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21-10-15王儒
王儒
【摘 要】目的:探索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43例/组。给予参照组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各指标变化情况中,研究组的生化指标(24h尿蛋白、BUN、SCR)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及凝血指标,从而提高其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低分子肝素;临床疗效;安全性
作为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肾病综合征(NS)患者受多方原因影响,病情发作时其肾小球中基底膜的通透性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尿白蛋白大量流失。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蛋白尿异常、水肿、低蛋白血症等,且男性患儿的发病率高于女性[1]。NS常与免疫、遗传、感染等因素相关,主要分为继发和原发两种类型,若治疗不及时,则有可能导致急性肾衰、血栓、重度感染等症状,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慢性肾衰竭产生。临床常以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疗效较佳,但长时间进行激素治疗不仅导致患者耐药性增加,还会带来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2]。临床研究证明NS病症原因还易受到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影响,从而导致高凝状态产生,因此,临床中也常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NS。基于此,本研究选择86例NS患者,探究治疗中低分子肝素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对象为该时期于我院治疗的86例NS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参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18岁~66岁,平均年龄(30.1±2.6)岁,病程0.5年~2年,平均病程(1.5±0.2)年。研究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19岁~67岁,平均年龄(31.6±2.3)岁,病程0.7年~2.6年,平均病程(1.8±0.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进行对比(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免疫治疗、血压控制、抗感染、排尿等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8d,治疗前后,需于清晨采取3ml/例~5ml/例的空腹静脉血,以3000r/min的频率进行10min的血清分离操作。给与研究组常规治疗,即采用1mg/kg的佛山手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泼尼松进行治疗(H44021207),每日清晨用药一次。给予研究组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治疗,常规治疗手法与参照组一致,低分子肝素(H20140281)选自阿尔法西格玛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0.4ml/4250IUaXa。采用皮下注射方式进行,剂量为3000U/(kg·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各指标变化情况。①疗效:显效(症状消失,肾功能正常运转,有效抑制并发症)、有效(症状好转,部分肾功能恢复,并发症有所抑制)、无效(症状未消失,甚至加重)。②观察患者指标变化,包括生化指标(24h尿蛋白、BUN、SCR)及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 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中,研究组指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 生化功能指标比较
研究组生化指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3。
3 结论
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种原因均可引发此症。因肾小球中电荷及分子屏障受到损伤,患者肾小球过滤膜的通透性不断增大,导致大量血浆大白随着尿液流失,从而引发肾病综合征。低分子肝素是较为有效的抗凝药物,其分子量较小(平均3500~6500),由普通肝素解聚而成,与血浆蛋白具有较低的结合率,同时还具有半衰期长、吸收率高、生物利用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3]。
综上所述,在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可合理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从而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敏慧,余连芝,邓健.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21,19(4):81-83.
[2] 刘哲.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2020,33(5):1064-1066.
[3] 王莉.高低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比较[J].中国药业,2020,29(6):131-133.
[4] 李芳婷.低分子肝素類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价[J].中南药学,2021,19(2):32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