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1-10-15张少珍陈陪能熊珍珍
张少珍,陈陪能,熊珍珍
福建省漳州市第九〇九医院神经内科 (福建漳州 363000)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主要指人体脑供血突然中断后导致的脑组织坏死,通常是由于患者脑部血管硬化及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管腔过于狭窄甚至闭塞,使患者出现急性供血不足情况[1]。针对该病患者,临床多采用综合治疗(如溶栓、抗凝等),以挽救患者生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治疗后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等功能障碍,因此,治疗的同时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非常必要。常规护理为被动式护理,模式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护理效果有限[2]。而循证护理可将被动的护理模式转为主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可有效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神经功能[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5~76岁,平均(63.21±2.11)岁;住院时间4~25 d,平均(15.56±2.59)d;病变部位,基底节区14例,小脑5例,颞叶3例,枕叶5例,额叶3例,多部位10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6~79岁,平均(65.21±3.59)岁;住院时间6~29 d,平均(17.22±2.14)d;病变部位,基底节区17例,小脑2例, 颞叶2例,枕叶6例,额叶5例,多部位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临床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发病时间<3 d;3个月内未服用过维生素、避孕药等药物;脑梗死后存在一侧肢体功能障碍;均接受静脉溶栓、机械取栓、标准大骨瓣减压等治疗;患者家属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合并感染性疾病;合并心、肺、肾等器官器质性疾病;合并精神类疾病;合并严重免疫性疾病;存在严重的脑部出血症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帮助其培养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干预,具体如下。(1)循证护理:成立循证护理小组,以护士长为组长,主任医师、主管医师及护士为组员,定期组织培训,由组长讲解循证护理概念、流程及注意事项等,提高小组成员知识掌握程度;确定循证问题,根据患者病史、病历情况及不同时期治疗可能出现的问题明确循证问题,包括患者心理、并发症、康复指导等;措施执行,根据明确的循证问题制订相应的循证护理干预方案,即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患者或其家属及时沟通,耐心讲解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稳定情绪,增加对治疗的信心;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观察其是否有头痛、呕吐等临床症状,详细了解患者资料及过往病史,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应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翻身、移动等简单四肢活动,并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制订合理的康复方案,包括下床、站立、行走等,并增加语言训练,指导其练习单音节发音,并给予鼓励。(2)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继圣(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CVFT-MG201]干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协助其取坐位或卧位,头部佩戴交变磁场治疗帽,对双侧乳突部位行酒精消毒,将导线连接电极片粘贴在患者双侧耳后的乳突穴处,确保电极与乳突处皮肤绝对贴服;治疗时通常采用高挡强度,若治疗时间较长或为老年患者,则应在机体适应后再切换至高挡,以临床患者舒适度为标准,入院1周后开始治疗,30 min/次,2次/d。
两组均于干预2周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医《用药指南》,主要对胸闷、气喘、乏力症状进行观察,满分45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症状越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估,包括意识、凝视、视野、面瘫、运动(上肢、下肢)、共济、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症11个维度,满分42分,评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2)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痊愈,干预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75%;显效,干预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45%~75%;有效,干预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18%~45%;无效,干预后患者临床症状未发生改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18%;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突发性的脑部疾病,常见于老年人,一旦患病,患者血液会呈现高聚集状态,血液浓度上升,红细胞受压变大,沉降率变快,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血流量。该病病情发展较快,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临床治疗以疏通血管、修复神经细胞功能为目的,但治疗中往往忽视了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进而对后期恢复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临床应于治疗的同时联合护理操作,以改善疾病预后。
常规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干预,护理操作随意性较强,有时细节落实不到位,无法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因此,探索优质的护理干预非常必要。循证护理以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并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干预,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根据病情实际变化制订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从病情监测及心理疏导等方面进行具体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5]。脑电仿生电刺激属于物理疗法,主要通过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形成电磁波,从乳突两侧导入电流,刺激神经组织,改善脑部血液循环[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