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2021-10-16陈少娥苏慧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16期
关键词:步行心肌梗死距离

陈少娥 苏慧娜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福建 厦门361002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的多发病,主要因心肌细胞长时间缺血而亡所致,病变期间患者多会出现胸闷、休克或心律失常等症状[1]。目前临床多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该病,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还需在术后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才能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2]。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具有及时性、快速性等特点,主要在术后早期根据患者的需求为其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旨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3]。基于此,本文就PCI术后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康复效果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以在我院进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主,研究起始时间为2018年1月,终止时间为2020年5月,经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及观察组(25例),两组入选者基线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排除标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0-Ⅱ级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术后让患者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期间需定时帮助患者按摩四肢和翻身,病情稳定后协助患者在床上开展四肢运动,并让其适当下床行走。

1.2.2 观察组 术后早期对患者开展个体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组建早期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管护师(2名)和责任护师(3名),组建后需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培训,提高小组成员对早期个性化护理的认知程度,随后让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的经验及患者自身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2)早期个性化健康宣教:尽早告知患者疾病医学知识,针对老年患者,由于该类患者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需通过一对一的方式耐心对其进行健康宣教;针对青中年患者,可直接通过口头、小册子宣传等方式对其开展健康宣教。

(3)早期个性化心理护理:尽早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根据评估结果为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避免患者引发不良心理。

(4)早期个性化用药指导:术后及时嘱咐患者遵医用药,若患者存续心律失常的症状,需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为其进行静脉滴注,直至病情稳定。

(5)早期个性化康复训练:①第一阶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术后第1d让患者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并通过牵拉下肢、抬腿以及拉伸等方式帮助患者被动活动关节和大肌群;②第二阶段,术后第2d训练患者自行洗头、刷牙、进食等,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术后第3d协助患者进行自主坐位训练,让其保持坐位,在床边进行洗漱,嘱咐患者洗漱期间保持动作轻柔、缓慢,避免牵拉伤口,同时协助患者下床站立,并在室内缓慢行走;③第三阶段。术后第4d指导患者自主进食、穿衣以及脱衣等训练,并让患者在走廊内缓慢行走,行走距离根据患者耐受而定,另外还需在走廊内标记长度,观察患者的行走距离。术后第5d指导患者擦拭身体、间断入坐椅子、缓慢行走30min、自行上下楼梯等活动。④第四阶段。术后第6、7d,逐步增强上述活动的强度及范围。

1.3 观察指标

(1)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1周后对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水平进行检测。(2)于干预前和干预1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并对其6min步行距离进行测量,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测评维度主要包括进食、平地行走以及上下楼梯等,总分为100分,分数与生活能力呈正比[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n(%)表示,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n(%)/±s]

表1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n(%)/±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χ2/t值P值例数(n)25 25男15(60.00)16(64.00)0.085 1.282女10(40.00)9(36.00)0.085 1.282年龄(岁)74.54±3.24 74.62±3.14 0.089 1.253前壁8(32.00)9(36.00)0.089 1.253后壁8(32.00)7(28.00)0.095 0.758下壁5(20.00)6(24.00)0.117 0.87420其他部位5(20.00)3(12.00)0.595 0.440性别 梗死部位

2.2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对比

在LVEDD、LVEF指标对比中,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对比(±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对比(±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25 25干预前77.22±5.36 77.54±5.36 0.211 0.284干预后65.24±5.35 56.25±5.12 6.070 0.001干预前47.32±2.54 47.23±2.55 0.125 0.362干预后71.36±2.54 75.21±2.32 5.596 0.001 LVEDD(mm) LVEF(%)

2.3 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6min步行距离对比

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min步行距离对比中,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高,6min步行距离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6min步行距离对比(±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6min步行距离对比(±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25 25干预前42.35±2.65 42.32±2.48 0.041 1.121干预后62.54±2.35 72.36±2.56 14.129 0.001干预前286.35±20.54 292.35±20.47 1.035 0.346干预后362.32±20.45 425.36±20.14 10.982 0.00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 6min步行距离(m)

3 讨 论

既往研究中[5],临床多对行PCI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虽能稳定其生命体征,但该护理方法主张患者术后保持卧床休息,长期卧床极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或压疮等并发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康复速度,预后欠佳。早期个体化护理是一种涵盖了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用药指导以及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护理干预模式[6]。通过早期个性化健康宣教、心理疏导以及用药指导的方式,可进一步提高患者对疾病医学知识的认知,消除其不良心理状态,使其能够坚定治疗的信念,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7]。另外,通过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方式,在第一阶段让患者卧床休息,可避免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大而加重心脏负荷,有助于稳定其心率。在第二、第三阶段,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日常行为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独立性,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其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康复。在第四阶段,通过增强运动强度及活动范围的方式,让患者自主进行康复训练,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本文研究表明,在LVEDD、LVEF指标对比中经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min步行距离对比中,经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高,6min步行距离较长(P<0.05)。由此可见,说明早期个性化护理可帮助行PC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改善其心功能,促进其康复,同时还能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针对行PCI手术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开展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心功能,增强其身体机能,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步行心肌梗死距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魔方小区
步行回家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算距离
距离美
爱的距离
距离有多远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