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10-15安懋涛

医疗装备 2021年18期
关键词:脑血管符合率磁共振

安懋涛

菏泽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山东菏泽 274000)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一旦患病,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虽可准确诊断脑血管疾病,但其操作难度较大,无法广泛开展[2]。螺旋CT血管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被证实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研究选取8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50~79岁,平均(62.32±2.64)岁;经DSA证实,脑出血23例,脑梗死35例,颅内动脉瘤22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研究对象资料完整,且自愿配合研究;经综合诊断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有造影剂过敏症;合并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入组时有严重语言障碍或沟通障碍;除脑部病变外合并其他的严重心、肝、肾病变或恶性肿瘤疾病。

1.2 方法

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仪器选用双源CT扫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型),设置管电流为210 mA、管电压为100 kV、视野为225 mm×225 mm、层厚为0.75 mm、重建间距为0.4 mm、矩阵为512×512,从患者的枕骨大孔下缘开始扫描,直到颅顶部,从下到上,共计扫描5.7 s,覆盖14.5 cm长度,每周扫描0.42 s;然后用20G针头从肘前静脉注入85~100 ml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注射液[先灵(广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416,规格50 ml︰18 g(I)],按照3.5 ml/s团注,选择智能造影跟踪扫描技术,于主动脉弓设置监测位点,触发点80 HU,扫描延时平均18.5 s;扫描后,通过workplace inspace工作站(德国西门子公司,syngo 2007c VB20-33型),经3D软件处理图像,利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获取颅内动脉三维图像,便于医师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与分析。

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仪器选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MAGNETOM Avanto型),常规磁共振扫描选择T1WI SE序列(设置TR为410 ms、TE为11 ms)与T2WI TSE序列(设置TR为4 050 ms、TE为103 ms);待常规扫描结束后,利用3D TOF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扫描,设置TR为23 ms、TE为7 ms;获取图像后,将其上传workplace inspace工作站,完成3D软件图像后处理,原始图像80层左右,利用MIP重建血管图像,以便于医师从多个角度观察感兴趣区域,并对其行局部处理。

DSA检查:仪器选用大型血管造影机(德国西门子公司,Artis zee ceiling型),经Seldinger法行股动脉插管,并于双侧颈内动脉与一侧椎动脉置管及注射100 ml碘普罗胺注射液,先按照3~4 ml/s团注80 ml,之后按照0.1 ml/s注射剩余20 ml,开展选择性的脑动脉造影检查,如全脑血管造影、椎动脉造影、双侧颈内动脉造影,拍摄正侧位片,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加拍其他体位片。

图像分析:对螺旋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及DSA诊断图像进行分析与判断,将血管最狭窄处和远端正常管径之比定为血管狭窄程度,其中比值1判断为0%,而完全中断判断为100%,以目测法评估狭窄,分为4种情况,其中≤25%为Ⅰ度、26%~50%为Ⅱ度、51%~75%为Ⅲ度、≥76%为Ⅳ度[4];所有分析均由我院影像科经验丰富的两名医师完成阅片,若有不同意见则协商,直至意见统一。

1.3 观察指标

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螺旋CT血管成像与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脑血管疾病的符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单一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与螺旋CT血管成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总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螺旋CT血管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螺旋CT血管成像与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脑血管疾病的符合率比较[例(%)]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指脑血管病变所致的脑功能障碍,根据病理改变可分为出血性与缺血性两种,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脑血管疾病的80%左右[5],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包含脑出血、脑梗死、颅内动脉瘤等,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口增多,加之老年人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老年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包含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老年人由于身体抵抗力与免疫力较低,罹患这些诱发因素的风险明显升高,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尽早明确诊断脑血管疾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促进患者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影像学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其中,螺旋CT血管成像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均为无创性操作,安全性高,但螺旋CT血管成像所得图像的清晰度欠佳,不利于准确分析与评估病变情况,具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相较于螺旋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不仅可清晰显示正常的脑血管,还可清晰显示异常的脑血管变化,诊断颅内脑血管病变的价值较高;其基本原理是流动增强效应与相位改变效应,基本无辐射损伤,经济实惠,操作简单,可行三维成像检查,且可多角度观察病变情况,获取的图像清晰,可避免血管重叠所致误诊或漏诊,减少肾脏等损伤,使患者获益。本研究结果显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单一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与螺旋CT血管成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总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螺旋CT血管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对诊断脑血管疾病均有一定的价值,但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的总符合率高于螺旋CT血管成像。

猜你喜欢

脑血管符合率磁共振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