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精准化教学策略
2021-10-15计丕梅
计丕梅
摘要:为了提升初中化学实验精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加强对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积极的进行化学学习,让初中化学教育采取积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观的形式。通过对中学化学实验精准教学策略的有效讨论,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室;精准化;教学策略
引言
在对初中化学教学进行优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要实施实用合理的中学化学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
一、初中化学实验精准教学的必要性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教师需要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时,形成自己的化学知识结构,掌握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在初中进行化学实验精准教学,可以通过课堂实践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基础知识,而且实验操作能力会有极大的提升,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二、初中化学实验精准教学的具体方式
(1)优化演示性实验,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意识
演示实验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有说服力的“法宝”。是学生熟悉实验过程和基本操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因素。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高度重视实证实验,并利用现代教育设备加以改进。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对多媒体等信息化设备的运用,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过程。例如,在进行“酸碱中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酸碱的反应,但是在进行实验时,如强酸碱的反应实验,是具有很高的危险性的。因此,可以搜集一些有关强酸碱实验的视频资料,通过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观看,使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到实验现象。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构建实验情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意识。视频结束后,根据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提出相应的问题,如不慎服用强酸强碱怎么办?学生听到问题后,会与视频的内容进行联系,如果不小心摄入了强酸强碱,不能通过强酸强碱中和的方法,这容易引起呕吐会损害消化道,需要喝大量牛奶并及时到医院才是正确的做法。这样,在初中化學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实验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对实验教学进行了优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通过对协同实验的运用,发展学生的合作思维
协同实验是指师生共同完成化学实验的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合作思维发展,同时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行有效地培养。首先,必须明确教师决定师生的方向和作用,学生是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和问题讨论的主体,教师是实验的引领者和引导者,需要把学生分成4-6人。一个课题组指导学生围绕实验内容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进行思考,结合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在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共同解决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形成合作思想,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加有效。
例如,在进行“水的净化”实验时,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把学生分成3到4个人一组,进行探索实验,让学生对实验进行探索,分配小组成员后,给各组时间进行实验。这部分实验的知识,学生在课本上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实验的原理,经过努力,每个团队都会设计出不同的净化设备。这样,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组织学生合作实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实验工作的主体。然而,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讲实验”和“记实验”,学生自主实验工作的时间和机会很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塑造学生的科学态度。因此,中学化学教师需要把化学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留出实验的时间,学生自己准备实验,编写实验的基本步骤,进行独立的实验操作、记录和实验数据分析,对于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自己进行解决,从而完成化学实验,在加深对理论知识掌握的过程中,实践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提升。例如,进行“探究金属活动性”的实验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可以在实验室中,简要介绍本实验的注意事项,然后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做实验。给学生时间后,教师开始巡视学生,观察程序、细节、方法等。在实验中,帮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因此,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自主实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态度。
结束语
总之,初中化学实验精准教学,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探究以及创新意识,方便学生以后进行学习。为此,要不断深化和创新中学化学教育和课程设置,积极发挥实验课堂的作用,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春凤.初中化学实验精准化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16):67-70.
[2] 马登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自主学习精细化的策略[J].新课程(中),2018(9):3.
[3] 王思琪.初中生化学提问能力的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