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环驱动仪联合冰消散外敷治疗骨科创伤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1-10-16郭晓炜

医药前沿 2021年25期
关键词:骨科例数下肢

郭晓炜

(广饶县中医院骨伤科 山东 东营 257300)

骨科创伤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当前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促使了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同时交通事业蓬勃发展,人们出行时的意外事故也越来越多,这无形中增加了骨折创伤的发生率[1]。一旦发生这种事件,患者就会出现骨科创伤的情况,此时临床中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手术治疗是临床中常见的方法,但治疗后会有下肢肿胀的情况发生,需要及时进行处理,若治疗延误,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粘连的情况,严重时患者的关节骨质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残疾,从而导致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2]。此时临床中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从而实现骨科创伤和术后下肢肿胀的预防。基于此,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80例进行分析,其中部分患者使用循环驱动仪联合中药冰消散外敷治疗,部分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奇数分为参照组(n=40),偶数分为研究组(n=40),患者年龄19~56岁,平均36岁。纳入标准:(1)符合骨科创伤诊断标准的患者;(2)无精神类疾病患者;(3)自愿参与研究者。排除标准:(1)意识障碍患者;(2)精神类疾病患者;(3)拒绝参与研究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片(云南铭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0971)常规治疗,采用口服的方法,3次/d,3片/次,同时选择甘露醇(河北华旭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0973007)对患者进行注射治疗,根据患者的体重合理的配置剂量,并控制好滴注时间。研究组则采用循环驱动仪(美国Fluke MDA-510和MDA-550电机驱动分析仪)联合中药冰消散外敷治疗方法,在循环驱动仪应用过程中,需要提前设置好相关参数,并指导患者体位固定,打开压力气套置入患肢,每次30 min,2次/d,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后临床效果:按照显效、有效、无效判断,治疗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提高,肢体功能恢复正常,且肿胀消失则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最大可达到90°,患侧肢体功能处于恢复阶段,且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则为有效;以上标准均未达到则说明临床治疗无效果。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骨髓炎、愈合延迟、感染等,总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3)对患者术后3、6 d的下肢周径进行测量,计算平均值后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周径比较

研究组术后3 d和6 d下肢周径大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周径比较(±s,cm)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周径比较(±s,cm)

组别 例数 术后3 d 术后6 d研究组 40 42.08±5.37 41.06±4.26参照组 40 45.56±6.07 43.47±6.02 t 2.716 2.067 P<0.05 <0.05

3.讨论

当前,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十分迅猛,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且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骨科创伤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创伤骨科中下肢创伤较为常见,该病发生后会出现反应性水肿[3]。当患者的肢体出现损伤后,不仅静脉回流会受到影响,而且循环压力也会增加,这是引起下肢肿胀发生的重要因素[4]。一般情况下,患者的疼痛情况较为明显且伴有肢体麻醉的现象,需要临床中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若延误治疗,就会导致创伤愈合时间增加,与此同时关节粘连和肌肉萎缩的发生率也会增加。临床中对于骨科创伤患者常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完成后要对患者下肢肿胀的情况进行预防,这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中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骨科创伤患者术后预防肿胀的常用方法是复方丹参联合甘露醇治疗,该方法应用期间,复方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同时还会促进患者的静脉回流,有利于缓解下肢肿胀情况[5]。而甘露醇的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虽然如此,但在患者接受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其肾脏功能的负荷就会增加,同时机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受到影响,此时不仅会导致皮肤坏死的概率增加,还提高了水肿的严重程度,甚至导致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休克的现象,也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

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临床医学水平和技术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创收骨科和下肢肿胀的预防中循环驱动仪治疗方法的应用较为广泛,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能够促进患者静脉回流的增加,有利于患者康复效果的提高。另外,该治疗方法的组织通透性较为可观,即能够有效促进水肿的改善,又能够提高血液黏稠度的改善效果,同时应用期间能够抑制组织纤维化的情况,对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作用[6]。在此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冰消散进行外敷治疗,这会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血液循环,同时对血瘀有一定的改善效果,这种方式有利于减少血栓的发生率,在治疗中使用对患者康复效果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本研究过程中采用循环驱动仪联合中药冰消散外敷治疗方法,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的参照组,且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骨科创伤与术后下肢肿胀的治疗中采用循环驱动仪联合中药冰消散外敷治疗的方法,具有明显效果,可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骨科例数下肢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