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难治性肝癌的效果评价

2021-10-16刘雷雷

医药前沿 2021年25期
关键词:难治性放射性肝癌

刘雷雷

(临汾市中心医院消化肿瘤一科 山西 临汾 041000)

近年来,原发性肝癌发病率持续升高,而治疗则处于瓶颈期,无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案之一,但治疗效果有限[1]。在此基础上,临床推出了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疗法。此种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的肝功能无太大要求。临床有研究[2-3]指出,肝癌采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2例难治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试验组51例。纳入标准:(1)入选患者满足《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中的诊断标准[4];(2)经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等多种检查方法确诊疾病;(3)患者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4)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精神疾患患者;(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对照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3.37±8.65)岁;单发性病灶44例、多发性病灶7例。试验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3.56±8.72)岁;单发性病灶46例、多发性病灶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一应用TACE治疗:应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实施股动脉穿刺,将血管鞘置入股动脉,并以此在主动脉、腹腔动脉干以及肠系膜上动脉插管、造影,明确患者的肿瘤血供情况,然后在靶血管上插入微导管,结合患者病灶情况、身体状态与肝功能水平明确化疗栓塞药物的实际剂量,给予氟尿嘧啶、吡柔比星经微导管缓缓注入,栓塞剂是Call-Spheres栓塞微球,并在透视下完成化疗药物注射,保证肿瘤血管无确切显影,结束栓塞,拔除导管,进行局部压迫止血。

试验组采用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应用麦克公司出产的2002 TPV型粒子植入枪和18 G粒子植入针、北京原子高科核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出产的放射性125I粒子完成置入治疗,粒子源活度控制在0.5~0.8 mCi,半衰期控制在60.2 d,直径控制在0.8 mm,粒子长度控制在4.8 mm。指导患者平卧或是左侧卧位,在植入粒子之前进行螺旋CT扫描,所获取的影像学图像传送到后期工作站,并将图像传送到治疗计划系统中,进行三维影像重建,勾画患者的靶区,结合放射性125I粒子活度,采用扇形布源方式计算患者所需要的粒子植入数目,明确进针位置、进针方向,保证计划靶体积能够达到90%等剂量线区域覆盖。然后给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相应部位置入粒子针,针间距需控制在1 cm左右,各个粒子的距离控制在1~1.5 cm,然后进行CT扫描,明确粒子分布情况,并进行适当调整。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完全缓解:患者的目标病灶全部消失,持续时间在4周及以上。部分缓解:患者的目标病灶缩小30%及以上,持续时间在4周及以上。病情稳定:患者的目标病灶缩小30%以下或扩大20%以内。病情进展:患者的目标病灶扩大20%以上[5]。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2)血清学指标: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进行检测。在不同时间段抽取患者的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进行离心处理,获取上层血清,应用罗氏Cobas 6000R601型检测仪和试剂盒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是电化学发光法。CEA正常标准为<20 μg/L, AFP正常标准为<5 ng/mL。(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肝区疼痛、发热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70.59%,高于对照组的5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试验组治疗1、3个月后的CEA、AF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CEA/(μg·L-1)治疗前 治疗1月后 治疗3月后试验组 51 28.45±4.41 17.68±3.67△ 12.14±3.19△对照组 51 28.23±4.36 22.87±3.80△ 17.21±3.41△t 0.2533 7.0159 7.7540 P 0.8005 0.0000 0.0000组别 例数 AFP/(ng·mL-1)治疗前 治疗1月后 治疗3月后试验组 51 192.46±38.45 110.87±32.12△ 71.23±23.54△对照组 51 193.21±38.21 137.28±36.42△ 104.21±27.36△t 0.0988 3.8839 6.5255 P 0.9215 0.0002 0.0000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难治性肝癌主要指病灶数量较多、病灶体积较大、门静脉和肝动脉缺乏血供;或是病灶位置不理想,接近大血管或是肝脏表面、胆管等位置;或是存在远处转移以及门静脉癌栓;或是有既往肝硬化病史,肝功能储备相对低下等现象,导致常规化疗、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病灶数量与病灶体积无法被有效控制,术后容易出现病灶残留或是病灶复发现象。因为难治性肝癌的特殊性,常规化疗疗效、介入疗法并不能有效治疗疾病,必须探究全新的有效治疗方案。

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属于新型肿瘤治疗技术,其中粒子是一种由钛合金包装而成的微小柱体颗粒状物品,放射性核素125I的半衰期是59.6 d,能量是27.4~31.5 ke X射线、35.5 ke γ射线。粒子衰减期间可持续产生射线,并对恶性肿瘤细胞造成影响,有效减少恶性肿瘤的再增殖。粒子的连续低剂量持续照射还可有效抑制恶性肿瘤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可将恶性肿瘤细胞的聚集控制在G2期,促使恶性肿瘤细胞获取最大限度的辐射效应杀伤,继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临床应用研究指出,放射性125I粒子的治疗时间可达到280 d,作用时间长,可避免患者反复治疗造成的身心刺激。再者,放射性125I粒子属于低能量放射性核素,不具备强大的穿透力,长度是1.7 cm,植入人体后方便进行防护,不容易对人体肿瘤病灶周围的器官脏器造成损伤,治疗安全性高。有研究指出,肝癌患者采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疾病复发率低,生存时间更长[7]。本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血清学指标明显更优。

综上所述,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可有效治疗难治性肝癌患者,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难治性放射性肝癌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放射性家族个性有不同 十面埋“辐”你知多少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