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表阿霉素治疗化疗期及恢复期的心电图改变分析

2021-10-16官文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16期
关键词:阿霉素毒性心电图

官文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福州350014)

乳腺癌是一种在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致死率均较高,除了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外,临床方面在为乳腺癌患者施治时还常借助化疗、放疗、免疫疗法、激素疗法等手段予以辅助,其中以化疗的应用率最高。蒽环类药物是具有较好抗肿瘤作用的细胞毒性药物,有研究结果指出,联合蒽环类及其他药物为乳腺癌患者施治能使之长期生存率提升70%以上[1]。但是,在采用蒽环类药物为乳腺癌患者实施治疗的同时,患者也会产生一系列毒副作用,如白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下降、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等,其中以心脏毒性的严重度最高,可导致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扩张性心肌病、心肌收缩力下降、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状。有文献显示,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机体对蒽环类药物代谢的基因差异性以及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均系可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素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其中以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最为主要,因此,对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予以早期监测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减少患者心脏发生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2]。表阿霉素是一种对乳腺癌有确切疗效的标准化疗方案中的基础蒽环类抗肿瘤药物。为更好明确表阿霉素累积剂量和心脏毒性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对230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期、恢复期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了观察,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为230例收治于我院的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皆选自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时间范围内。纳入标准:(1)经相关检验被明确诊断为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癌、非浸润性乳腺癌者;(2)癌细胞未发生远处转移者;(3)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对研究过程予以积极配合者。排除标准:(1)存在心脏器质性病变者;(2)化疗前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异常者;(3)接受过胸部放疗者;(4)有心脏毒性药物化疗史者。根据所有患者表阿霉素化疗累积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107例患者为高表阿霉素累积量(300-400mg/m2),B组123例患者为低表阿霉素累积量(200-300mg/m2)。本研究开展于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监督背景下。

1.2 方法

两组患者皆接受以表阿霉素为主的化学治疗,本试验用表阿霉素采用山东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5210107-1)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具体方案包括FAC、AC。FAC:化疗周期第1d予以患者500 mg/m2iv氟尿嘧啶、75mg/m2iv表阿霉素、500mg/m2iv环磷酰胺,每周期21d,共实施6周期。AC:化疗周期第1d予以患者80mg/m2iv表阿霉素、600mg/m2iv环磷酰胺。每周期21d,共实施4-6周期。

1.3 观察指标

于化疗前、化疗期(化疗治疗3个月时)、恢复期(化疗结束3个月)为两组患者实施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观察两组患者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室上性心动过速、QRS波群低电压在内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情况以及血清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获得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相关数据,利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取t检验,各数据之间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作为判定依据,应用SPSS19.0软件完成对研究中相关数据的统计。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A、B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TNM分期、疾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s)

组别A组B组t/χ2值P值例数(n)107 123年龄(岁)49.68±4.12 50.04±4.28 0.271 0.788体质量指数(kg/m2)24.17±0.76 24.05±0.73 0.509 0.614ⅡB期51 57 0.040 0.841ⅢA期25 29 0.001 0.970ⅡA期19 22 0.001 0.980ⅢB期12 15 0.053 0.818浸润性癌74 85非浸润性癌33 38疾病类型0.000 0.993 TNM分期

2.2 两组患者化疗、复查、化疗前心电图检查情况

两组患者化疗周期皆顺利完成,化疗结束后3个月按时来院复查,两组患者化疗前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无异常。

2.3 对比化疗期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异常改变发生情况

B组化疗期发生心电图检查异常改变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化疗期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异常改变发生情况[n(%)]

2.4 对比恢复期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异常改变发生情况

恢复期B组患者发生心电图检查异常改变,较A组患者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恢复期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查异常改变发生情况[n(%)]

2.5 对比化疗期、恢复期两组患者血清CK-MB指标水平

A组患者化疗期、恢复期的血清CK-MB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比化疗期、恢复期两组患者血清CKMB指标水平(±s,IU/L)

表4 对比化疗期、恢复期两组患者血清CKMB指标水平(±s,IU/L)

组别A组B组t值P值例数(n)107 123化疗期69.24±7.28 33.51±4.16 19.057<0.001恢复期36.38±4.45 18.52±2.32 15.946<0.001

3 讨论

蒽环类药物是标准乳腺癌化疗方案的常用药物,诸多研究结果均证实了其对乳腺癌的确切治疗效果,主要包括阿霉素、表柔比星、柔红霉素、米托蒽醌、戊柔比星、伊达比星、吡柔比星等,此类药物在进入人体后会使肿瘤细胞的DNA发生不可逆受损,蒽醌环经对双联DNA碱基对的非特异性插入而形成蒽环-DNA复合物,对肿瘤细胞的RNA转录、DNA复制予以抑制,进而达到降低肿瘤细胞增殖速度的目的,与此同时,蒽环类药物还能通过对氧化还原过程的参与生成自由基,最终形成能对肿瘤细胞膜、DNA产生直接作用的活性氧碎片,对肿瘤细胞的功能、结构造成破坏[3]。

表阿霉素是临床方面为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化学治疗的一线药物,具有疗效确切、抗肿瘤作用显著的特点,但患者在受治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脱发、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心脏损害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以心脏毒性最为严重。恶心呕吐、脱发等表阿霉素所致毒副作用具有短暂性、急性特点,而心脏毒性的特点则十分多样,如慢性、急性、迟发性、不可逆、进展性等。在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过程中,肿瘤患者的带瘤生存期越来越长,因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所引发的迟发、慢性心脏毒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所面临的心力衰竭发生风险,进而造成其预后效果下降[4]。因此,积极对接受表阿霉素治疗患者的心脏损害实施早期监测、充分明确其心电图改变情况具有相当的必要性[5]。

通过对230例接受表阿霉素化疗乳腺癌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的观察发现:无论是高表阿霉素累积量化疗患者还是低表阿霉素累积量化疗患者,均具有一定的心电图检查异常改变的发生风险,其中高表阿霉素累积量化疗患者化疗期、恢复期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明显高于低表阿霉素累积量化疗患者;A组患者化疗期、恢复期的血清CK-MB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研究说明无论是在化疗期亦或恢复期,表阿霉素剂量的累积均会增加患者的心脏毒性,在化疗期当中,急性心脏毒性是导致表阿霉素化疗患者于化疗期发生心电图异常改变的主要原因。在停止接受表阿霉素化疗后其中一部分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改变是可以恢复的,而因迟发性、慢性心脏毒性与不可逆急性损伤叠加则为表阿霉素化疗患者恢复期发生心电图异常改变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高表阿霉素化疗累积量还会加剧患者的器质性心肌损害,使之心肌细胞发生较低表阿霉素化疗累积量患者更为严重的病理改变,增加其血液中的CK-MB指标水平。所以,在为乳腺癌患者实施表阿霉素化疗时应严格对其心脏毒性展开早期监测,更好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表阿霉素化疗累积量是引致乳腺癌患者化疗期、恢复期发生心脏损伤的关键因素,高表阿霉素累积量化疗患者化疗期、恢复期发生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几率及血清CK-MB水平皆较低表阿霉素累积量化疗患者更高,在采用表阿霉素为乳腺癌患者实施治疗的具体过程中需有效保证所采用化疗方案的规范性并对表阿霉素的心脏毒性积极展开早期监测,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及心脏功能及时、合理地调整化疗方案,以更好减少心脏毒性的发生。

猜你喜欢

阿霉素毒性心电图
Glabratephrin通过抑制P-糖蛋白逆转三阴性乳腺癌的阿霉素耐药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浅谈数字心电图机的计量检定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益气活血方改善蒽环类化疗药物致慢性心肌损害症状的临床研究
毒性中药宜久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