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刨削系统在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1-10-15周凤罗福梅吴庆莉
周凤,罗福梅,吴庆莉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妇科,广东 深圳 518103
子宫内膜息肉在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主要由于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导致,患者多出现子宫不规则出血、腹痛、白带异常、不孕等不良症状,对患者身体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1-2]。目前临床上多对患者进行传统宫腔镜下电切术,可显著改善其不良症状,对于不孕症患者可以提高其生育能力[3-4]。但手术方式具有一定创伤性,且电切的热辐射会对正常的内膜组织产生一定的热损伤,术后易引起宫腔黏连、不孕等不良并发症,预后不佳[5-6],因此,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必要性。宫腔镜刨削系统属于一种新型微创诊疗技术,无需使用高频电流,主要通过机械切割切除其宫腔内病灶,不引起周围子宫内膜损伤,提高息肉清除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7]。本文旨在进一步分析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妇科于2019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拟行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标准[8];②具有子宫不规则出血、腹痛、白带异常、不孕等不良症状;③适合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②具有精神类疾病者;③肝肾功能不全者及恶性肿瘤疾病者;④近期接受药物治疗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46 岁,平均(34.00±2.12)岁;孕次1~6 次,平均(3.50±1.01)次;子宫内膜息肉直径1~3.5 cm,平均(2.25±0.41) cm。观察组患者年龄22~45 岁,平均(34.46±2.25)岁;孕次2~5 次,平均(3.35±0.98);子宫内膜息肉直径1~3.7 cm,平均(2.31±0.57) cm。两组患者的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宫腔镜下电切术。术前2 h将卡孕栓1 mg置阴道后穹窿。术中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导尿,将膨宫压设定位13~13.5 kPa,经宫颈口置入宫腔镜,全方位探查患者子宫内膜的情况,对息肉的具体位置、数量、大小等情况进行观察与确定,然后行息肉环形切除。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选择妇科宫内刨削系统(生产厂家:Karl Storz),主要包括主机、镜头、刨削刀头、双极电凝头,刨削转速:1 800~2 100 r/min,镜体外鞘的直径:8 mm,吸引泵流量:250 mL/min,膨宫介质:0.9%氯化钠溶液。术前30 min,将卡孕栓1 mg置于阴道后穹窿。患者接受椎管内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对其外阴阴道行常规消毒,探查子宫位置,自患者子宫颈外口置入宫腔镜刨削系统,检查确定为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后置入旋切器,旋切刀头后方负压吸引管出水口给予纱布包裹过滤收集标本,直视下切除子宫内膜息肉直至切净。
1.3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1)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及术后至首次月经恢复的时间。(2)生殖激素水平:于手术前1 d及术后1 d,抽取两组患者5 mL的空腹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雌二醇(E2)、黄体酮激素(LH)、孕酮(P)、血清卵泡雌激素(FSH)水平。(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宫腔黏连、术后感染、尿路刺激征、子宫穿孔情况。(4)术后息肉清除情况。分别于手术后1个月、2个月,对患者回院复查时,记录息肉清除例数,若病情复发,则表示未清除,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息肉清除率。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膨宫液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50 50手术时间(min)6.12±1.35 4.21±1.22 3.412<0.05术中出血量(mL)9.25±2.31 7.03±2.21 2.964<0.05膨宫液用量(mL)1 505.31±363.53 809.21±252.32 5.872<0.05月经恢复时间(d)26.31±5.76 20.02±6.31 5.206<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殖激素水平比较手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E2、LH、P和FS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LH、FSH 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P、E2 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E2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殖激素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殖激素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手术前比较,a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50 50手术前61.12±11.40 61.14±10.38 0.023>0.05手术后66.02±10.64a 67.54±9.62a 1.112>0.05手术前3.70±1.20 3.73±1.18 0.126>0.05手术后4.32±0.81a 6.56±0.92a 5.885<0.05手术前0.59±0.15 0.60±0.18 0.157>0.05手术后0.74±0.14a 0.68±0.11a 0.754>0.05手术前4.39±0.92 4.41±0.87 0.785>0.05手术后4.91±0.98a 5.62±1.02a 7.135<0.05 E2 (pg/mL) LH (mIU/mL) P (ng/mL) FSH (mIU/mL)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术后息肉清除率比较手术后1个月和2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息肉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2个月的息肉清除率比较[例(%)]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以育龄期的女性多发,此病的发生多与局部炎症、内分泌紊乱、雌激素分泌过高等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大多会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不孕、流产等,严重降低患者家庭幸福度,危及身体健康[9-10]。针对此种疾病,既往临床上常首选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但患者手术过程中极易出现子宫内膜损伤、手术时间较长等问题。此外,术后易引起宫腔黏连、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预后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11-12]。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宫腔镜刨削系统逐渐被推广。此种技术主要是,以机械性冷刀直接将宫腔病灶进行旋切术的一种手术设备,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少,手术视野清晰,且可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出现子宫穿孔、宫腔黏连等不良并发症,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13-14]。本研究发现,两组术后息肉清除率对比无明显差异,可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治疗此症。但施君等[15]研究提出,IBS(宫腔镜刨削系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电切组。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研究具有一致性。且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更少,患者首次月经恢复时间也更短。这可能是由于宫腔镜刨削系统具有全自动的双管泵系统,可有效保证患者宫腔体腔处于稳定状态,且手术视野也更加清晰;另外,此系统在治疗过程中,进出宫腔的次数明显减少,从而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减少其膨宫液用量。
黄体生成素(LH)主要由垂体产生,参与促卵泡激素的促排卵、孕激素的形成与分泌等。对LH 含量进行测定,可对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状态进行判断;FSH 则可有效调节人体生理功能[16]。本研究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LH、FSH改善程度更明显,可表明宫腔镜刨削系统对于改善患者LH、FSH等生殖激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宫腔镜刨削系统无需使用高频的电流,属于一种冷器械,对其正常的内膜不会造成损伤,还可有效降低传统宫腔镜手术术后宫腔黏连等不良并发症,因而应用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膨宫液用量少,患者的月经恢复时间较短,且LH、FSH改善程度更明显,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