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护理方法研究
2021-10-15倪梦婕
倪梦婕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3月来我院接受静脉采血的患者400例,通过对静脉采血患者存在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心理反应的人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此改善采血患者的不良心理。结果:通过对接受静脉采血患者心理反应分析,常见的不良心理反应包括潜在紧张型、恐惧型、焦虑型、高度紧张型,针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效果显著(P<0.05)。结论:当静脉采血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反应时,需要为静脉采血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在静脉采血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静脉采血;心理反应;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4.035
在临床治疗中,采血是非常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并且通过采血化验能够了解患者的病情。但因静脉采血让患者的疼痛感比较强,再加之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患者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1]。主要源于许多护士在静脉采血期间,只注重采血操作,而护士静脉采血者的心理,因此使得患者存在许多心理问题,为了降低静脉采血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需要在静脉采血期间对患者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此减轻患者的痛苦[2]。基于此,我院针对选取的静脉采血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反应后给予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20年9月-2021年3月来我院接受静脉采血的患者400例,其中男性患者225例,女性患者175例,年龄3-67岁,平均年龄(32.26±1.43)岁。
1.2 静脉采血
静脉采血法,找到患者体表浅静脉,如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颈外静脉等,根据检验项目和血液标本类型正确选择采血管,并配备采血针,采取患者一定量的静脉血液。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采血时的反应,分析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表格对患者不良反应类型进行整理分析,分析不良心理反应的占比。
2 结果
2.1 静脉采血中不良心理反应分析
400例静脉采血患者中,发生潜在紧张型不良心理反应210例,恐惧型不良心理反应45例,焦虑型不良心理反应32例,高度紧张型不良心理反应12例,焦躁不安型不良心理反应15例。详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静脉采血是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但对于接受静脉采血的患者而言,许多患者在采血的过程中感到非常痛苦,并且也会产生许多不良心理反应。目前,在静脉采血的患者中,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应激源比较多,常见的为疼痛、血液、护士服务态度,其中疼痛是静脉采血患者不可避免的,因为针头在穿刺皮肤、血管的过程中,患者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刺痛感,不过患者机体有差异,因此感受到的疼痛程度也不同[3]。血液也是常见的刺激源,主要源于患者看到自己的血液被吸到采血管中,患者的心理会产生紧张心理,在心理反应刺激下,使得患者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另外,许多护士在静脉采血操作期间,只注重静脉采血操作,忽视了患者的心理,因此护士冰冷、生硬的服务态度,让患者感到不舒服,进而产生不良心理。
根据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特征分析,出现心理不良反应的患者,主要分为潜在紧张型、恐惧型、烦躁不安型、焦虑型、高度紧张型,针对上述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其中针对潜在紧张型的患者,护士需要注重自己的言辞和态度,因为此类型的患者自控能力比较强,但如果护士语言不当,依然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反应。为此,护士人员要用温和的态度、柔和的语气与患者交流,增加护士的亲切感。对于恐惧型患者,护士需要了解患者心理恐惧的原因,然后为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多一点耐心安慰患者。切忌不耐烦、生硬语气与患者讲话,更不能使用刺激性的语言或者不负责任的语言,避免对患者心理产生刺激。对于烦躁不安型的患者,由于此类一般为年龄较小的患儿,此时护士要用亲切的语言与患儿交流,或者面带微笑,与患儿接触,比如拉患儿的手,让患儿感受到护士的友好,以此降低患儿的恐惧感,避免患儿出现烦躁不安现象[4]。并且采血之前,要与患儿家长们沟通好,让患儿家长帮忙安抚患儿,帮忙在采血期间对患儿产生损伤。焦虑不安型的患者,在采血前要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让患者了解静脉采血对病情治疗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要采静脉血,让患者了解静脉采血的作用,另外,护士可以先演示一遍,然后看一下别的患者的反应,然后再对此类型的患者采血。而对高度紧张型的患者要缓解其紧张心理,可让患者平躺放松身心,以此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将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照顾到位,可将其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我院针对选取的静脉采血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并对不同不良心理反应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可降低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由此可见,在今后实施静脉采血之前,护士要对患者的类型进行判断,为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同时护士人员在提高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服务态度,坚持以患者为本,在静脉采血之前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然后进行静脉采血,护士的工作将会顺利许多。
综上所述,在静脉采血患者中,主要分為潜在紧张型、恐惧型、焦虑型、高度紧张型、焦躁不安型等不良心理反应,通过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刘先敏.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儿及家属的作用和影响分析[J].健康养生,2020,00(02):4.
[2]张桂香.心理护理干预对82例门诊静脉采血患儿及家属的影响探究实践[J].心理月刊,2019,14(08):63.
[3]戈凌霞.心理护理在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06(03):114-114.
[4]皮祖忍.体检人群静脉采血心理沟通的需求与护理干预探讨[J].家庭医药,2020,00(03):31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