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2021-10-17陈红远尹文书宋致书余杰颖
陈红远,尹文书,李 梅,宋致书,余杰颖
(1. 贵阳市种子管理站,贵州 贵阳 550081;2. 息烽县植保植检站,贵州 贵阳 551100;3. 贵阳市植保植检站,贵州 贵阳 550081)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我国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发生普遍,其损失程度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异[1-3]。贵阳市为贵州省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域,其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凉,使得马铃薯晚疫病在各种植区域发生危害严重。目前,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仍以化学药剂为主[4],但常年大面积使用单一药剂,易使致病菌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治效果减弱;同时,由于种植品种单一、生理小种变化、病原菌数量累计等,马铃薯晚疫病呈逐年加重态势,防治难度大[4-6],亟需寻找新的有效防治药剂。在查阅前人研究成果[7-10]的基础上,笔者以芸苔素内酯和吡唑醚菌酯为防治药剂,以费乌瑞它为供试品种开展了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贵阳市气候特征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环境条件
试验2019年在息烽县小寨坝镇南桥村马铃薯种植基地进行,该地海拔1 600 m左右,马铃薯连片种植,种植面积为33.33 hm2。试验区土壤肥力中等,肥水管理较好。土壤为大眼泥,肥力中上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施肥、耕种、行距)基本一致。
1.2 供试材料
1.2.1 供试药剂 芸乐收1号(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芸乐收2号(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助剂,为芸乐收1号的升级版),由上海绿泽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对照药剂为氟啶胺悬浮剂(500 g/L,市场购买),由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生产。
1.2.2 供试品种 试验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
1.2.3 施药器械 背负式手动喷雾器(3WBS-20K),容量20 L,喷雾压力0.2~0.3 Mpa。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药剂处理,1个空白对照(不施药剂),每个处理4次重复,共16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60 m2,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1.3.2 施药时间和次数 根据田间调查及气候情况,在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出现时按720 kg/hm2药液喷雾,药液喷洒植株全株。2019年4月23日发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4月25日施第1次药,5月2日施第2次药,5月9日施第3次药,5月16日施第4次药,5月23日施第5次药,共施5次药。
1.3.3 田间病害调查及防治效果计算 共调查3次,药前进行基数调查,第2次药后第7天及末次药后第10天进行调查,每个小区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定10个点,每个点10株,共查100株,按公式(1)(2)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病情分级标准:0级,全株叶片无病斑;1级,个别叶片上有个别病斑;3级,全株1/4以下的叶片有病斑,或植株上部茎秆有个别小病斑;5级,全株1/4~1/2的叶片有病斑,或植株上部茎杆有典型病斑;7级,全株1/2以上的叶片有病斑,或植株中下部茎杆上有较大病斑;9级,全株叶片几乎都有病斑,或大部分叶片枯死,甚至茎部枯死。
其中,CK1为对照区药后虫数;Pt1为处理区药后虫数。
1.3.4 测产验收 马铃薯成熟后,分小区单独测产。按照大、中、小薯块统计马铃薯各等级的数量、重量及所占比例。150 g以上为大薯,50~150 g为中薯,50 g以下为小薯。对商品薯和非商品薯分别称重,商品薯指大、中薯,非商品薯指重量小于50 g的小薯。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防治效果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各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第2次药后第7天调查,芸乐收1号、芸乐收2号的防效分别为68.43%和69.22%,对照药剂500 g/L氟啶胺悬浮剂防效为76.23%。末次药后第10天调查,芸乐收1号、芸乐收2号的防效分别为62.50%和63.67%,对照药剂500 g/L氟啶胺悬浮剂防效为72.31%。2次调查发现,芸乐收1号、芸乐收2号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上,但均低于对照药剂500 g/L氟啶胺悬浮剂。将2次调查各处理防治效果采用DMRT法进行多重比较显示,芸乐收1号与芸乐收2号的防效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芸乐收1号和芸乐收2号与对照药剂500 g/L氟啶胺悬浮剂的防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表1 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综合观察,芸乐收1号、芸乐收2号及500 g/L氟啶胺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各药剂处理区在试验期间均未发生药害,表明芸乐收1号、芸乐收2号对供试作物马铃薯安全。
2.2 不同药剂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及及商品薯率的影响
从表2可知,各药剂处理的商品薯重量、个数及比例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芸乐收1号、芸乐收2号及对照药剂500 g/L氟啶胺悬浮剂处理的马铃薯折合产量分别较空白对照增加785.88、1 037.57和1 153.21 kg/667m2,增幅分别为311.52%、411.29%和457.13%,表明芸乐收1号、芸乐收2号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商品薯率有较好效果,但其效果稍差于500 g/L氟啶胺悬浮剂。
表2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产量及及商品薯率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的试验药剂组合(芸乐收1号和2号)对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商品薯率有较好效果,试验期间未对马铃薯产生药害。
马铃薯晚疫病属流行性病害,气候条件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多雨季节容易流行成灾,多露、多雾或阴雨有利于发病。防治时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田间监测,及时施药预防及治疗。
目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有无机铜类、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吗啉类、酰胺类等[11]。芸乐收产品中吡唑醚菌酯属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剂,芸苔素内酯属于甾醇类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激发植物内在潜能,提高种子活力,促进根系发育,使植物健壮生长,增强作物抗逆能力,提高结实率。氟啶胺为吡啶类杀菌剂,对鞭毛菌类、半知菌类引起的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为目前马铃薯实际生产中防治晚疫病的常用药剂,但长期大面积使用单一药剂,容易产生抗药性,且随着抗药性的产生,农户随意增加施药量,造成马铃薯产品及土壤环境中农药残留超标。因此,为延缓马铃薯晚疫病产生抗药性,降低农药使用对农产品及环境的污染,在实际生产中,可轮换使用芸乐收与氟啶胺等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