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宿根栽培对果蔗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2021-10-17李瑞美何炎森张树河李和平

中国糖料 2021年4期
关键词:同安黄皮宿根

李瑞美,何炎森,张树河,李和平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福建漳州 363005)

0 引言

【研究意义】甘蔗是热带多年生的禾本科植物[1]。我国种蔗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4世纪屈原的《招魂记》中记有“腼鳖炮羔,有柘浆些”,柘浆即可直接食用的蔗汁。在长期的甘蔗栽培历程中,农艺性状好、品质佳、口感爽脆的品种被筛选保留下为鲜食专用,成为适合特定生态区域种植的地方果蔗;当前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生产品种为‘黑皮’果蔗‘Badila’和‘黄皮’果蔗。果蔗以蔗茎为种苗种植,收获之后均挖除蔗兜,下一年仍以蔗茎重新种植,不留宿根,且果蔗蔗茎较脆嫩,芽易碰伤,以人工种植为主,种植成本高[2-3]。

甘蔗宿根栽培是指上一茬甘蔗收获后,留在土壤中蔗蔸(蔗头)上的侧芽萌发出土生长成为新的植株[2-4],经人工栽培管理而成的新一茬甘蔗。研究表明甘蔗宿根栽培既节约种苗和种植成本,且由于宿根蔗蔗芽出土早、根系发达,各生长期一般比以种茎进行春植的甘蔗提早15~30 d,亦在一定程度上提早了成熟期[4-8]。作为制糖专用的糖料蔗多采用一年新植一、二年或多年宿根的种植制度。【前人研究进展】目前宿根栽培的研究多集中在糖料蔗上,在生产上其宿根蔗种植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0%~60%[5,8-10]。【本研究切入点】而作为鲜食的果蔗,生产上多一年一种,鲜有留宿根,关于宿根栽培对其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鲜见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拟通过研究宿根栽培对果蔗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生产实践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情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1.0 ℃,无霜期330 d,年积温为7 701.5 ℃,年平均降水量约1 500 mm,全年日照时数为2 000~2 300 h。试验地为沙壤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灌方便。

1.2 供试品种

常规品种为‘黑皮’果蔗‘Badila’(‘拔地拉’)、‘黄皮’果蔗;地方果蔗品种为‘同安’果蔗(原产于福建厦门同安)、‘大田雪蔗’(原产于福建三明大田县)。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前作为蔬菜。种植前进行整地,深翻耙平,开深沟起畦。4个参试品种随机区组排列,4行区,行长10 m,行距1.4 m,3次重复。

1.3.2 种植管理

果蔗于2018 年2 月20 日种植。将果蔗种茎斩成1~2 个芽段,用1%~2%石灰水浸泡24 h 下种,下种量72 000 芽/hm2。种植前施腐熟鸡粪有机肥15 000 kg/hm2作基肥;苗期施入硫酸钾复合肥225 kg/hm2;分蘖末期拔除弱分蘖,生长健壮的蔗苗均留下,不进行间苗、定苗,施入硫酸钾复合肥300 kg/hm²;甘蔗伸长期结合灌水施硫酸钾复合肥450 kg/hm2;拔节末期剥除底部1~2片老叶,施硫酸钾复合肥225 kg/hm2,适当灌水。

2019 年1 月17 日新植果蔗砍收,清理蔗园,清除田间杂草,2月4 日进行宿根松蔸;其后田间栽培管理比新植果蔗时间约早5~7 d,2020年1月3日收获。

1.3.3 田间调查

2018年4月20日进行新植萌芽率调查,5月30日调查分蘖率,11月10日进行株高、茎径、有效茎数调查,11 月10 日、12 月10 日、1 月10 日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宿根果蔗调查:2019 年3 月30 日调查发株数,5 月20日调查分蘖率,11月5 日进行株高、茎径、有效茎数调查,11 月6 日、12 月6日、1 月6 日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调查方法,每小区取中间2 行中段连续调查30 株果蔗测量株高,以游标卡尺测蔗茎中部茎粗;有效蔗茎数为全部小区总茎数折算。按下述公式计算单茎重、理论蔗茎产量、蔗糖分。

1.4 数据分析

采用DPS 数据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宿根栽培对果蔗农艺性状的影响

2.1.1 对果蔗出苗、分蘖、有效茎数的影响

参试果蔗的蔗茎种苗均取自健康植株,新植出苗情况良好。从试验结果(表1)看,出苗率在80.0%~93.6%,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黄皮’果蔗出苗率最高,与‘拔地拉’、‘同安’果蔗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大田雪蔗’亦显著高于‘同安’果蔗。各品种宿根发株率在51.50%~76.00%,品种间差异显著,‘拔地拉’宿根发株率最高,与其它3个品种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所有参试品种的宿根发株率均低于新植栽培的出苗率。

表1 宿根栽培对果蔗出苗、分蘖、有效茎数的影响Table 1 Effects of ratooning on germination rate,tiller rate and millabe stalks of chewing canes

由于种性差异各品种分蘖力强弱不一。试验结果得出,各参试品种新植分蘖率在71.54%~90.52%之间,‘拔地拉’、‘黄皮’果蔗的分蘖率显著高于两个地方品种,且‘拔地拉’与‘同安’果蔗、‘大田雪蔗’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黄皮’果蔗与‘拔地拉’之间、‘同安’果蔗与‘大田雪蔗’之间差异不显著。宿根果蔗分蘖率为60.90%~105.40%;两个地方品种的分蘖率高于常规品种;参试品种宿根分蘖率由高至低顺序为:‘同安’果蔗>‘大田雪蔗’>‘黄皮’果蔗>‘拔地拉’,品种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同安’果蔗分蘖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

各参试果蔗品种的新植有效茎数为每公顷61 545~91 110 条,‘同安’果蔗、‘大田雪蔗’两个地方品种的有效茎数多于‘拔地拉’、‘黄皮’果蔗两个常规品种,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有效茎数由高至低顺序为‘大田雪蔗’>‘同安’果蔗>‘黄皮’果蔗>‘拔地拉’。宿根果蔗有效条数为57 705~103 905 条/hm2;同样的,两个地方果蔗品种的有效茎数极显著多于两个常规品种,‘同安’果蔗多于‘大田雪蔗’且差异亦达显著水平。同一品种新宿之间,除‘黄皮’果蔗外,其余3 个果蔗品种的宿根有效条数均多于新植蔗,其中‘同安’果蔗宿根有效茎数比新植多18 135条,‘大田雪蔗’多3 945条,‘拔地拉’多2 865条,‘拔地拉’宿根分蘖率低于‘黄皮’果蔗,但宿根有效条数多于‘黄皮’果蔗,某种程度上说明该品种分蘖成茎率高于‘黄皮’果蔗。

2.1.2 对株高、茎径、单茎重的影响

由表2 的株高结果可知,‘拔地拉’、‘大田雪蔗’宿根栽培比新植分别低3.9、21.7 cm,而‘黄皮’果蔗、‘同安’果蔗宿根比新植分别高15.9、17.3 cm。新植栽培各果蔗品种之间株高差异不显著,而宿根栽培‘黄皮’果蔗与‘同安’果蔗显著高于‘拔地拉’。从群体株高整齐性来讲,所有参试品种宿根株高变异系数均小于新植,说明宿根栽培果蔗株高较整齐,利于田间管理;参试品种中‘大田雪蔗’新植与宿根的变异系数最低,且新宿变化不大,该品种群体株高较整齐、差异较小;‘黄皮’果蔗新植的变异系数最大,其宿根栽培的变异系数明显小于新植,说明该品种宿根株高比新植整齐,群体株高差异较小。

表2 宿根栽培对果蔗株高、茎径、单茎重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ratooning on stalk length,stalk diameter and stalk weight of chewing canes

茎径上,除了黄皮果蔗外,其余3 个参试品种宿根栽培的茎径均比新植细,‘大田雪蔗’、‘同安’果蔗和‘拔地拉’宿根分别比新植细0.200、0.223、0.515 cm。新植栽培各参试品种之间茎径粗细差异较大,‘拔地拉’茎径最粗,与‘黄皮’果蔗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黄皮’果蔗亦极显著粗于‘同安’果蔗、‘大田雪蔗’。宿根栽培,‘黄皮’果蔗茎径最粗,与其它3 个品种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次为‘拔地拉’,显著粗于‘同安’果蔗与‘大田雪蔗’。茎径均匀度方面,所有参试品种的茎径宿根变异系数均大于新植,说明宿根栽培使果蔗蔗茎粗细差异变大。从试验结果看,‘拔地拉’与‘同安’果蔗新植的变异系数较小,而宿根栽培变异系数变大,说明这两个品种新植栽培时茎径较一致,宿根栽培则使其群体茎径粗细不均匀增加;‘黄皮’果蔗与‘大田雪蔗’新宿变异系数差异均较小,说明宿根栽培对其群体茎径一致性影响较小。

单茎重上,宿根栽培除了‘黄皮’果蔗比新植重0.693 9 kg外,其余3个品种均比新植轻,‘同安’果蔗、‘大田雪蔗’、‘拔地拉’宿根蔗比新植蔗轻0.157 7、0.385 8、0.737 6 kg。新植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拔地拉’单茎重最重,与‘同安’果蔗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两个常规品种均显著重于两个地方品种。宿根栽培,‘黄皮’果蔗单茎重最重,与其它3 个品种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大田雪蔗’最轻,亦显著轻于‘拔地拉’。除‘黄皮’果蔗外其余品种单茎重变异系数宿根均低于新植,说明‘黄皮’果蔗群体单茎重变化幅度宿根大于新植,其余3个品种宿根栽培其群体单茎重差异小于新植,‘大田雪蔗’新植的变异系数最大,其宿根栽培的变异系数明显小于新植,说明该品种宿根栽培比新植对群体单茎重影响较小。

2.2 果蔗宿根栽培对蔗茎产质量的影响

从产量上看(表3),新植栽培时期各参试品种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宿根栽培时期‘黄皮’果蔗、‘同安’果蔗产量显著高于‘拔地拉’,‘拔地拉’与‘大田雪蔗’蔗茎产量相当。对于同一品种而言,‘拔地拉’、‘大田雪蔗’新植产量比宿根高27.93%、19.51%,而‘黄皮’果蔗与‘同安’果蔗宿根产量分别比新植高9.65%、10.50%。

由表3 可以看出,品质方面,参试品种中‘拔地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新植栽培‘拔地拉’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大田雪蔗’、‘黄皮’果蔗、‘同安’果蔗高2.77、4.58、5.73个百分点,极显著地高于‘同安’果蔗;宿根栽培期,‘拔地拉’比‘大田雪蔗’、‘黄皮’果蔗、‘同安’果蔗分别高0.39、2.51、3.79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同安’果蔗。除了‘拔地拉’新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宿根外,其余参试品种宿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新植,‘大田雪蔗’、‘黄皮’果蔗、‘同安’果蔗的宿根分别比新植高1.77、1.46、1.33个百分点。

表3 宿根栽培对果蔗蔗茎产量、含糖量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ratooning on yield traits of chewing canes

含糖量方面,新植栽培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显著,‘拔地拉’含糖量最高,与‘黄皮’果蔗、‘同安’果蔗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大田雪蔗’亦显著高于‘同安’果蔗;‘同安’果蔗含糖量最低;宿根栽培时期,‘黄皮’果蔗含糖量最高,但参试品种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对于同一品种来说,‘拔地拉’新植含糖量明显高于宿根栽培,比宿根高34.67%,而‘黄皮’果蔗、‘同安’果蔗宿根明显高于新植栽培,分别高30.81%、33.29%;‘大田雪蔗’新宿含糖量基本持平。

3 讨论与结论

试验结果得出,宿根栽培果蔗的发株率低于新植出苗率;两个地方果蔗品种‘同安’果蔗与‘大田雪蔗’的宿根分蘖率分别比新植高24.17、11.37个百分点,而‘拔地拉’与‘黄皮’果蔗的分蘖率宿根栽培分别比新植低29.62、11.48个百分点。

本研究为了解果蔗分蘖率及成茎率情况,没有在分蘖中末期刻意进行间苗定苗,生长健壮的苗均保留,试验结果显示果蔗宿根有效条数为57 705~103 905 条/hm2,除‘黄皮’果蔗外其它3 个品种宿根公顷有效条数均高于新植,而生产上果蔗公顷有效茎数大于57 000条即能保证其产量,故本研究表明果蔗宿根栽培能满足生产上有效条数的需要。

在农艺性状方面,宿根栽培果蔗群体株高较一致,但茎径粗细差异增大。‘黄皮’果蔗、‘同安’果蔗宿根栽培株高高于新植;茎径方面,除‘黄皮’果蔗外,其他3个品种宿根栽培茎径均比新植细,这可能与它们宿根栽培有效条数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关系。产量上,‘拔地拉’、‘大田雪蔗’宿根栽培蔗茎产量比新植分别低21.83%、16.33%,含糖量比新植分别低25.74%、0.66%;而‘黄皮’果蔗、‘同安’果蔗蔗茎产量分别比新植高9.65%、10.50%,含糖量比新植分别高30.81%、33.29%。

由此可见,不同果蔗品种之间由于宿根能力强弱不同,前期表现在发株数、分蘖率的差异,生长中期表现为成茎率高低不同,由此造成蔗茎产量的差异。参试品种中‘黄皮’果蔗宿根有效条数减少,但株高增高、茎径增大,单茎重增加,故生长末期蔗茎产量高于新植;‘同安’果蔗宿根栽培虽然株高降低、茎径略变细,但有效条数增加明显,故产量高于新植。生产上可通过筛选宿根能力强,农艺性状好,产量高的果蔗品种,通过分蘖中末期间苗定苗调节单位面积蔗茎条数,进行宿根栽培,以发挥宿根果蔗早出苗、早生长、早成熟的优势,达到省苗、省工,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11-14]。

猜你喜欢

同安黄皮宿根
不同宿根年限甘蔗品种内源激素及酶活性分析
探析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及管理
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及管理
全国首批“巾帼志愿阳光行动”试点站在同安揭牌
微醺七重奏,用黄皮泡酒吧!
我爱家乡的黄皮果
岭南奇果无核黄皮
耿马县宿根甘蔗管理技术研究
同安的山
一果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