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班规我做主

2021-10-16李燕飞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5期
关键词:班规规则班级

李燕飞

【摘要】幼儿园阶段是幼儿时期的启蒙阶段,幼儿园规则教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班规”在班级管理中,能够协调、沟通、搭建个体与集体的行为关系,起着规范、约束、建构与优化个体行为的作用,它影响到幼儿的健康发展,对幼儿的学习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来说班级规则都是由班级老师一手制定的,基本上是“七不准,八禁止”之类的条条框框,4-5岁幼儿对社会规则的遵从是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过程,幼儿的归属感往往来自于对生活的直接感受和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幼儿参与效果,导致班规的实施质量与预期目标差距甚远。因此我们要以儿童视角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全新的班规制定方法,提高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幼儿自主参与建立与实施班规,让幼儿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们真正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

一、问题的提出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遵守规则,是班级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我们幼儿园以适性教育为园本课程,课程内容有:户外彩虹游戏时间、社团活动、足球、篮球运动课程等等。孩子们一天的活动课程丰富多元,这给孩子们的规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我们的课程将会受到影响。基于以往班级规则的建立与实施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幼儿规则不明确,遵守规则受到成人的强迫,没有主动性。

教师控制欲强,没有足够放手与尊重,没有可行办法帮助幼儿内化规则。

3.幼儿园公共区域较多,公共规则以各班教师自行制定,执行方式因不同班级而有所不同。

基于幼儿园课程及班级实际情况,我们决定从儿童视角出发,尝试放手,让幼儿自己来制定班规、体验、调整感受规则的意义。围绕班级规则的制定与实施进行有针对性地观察,记录幼儿制定班规的情况。通过查找有关研究资料,尝试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遵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帮助幼儿将外部的规则转化为幼儿内部的行为标准,改变规则知情不一,知行不一的状况,增进幼儿对规则的自知与自觉,养成幼几对规则的遵守与执行,使幼儿的社会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问题的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4-5岁幼儿应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

中班的幼儿基本懂得“规则”的实际意义,但大多数幼儿还处在浅层意义上的理解,对于规则是什么?在班级中都要遵守哪些规则?规则可以分为几类?孩子们表达的观点各不相同,很多幼儿的回答是“上课不要讲话、不能打架、不要骂人”同伴交往之间应该怎样做无法说得具体完整。

幼儿园各个游戏区都需要规则:建构材料、运动材料、沙水区材料的摆放、整理、使用等,班级学习活动中也需要规则:排队、如厕、进餐、午休等

3、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发现部分幼儿能遵守规则,但是往往需要老师不停地监督,对班级中的具体规则不是十分明确,对环境中的规则图示也熟视无睹,很多时候是看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

4、控制欲望强烈,在规则执行上一味地给孩子压力,总是要求孩子要怎样怎样,而没有让孩子懂得我应该要怎样才是对自己好的。没有用可行的方法帮助幼儿内化规则。

三、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实施:

在实际情况与问题分析基础上,我们尝试放手让幼儿自主来制定属于他们的规则,从怎样帮助幼儿制定规则、明确规则、认同规则,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主动性?怎样发挥规则图示的引导作用等方面开展有关中班幼儿自主参与常规建立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第一阶段:班规是什么?

从儿童视觉出发,让孩子尽情地理解班规、体验班规游戏——《闹哄哄》让孩子在游戲中感受规则的意义与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明晰班规是什么?设计什么样的班规成了孩子们最热门的话题。有的孩子说:“班规就是班级像一个斑马线,不能闯红灯……”;有的孩子说:“班规就是班级的规矩,如果不遵守这些规矩,长大之后就有可能变成傻瓜。”有的说:“班规就是班级的约定。”还有的说“班规就是班级养了一只乌龟,要守约定爱护它,要说到做到。”……从孩子们的表达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班规,有自己独特新颖的诠释。于是我们老师抛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要有班规?班规的作用是什么呢?”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团讨后,孩子们纷纷自主三三两两组队围绕游戏、安全、生活、文明礼仪来制定班规……

一张张班规展示在操作板上,看着眼花缭乱的班规,孩子们犯难了:这么多的班规,到底我们要遵守哪些规则呢?于是孩子们将班规进行自主分类通过举手投票的方式选出:团结友爱;讲文明礼貌;保护自己;爱护公物;健康小宝贝等十条大家认为最适合我们班的个性化班规。

分析:

班规制定后我们看到孩子们对班规有了一定的理解还能跟他们的生活经验、游戏活动做一个有效的链接。但是孩子们第一次制定出的规则是比较零散的,没有做很多的归类。我们想让孩子自己尽情地去体验班规,哪些是合理的,哪些还存在问题?

第二阶段:尝试实行班规

班规制定好了,孩子们将班规逐一展示在各个区角,在班规实施一周后孩子们就发现了问题:1、班规图太小看不懂?2、每个小组有很多重复班规的制定?3、班规有的不合理出现自相矛盾?例如其中一条是:生病了就不能来上幼儿园。于是孩子们开始分小组讨论介绍班规的合理性,并细化班规的制定。最后进行庄严而有意义的宣誓:我宣誓,我们即将上大班啦,我们要团结友爱不争吵,互相帮助会分享,文明礼貌舔嘴巴,有序排队不奔跑,积极举手会倾听,爱惜物品会整理,学会守时不拖拉。学会和做爱游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是中一班的小主人。

分析:

孩子们在第一次实施班规后自主发现了问题并提出质疑:例如生病不能来幼儿园。打人就要赶回家等班规存在很多不完善,标准不一。孩子们还不能很好的将班规进行理解和分类,对于4-5岁幼儿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

第三阶段 细化实施班规

班规宣誓活动后,孩子们分组分类细化班规(游戏、安全、生活、礼貌等)

通过投票表决明确共同遵守的9大约定。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将自己团队设计的班规分别贴到班级的各个区角位置。一周后……问题又出现了。告状的幼儿越来越多:“老师!初初在床上跳!老师,陈潜在班级里跑;老师,木木打我……”。最多一天统计告状约35次,最少一天14次……于是老师开展了体验游戏:“一团遭”游戏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想法,他们都觉得游戏一团乱,太吵了,我们都没法玩游戏;大家拥挤在一起会摔倒……于是孩子们开始团讨:

探讨1:“有人出现不守班规怎么办呢?”有的说:“把他赶出教室,不让他上学……”有的说:“让他坐在老师身边想一想……”有的说:“取消他的游戏资格……”

探讨2:你们觉得这样制定的班规制度是否合适可行呢?有的说,故意打人取消游戏资格是合适的……有的说,生病不能来是不合适的,因为有时候我喉咙有点不舒服妈妈说也可以来幼儿园,要看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还有的说,赶出教室是不可以的!我们要相亲相爱。如果有人犯错我们可以当小老师来监督,给他一次机会。

分析:

1、孩子们细化后大家基本明晰了游戏、安全、生活、礼仪班规,但是出现不遵守规则行为的时候,中班孩子更多的是用告状的方式来解决。

2、部分孩子虽然参与了班规的制定但是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体验、遵守规则于是老师通过体验游戏帮助孩子更好的体验规则的意义。

第四阶段 班规小分队

团讨后大家通过举手投票,大家一致同意开展“班规小分队”。于是孩子自主小分队就产生了,大家按自己意愿分成了安全组、礼貌组、卫生组、团结友爱组。大家各自对自己的小组班规进行优化调整,明确了职责与作用是—观察、帮助、提醒。最后大家达成了一致。就这样,我们班的班规监督小组产生了。礼貌小分队:微笑迎接同伴。每天早晨礼貌团队的幼儿在班级门口热情的与同学问好,用微笑迎接同伴入班;卫生、整理小分队:检查班级的物品是否归类放好,是否能做好认真洗手、光盘行动。团结友爱队的孩子们负责协调同伴的矛盾冲突;安全小分队:提醒上下楼梯有序排队、户外游戏注意安全等……一个月过去了,班级告状的行为越来越少,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有了大大的提高。

分析:

1、孩子們明确了班规小分队的作用,大家积极参与班规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2、孩子们真正理解了班规的意义,对班规的遵守更加自觉和主动。

3、孩子们能更加关注同伴对班规的实践,懂得用更适合的方法来对待不遵守班规的现象,减少了孩子们的告状行为,同时提高了孩子们的观察、解决问题能力。

四、研究成效与反思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与探索,实施这些看似简单的班规。既贴近班级实际又能切实地起到引导和约束的作用,让孩子慢慢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了行动的指南。家长常常发来信息说,自从接受班规的教育,孩子在家有礼貌,也可以帮助做家务了。孩子们实施班规后,大部分幼儿有了内驱力,知道班规的真正意义是要保护自己,知道他们才是这个班级的小主人。对我们老师来说孩子自主班规的建立与实施有了更深的感悟:静下心来想,教育有时候就像是开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强开锁就像一开始那样也许能打开,但是这样的结果与我们从中理想的交易肯定是相距甚远,其实只要我们从所处着手留心,用心打造一把合适的钥匙,就是一定能打开锁,教育不也是一样吗?

班规人性化,执行精细化,教育才有成效!

猜你喜欢

班规规则班级
班级“无课日”
My New Year Wishes
神奇的班规
班规“七问”
让规则不规则
好班规应守护学生心灵成长
不如吃茶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