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肺炎的防治
2021-10-15陈伟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畜牧兽医站618100
陈伟/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畜牧兽医站 618100
1 犊牛肺炎的常见病因
1.1 犊牛自身免疫能力不足由于犊牛刚出生不久,机体的免疫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因此自身的免疫能力相对较差。若犊牛在饲养过程中,母牛的机体素质以及牛初乳品质较差,部分养殖场对犊牛初乳喂养不够重视,甚至不给犊牛喂食初乳,则会造成犊牛未能从初乳中获得部分抗体,免疫能力明显下滑。若饲养舍内出现病原体或者饲养环境较差,则极易引起犊牛发病。
1.2 饲养环境问题犊牛在出生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应该及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否则容易造成环境卫生不良引起病原体滋生,尤其是当犊牛与粪污接触后,极易造成致病病原体的感染,从而引发犊牛肺炎。
犊牛出生后从产房转移至保育舍,保育舍内若温度过高、过低或者骤升骤降,犊牛的自身温度调节能力较弱则会因为冷热刺激,致使犊牛的体温出现较大变化而造成患病。
因为犊牛肺部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在保育舍饲养的过程中应该提高保育舍的饲养环境,尤其注意避免沙尘。若保育舍犊牛在沙地饲养,则会出现犊牛在采食过程中误使沙土等异物,造成肺炎。犊牛在保育舍饲养过程中,虽然饲养密度相对成年牛只较低,但是依旧有大量氨气产出,若不能合理调节通风,会使保育舍内的有害气体浓度增高,而犊牛的肺部对环境适应能力相对不足,容易引起肺部敏感。
1.3 病原微生物感染诱发犊牛肺炎的病原体繁多,可以根据病原体种类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以及支原体肺炎,其中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体常见的有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巴氏杆菌、肺炎链球菌、结核杆菌;病毒性肺炎病原体常见的有牛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以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等;支原体病原主要为丝状支原体。
2 犊牛肺炎的临床症状
犊牛肺炎的临床症状可以根据犊牛患病时间的长短大致分为急性型犊牛肺炎与慢性型犊牛肺炎两种,急性型犊牛肺炎发病迅速,若治疗不及时会出现犊牛死亡现象。慢性型犊牛肺炎部分是由于急性型犊牛肺炎转换成的,虽然不会造成犊牛死亡,但是也会给犊牛的健康带来危害。
2.1 急性型犊牛肺炎急性型犊牛肺炎的患病犊牛会出现明显的整体性症状,初期犊牛会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降低甚至食欲废绝、呼吸急促、心跳频率增快,随后出现体温升高至39℃~42℃。随着病情的发展,犊牛会出现干咳、鼻孔有脓性粘液流出,使用听诊器可以发现胸部病灶,肺泡音较弱、伴有啰音,叩诊可以听到浊音或者半浊音。
2.2 慢性型犊牛肺炎慢性型犊牛肺炎的犊牛没有明显的整体性症状,精神状态与采食状态都较为正常,仅在晨起和夜晚运动与站起时有轻微干咳,使用听诊器进行肺部听诊可以听到啰音,叩诊时患病犊牛会出现咳嗽,仅少数慢性型犊牛肺炎的患病犊牛会因为继发性感染出现体温升高现象。
3 犊牛肺炎的防治措施
犊牛肺炎在规模化饲养场生产的过程中较为常见,不仅会影响犊牛的健康安全,而且根据其患病诱因还可能引起大范围传染,甚至造成犊牛死亡。治愈的犊牛也会影响饲养场的正常饲养,增加治疗费用的同时还降低了饲料利用率,致使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因此针对犊牛肺炎的防治措施,应该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方针。
3.1 犊牛肺炎的预防措施根据犊牛肺炎的患病诱因:犊牛的自身免疫能力不足、饲养环境不足以及病原微生物感染,犊牛肺炎的预防应该提高犊牛自身免疫力、加强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预防工作。
3.1.1 提高犊牛自身免疫力犊牛出生后机体内的部分器官生长发育不完全,因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提高犊牛的自身免疫力,可以有效的预防部分病原体,降低患病率。首先,应该保证母牛的营养供给充足、均衡,从而确保母牛可以顺利生产。其次,为犊牛提供充足的初乳,初乳不仅可以为犊牛提供充分的营养,犊牛还可以由初乳的免疫球蛋白中获得部分母源抗体,从而针对部分病原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降低患病率。因此犊牛在出生后不仅要尽早喝到初乳,还要保障初乳的质量。
3.1.2 强化饲养管理工作首先,牛只在规模化饲养场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疾病的交叉感染,在犊牛选购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同一厂家、日龄相近的进行购买,并且在购买时索要防疫证明,从而确保犊牛的健康,犊牛在购买回后,应该进行隔离饲养,确保无疾病后进入牛舍饲养。
其次,坚持做到“分群饲养”制度,避免不同批次的犊牛发生交叉感染或者犊牛与成年牛只混群饲养。若饲养场规模充足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坚持自繁自养,不仅可以避免牛只购买后交叉感染的风险,还可以避免犊牛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应激反应。
最后,犊牛在进入保育舍后,应该充分保证犊牛的饲养环境适宜,避免犊牛吸入、食用过量异物,保育舍地面不可以使用沙土;在饲养的过程中要保证饲养舍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强度与时间等饲养条件良好。尤其要注意的是保育舍内的温度与通风,因为犊牛的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肺部发育不成熟,若把控不好温度与通风极易造成犊牛出现呼吸道疾病,继而引发犊牛肺炎。
3.1.3 疾病预防工作犊牛在出生后应该立即进行清洁、消毒工作,避免犊牛出生后长时间与粪污接触,避免患病。犊牛在进入保育舍后应该定期对养殖舍进行清洁、消毒工作,避免保育舍内病原体的滋生,影响犊牛的健康。根据饲养场的免疫接种计划进行适当的免疫接种,可以有效的提高犊牛对部分病原体的免疫能力,从而降低患病率,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免疫接种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同时避免犊牛出现免疫接种后的不良应激反应,影响犊牛的基础免疫力。
3.2 犊牛肺炎的治疗方法犊牛肺炎的治疗方法应该根据犊牛的患病情况决定,针对患病症状较轻的犊牛,可以使用0.5~1mg/kg 的氨苄青霉素进行肌肉注射,注射剂量应该根据犊牛的体重进行适量增减,每日3 次,若饲养场的治疗人员不足,也可以使用10~15mg/kg 的庆大霉素进行口服,根据犊牛体重适量增减药物,每日2 次。病情较重的犊牛可以使用气雾治疗的方法,将30g 硫酸卡那霉素、120g 磺胺嘧啶以及150g 土霉素加入气雾发生器中,每日1 次,直至犊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