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教学“支点”,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2021-10-15钱艳冰

课外语文·上 2021年10期
关键词:策略探析支点教学

钱艳冰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其教学成效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人文底蕴的积淀、核心素养的养成,但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却面临着“课堂教学成效不高”的困境。因此,抓住教学“支点”,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是当前教师理应共同努力的方向。本文将主要从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意义以及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探析这两方面来谈。

【关键词】教学“支点”;语文高效课堂;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8-116-03

【本文著录格式】钱艳冰.抓住教学“支点”,构建语文高效课堂[J].课外语文,2021,20(28):116-118.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更加强调“高效课堂”的建构,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所认为的:一堂好课是没有绝对的标准的,但有基本的要求,其中“有效”就是一个重要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是否是有效的,学生在上课前和上课后相比是不是有了变化”,这些都应该是构建高效课堂所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高中语文的教学也不外如是。因此,教师理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在教学中抓住教学的“支点”,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一、抓住教学“支点”,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赫尔巴特式”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往往以“考试”作为指挥棒,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强调漫灌式的单向度的教师教学生学,既挫伤了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学习兴趣,还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你不是教物理,你是教人学物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其学习应该是自动自发地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这样他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而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高效课堂”所强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构建语文高效课堂,不仅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学中有所成长,实现自己的个性化发展,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唤醒课堂的生命活力。

二、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探析

(一)情境教学,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学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而习得的,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结合学生的切身体验而孕育、生成、发展的。”建构主义高度重视“情境”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妨重视“情境”的作用,进而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授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教学。比如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影视资料,以影像、音频的方式来为学生补充关于《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背景知识。教师可以节选影视作品中的《恰同学少年》中毛泽东的一些少年求学时的片段以及一些关于“国民大革命”的纪录片来作为索引,学生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再加上视听结合的良好体验感,学生很容易地就会被带到当时的情境中去。读到“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学生就会联想到《恰同学少年》中毛泽东与湖南第一师范的同窗们在橘子洲头游览、游泳的画面。看到毛泽东他们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学生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时,家国使命感就会油然而生,但这种使命感不是教师干巴巴的空洞说教教来的,而是学生在情境中自己体悟来的,其产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以及动机所持续的时间都远远超过教师的被动灌输。其次,通过为学生播放与当时国家“内忧外患”的革命局势相关的纪录片,学生会切身地感受到今天的“国泰民安”的来之不易。教师这时就可以充分地借助这一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教师甚至可以为学生创设以下情境,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请大家设想一下,如果现在自己回到了1925年,与毛泽东先生在长沙的橘子洲头相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创设这样的情境,可以极大地解放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机会。

(二)分層教学,在因材施教中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由于人的发展具有独特性,每个学生也是独一无二的,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但是在如今的统一化、标准化的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学生很难实现自己的个性化发展,而分层教学则可以为这一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因此,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离不开分层教学的有效参与。

比如教师在讲授《刺客列传》这篇文言文时,考虑到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且难度较大,学生在语文基础、吸收内化方面也均有不同,有的学生底子较好,可以很快地吸收内化教师所讲的内容,且能够迅速地举一反三,但也有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在课堂上连吸收内化教师所讲的内容都很吃力,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就需要考虑这些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理解能力来将同学们划分成A组、B组、C组。A组为语文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B组为语文基础良好、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而C组则是语文基础较差且学习能力还有待挖掘的学生。划分完小组之后,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得到符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发展。针对A组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在教学时就要适当地进行扩展,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文言现象,分析鉴赏文中的主人公“荆轲”的人物形象,还需要了解本文是如何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以及对本文的出处《战国策》这一史书的相关知识点有所涉猎,进而积淀他们的人文底蕴,让他们的语文学习既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而针对C组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适度地降低自己的教学目标,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了解文言句式、文言现象,可以对“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荆轲”这一人物形象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即可。根据正态分布的规律可以推论得知,A组和C组的学生较少,大部分学生均处于B组的均值水平。因此,教师在对B组的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更加合理地设计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而使得自己的教学目标可以让大多数的B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拿《荆轲刺秦王》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在掌握文言字词、句式、现象,理解“荆轲”这一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还能厘清文中“荆轲刺秦王”的事情脉络,培养学生概括、梳理事件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可以适度地弥补班级授课制下所带来的“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弊端。

(三)问题教学,在提问中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提问是一种最基本的师生互动交流的手段。孔子曾言“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苏格拉底在“产婆术”中也十分强调“追问”的价值,可见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可以理解为,高效课堂的建构是离不开有效问题的参与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通过有效提问来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篇文章时,首先,教师可以在网上寻找一段视频,为学生播放《枉凝眉》,时长大约为三分钟,并由此进行导入。在上一节课时主要讲述了林黛玉目光所至的典型环境——贾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会对主要人物形象进行鉴赏。接下来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整体感知,在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会提出问题:在视频当中的林黛玉秀外慧中、温婉动人,这样一个奇女子,她刚刚到贾府这一深宅大院的时候,应该会有怎样的心理呢?请结合文章等具体内容,以及视频当中的林黛玉进行回答。有学生能够用文章的原文回答:“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随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机会促成质变,进一步提问:“那么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在文章当中具体有哪些体现?请你找出一些细节描写,并且以林黛玉的行踪为线索结合文本寻找。”这时学生能够回归到文本去寻找林黛玉的行踪,先是到了贾母院,见到了贾母一众人,依次为:贾母院——贾赦院——贾政院——贾母院。那么教师再根据林黛玉的行踪,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且派代表进行陈述。教师通过渐进式的提问,让学生了解了林黛玉的性格。教师会给予学生10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然后邀请学生作答,学生从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处着手进行整理回答。教师再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发掘细节点,在文章当中有两次林黛玉对读书的回答,贾母和贾宝玉都问过黛玉同一个问题,黛玉又是如何应对的呢?贾母问林黛玉时,黛玉回答: “只刚念了《四书》。”而宝玉问时,黛玉回答:“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教师再提问:“两次问答为什么不一致?是否自相矛盾?”学生进而回答:两次回答看似自相矛盾,实际上是因为黛玉意识到了之前说的话失了口,因此马上特意改口,可见其心思细腻,十分敏感。

(四)微课程教学,在微课中重建课堂的教育生态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中,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时效性强等优越性而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因此,高中語文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采用微课程的教学方式,来帮助教师重新建构语文教与学的教育生态。

比如,在讲授《史记》的节选篇目《鸿门宴》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来进行教学。微课形式多样,用途广泛,既可以用来课前自主学习,还可在课中进行“课中课”的教学,甚至在课下还可以用来帮助学生课后温故。就拿《鸿门宴》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前以微课的形式来向学生讲授一些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比如可以在课前的微课中为学生插入一些图片、文字来向学生介绍一下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弥补学生的知识空缺,但要注意教师的介绍只可以浅尝辄止,不可全部百科照搬,这样学生如果有兴趣就可以激励他们自己课下学习,调动他们对待知识的态度。总之,微课在课前的作用主要就是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语言障碍,了解一些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让学生在课前对文章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讲授《鸿门宴》时,也可以插入短小精悍的微课程来协助自己教学。比如教师在讲到刘邦和项羽在酒宴上的高潮片段时,为了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当时剑拔弩张的情境,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影片《鸿门宴》中的片段,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得整节课松弛有度。最后,在课后教师还可以用微课程来适当地为学生做一些拔高。比如教师可以分别再为学生做几个“人物小专题”,讲项羽、讲刘邦等等,来丰厚学生的文学涵养。

三、结语

总之,“高效课堂”的建构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内在应有之义,也是未来高中教学的发展趋势。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意识到高效课堂的建构不在于知识量传授的多少,而在于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了持续的、有意义的学习,是否得到了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成长,这对我们当前的教师群体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建构、生成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刘新玉.巧用微课打造高效语文课堂[J].文学教育,2018(12).

[2]陈国胜.让“对话——互动”成为通往高效语文课堂的一条幽径[J].文学教育,2013(7).

[3]李化春.潜心“五个研究”,打造优质高效语文课堂[J].课程·教材·教法,2012(12).

[4]张建新,张高华.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4).

[5]高平.解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开展策略[J].名师在线,2020(18).

作者简介:钱艳冰,女,1983年生,江苏张家港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策略探析支点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探析
初中体育学生体能提升的有效策略探析
给自己一个支点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