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某鸡场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2021-10-15杨晶晶姜兆芳贵州省榕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57200
杨晶晶 姜兆芳/贵州省榕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57200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幼禽对本病最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对养禽业危害极大。2020 年7 月,贵州省榕江县某养鸡场原鸡存栏2150 羽,因近期暴雨,导致鸡群淋雨、挤压,发生不明原因传染病,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不食,翅下垂,部分病鸡眼睛表现湿润浑浊,剖检可见心包积液,心外膜有明显小出血点,肝脏肿大,表面有小出血点,盲肠、喉管、气管有不同程度出血点,病情程慢性,已陆陆续续死亡近800 羽,经对该场2只病鸡的心、肝、脾、眼渗出物进行采样,涂片镜检,细菌学分离及生化鉴定,诊断为鸡大肠杆菌病,为寻求有效治疗药物进行了药敏试验,现报道如下。
1 材料
1.1 病料来源贵州省榕江县某养鸡场病鸡2 只。
1.2 试验器材麦康凯培养基、普通培养基、温箱、显微镜、微量生化管(购自杭州滨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药敏片(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革兰氏染液。
2 试验方法
2.1 细菌涂片镜检无放血方法处死病鸡,将死鸡用84消毒液浸泡后,无菌打开腹腔,用无菌操作法取心脏、肝脏、脾脏、肠内容物分别涂片,革兰氏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2.2 细菌分离培养无菌操作法采集心脏、肝脏、脾脏、肠内容物接种麦康凯培养基,置于37℃培养24h,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无菌取单个标准菌落,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
2.3 生化试验取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单个菌落接种微量生化管,置于37℃培养24h,观察结果。
2.4 药敏试验取普通培养皿上单个菌落,用“十字法”划线接种于新鲜普通培养皿,用无菌镊子将各种抗菌药物圆纸片分别贴于培养基表面,各片距离要相等,置于37℃培养24h,观察抑菌圈。
3 结果
3.1 细菌涂片镜检无菌操作法取死鸡心、肝、脾、肠内容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呈红色、两端钝圆的短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3.2 细菌分离培养无菌操作取死鸡心、肝、脾、肠内容物接种麦康凯培养基,置于37℃24h 培养后,菌落形态呈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红色菌落。
3.3 生化试验将普通培养基标准单个菌落接种到微量生化管,置于37℃24h 培养后,结果见表1,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变为黄色,呈阳性,枸橼酸盐、硫化氢无变化,呈阴性,对位二甲基苯甲醛无变化,吲哚反应呈阴性。参考肠杆菌属的生化特性,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
表1 分离菌株的生化试验结果
3.4 药敏试验由表2 可知,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四环素、万古霉素、青霉素不敏感。
表2 药敏试验标准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从试验结果来看,因青霉素的抗菌窄普性,因此所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对青霉素不敏感。四环素、多西环素与氨苄西林因药物种类繁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且广泛销售,养殖场方面也存在滥用抗生素现象,导致产生耐药性。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因市面上少有分离株对其高度敏感。雷变兰等人的试验研究表明兽用制剂的质量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时,用药敏试验进行筛选,选择对菌株敏感的药物,同时也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药物治疗才有效果。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一类致禽类急性系统性疾病的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气囊炎、肺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输卵管炎等,主要血清型有O1:K1、O2:K1、O78:K80 等,气候变化,饲养管理不当,如饲养密度过大,鸡舍通风不良,湿度大,卫生差等均是促进本病发生的因素,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搞好圈舍卫生,加强消毒灭源,才能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本次试验可为榕江县本地流行的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指导,也为本地流行的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