图标的基础功能选项按钮,设置文字、图标、声音三重导航功能,直接进入对应功能,或在智能手机桌面设置功能快捷方式,点击图标直接跳转到相应软件功能界面。改功能隐藏式设计为显露式设计,让“农村老漂”易找好用。要在与“农村老漂”生活关联度高但又难以掌握的交通出行、看病就医等应用场景上,加入便捷导入接口,让“农村老漂”易学易用。

(二)加强社交工具应用指导和帮助:让“农村老漂”会用

由于生理年龄、文化程度和人生经历等原因,“农村老漂”在新事物接受认知、新方法学习使用上不能像年轻人那样无师自通,需要指导和帮助。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不上网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懂电脑/网络”,占非网民的51.5%。在课题组的深度访谈中,老年受访者普遍反映不使用微信的首要原因是不会用,寻求使用指导和帮助的愿望十分迫切。

对老年群体的指导和帮助一定要反复多次,耐心细心。指导和帮助需要多方参与,随时随地及时提供。子女等家庭成员负有首要的指导责任义务,也最方便提供指导帮助。子女要有耐心地指导父母使用智能社交工具,尤其在相对复杂的用户注册、身份证绑定、银行卡绑定等使用环节,尽可能帮助父母完成。

社区可以组织相关专题活动,帮助“农村老漂”学习使用智能社交软件。一次指导的内容不宜太多,可以单次教授一项功能,多次重复进行。地点可以在社区或小区公共场所,也可以在超市、地铁站、医院等需要使用智能软件的公共场所,由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公共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提供现场即时的指导帮助。同时鼓励老年群体之间进行朋辈支持,共同学习,互教互助。

政府机构、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单独或共同编写以图片画面为主、文字信息为辅的“农村老漂”易懂易学的智能社交工具使用指导说明和海报,让“农村老漂”凭借指导说明或办事现场张贴的海报,按图索骥对照使用,随学随用现学现用。

(三)净化社交工具使用的网络环境:让“农村老漂”敢用

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的综合治理格局,营造一个内容清朗与资费合理的网络环境。

网络执法部门要严厉打击网络诈骗、严惩网络犯罪。虚假信息过多是受访的“农村老漂”不敢使用智能社交工具的主要原因之一,打击网络诈骗是他们使用智能社交工具最热切的愿望之一。电信网络诈骗是伴随互联网发展长期存在的顽疾,严重损害着网络空间秩序和网民利益。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坚决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态势。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在遏制网络犯罪的过程中消除“农村老漂”使用网络智能社交工具的担忧。

网络管理部门和网络平台要净化网络空间、减少信息干扰。“农村老漂”对于网络流传的黄赌毒信息非常厌恶,对网络推送的商业广告既讨厌又无奈。互联网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网络平台要切实加强信息发布监管,共同构建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环境,消除“农村老漂”使用网络社交工具方面的顾虑。

电信网络运营企业要提供优质适老化电信网络服务。“农村老漂”是社会低收入群体,节俭是他们的美德和习惯。电信运营商要针对老年用户的需求精准设计语音和流量合理组合的老年套餐,采用便利方式让老年人了解流量资费使用额度、剩余额度等信息,提供方便老年人的充值缴费方式,让他们放心大胆地使用,不用担心流量资费问题。2021年4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的网络提速降费、对老年人群体实行资费优惠的部署,有关部门和机构要尽快督促运营商有效落实。

(四)彰显社交工具使用的价值利益:让“农村老漂”想用

加强智能社交工具适老化功能设计的宣传推广,增进“农村老漂”们对优化后的智能社交工具的了解,增强智能社交工具对“农村老漂”的吸引力。在贴近“农村老漂”身心的线下场景,为他们开展真切友好的操作演示与操作指导,手把手地教他们学操作、学使用,让更多的“农村老漂”知晓和接受智能社交工具。根据“农村老漂”们的生活实际搭建相关社交组群,分享交流兴趣话题、知识经验与方法技能,帮助解决“农村老漂”们生活中的困难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学会智能社交工具的乐趣、享受到运用智能社交工具办事的便利,得到通过使用智能社交带来的福利,从而增加他们对智能社交工具的使用度与满意度。

(五)管控社交工具使用的负面影响:让“农村老漂”善用

为有效防范智能社交工具的负面影响,减少智能社交工具使用对“农村老漂”群体城市融入和身份认同的消极作用,需要整合服务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等社会主体的资源和力量,共同给予社会性支持。

服务者要保留线下服务渠道。城市生活服务和政务服务提供者,要在提供便利高效的线上服务的同时保留传统线下服务渠道和服务人员,部分撤销的线下服务要酌情恢复,不能仅从方便和成本角度单一提供线上服务,线下无人值守服务不仅要体现科技化,还要体现人性化,要消除电子隔离屏障,发挥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整合协同效应,更好服务“农村老漂”群体,助力其城市融入和身份认同。

管理者要加强网络行为监管。在网络诈骗行为尚未得到彻底有效根治的情况下,政府有关机构要广泛宣传防范网络诈骗的观念与方法,提高“农村老漂”防范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更要坚定持续开展网络执法,严厉打击网络诈骗行为。网络平台企业要切实承担起审核监管职责,共同建立网络诈骗惩戒长效机制,减少网络欺诈风险等负面影响。

使用者要管控网络沉溺行为。使用智能社交工具的“农村老漂”群体要兼顾线上社交和线下社交,兼顾虚拟关系与现实关系,不要沉溺于网络社交,避免亲情关系疏远,要控制网络社交时长,做到微信开发者提倡的“用完即走”,争取在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都得到身份认同。

猜你喜欢

工具社交软件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禅宗软件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工业软件 自主创新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社交距离
准备工具:步骤: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巧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