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生命教育实现途径和方法

2021-10-14王筑山余佳吴云燕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校生命

王筑山 余佳 吴云燕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当代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生存问题和生活压力。生命教育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课题,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路径。本次研究结合了教师实际工作经验,结合大量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旨在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为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生命;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3-0020-03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行为,借助教育手段,引导大家珍爱生命、尊重生命、认识生命、享受生命,并通过不断提升生命质量去享受生命,最终获取最大的生命价值[1]。目前,大学生的生存现状拷问着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出现生命困惑的现象愈演愈烈,生命安全事故的频发,让全社会不得不反思我国高等教育针对大学生开展的人生启蒙、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等方面教育都做了哪些实效性的工作,高校生命教育又需要通过哪些具体途径加以实施和论证。经过收集多年来部分专家、学者在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情况,本研究认为,高校生命教育可以从五个方面加以实现:

一、高校要重视和统筹生命教育工作

高校党委和行政要高度重视生命教育在校内的开展,科学筹划、精心设计、有效推进高校生命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高校要重视生命教育工作

保障生命教育在高校的顺利实施和切实开展,领导的重视是关键。高校各级党政组织要始终坚持办学理念,时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保持一致,推动教育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2],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办学理念,确立具有前瞻性的办学定位。高校党政部门要形成齐抓共管的管理合力,在生命教育的开展和实施进程中不断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将生命教育作为重点调研课题纳入中心组学习,加大生命教育经费投入,经常性开展生命教育阶段性总结,听取生命教育具体实践中的问题、意见和建议,提高政治站位,科学谋划、统筹管理,夯实基础、锐意创新,努力将高校生命教育事业发展推向新高度。

(二)高校要统筹安排生命教育工作

保障生命教育在高校的顺利实施和切实开展,统筹安排是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和意见要求,确定生命教育的宗旨——立德树人;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3],通过科学的组织,促进生命教育“落地生根”;逐步加强学科建设,壮大生命教育师资队伍,整合高校各个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努力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和氛围。

二、努力构建科学系统的生命教育理论体系

生命教育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重要因素:首先,生命教育的思想基础是科学的世界观;其次,生命教育理论离不开研究对象这一主题;最后,生命教育不仅是系统的理论,而且具有多面性的特征[4]。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高校生命教育,必须构建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以实现:

(一)加强研究和整合,形成统一认识

高校要形成对生命教育内涵和目标的统一认识以及对生命教育接受和认可的统一高度。高校生命教育主管部门应牵头主抓,制定详尽的、符合实际的生命教育实施目标。高校要紧紧围绕生命教育的目标,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切实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和讨论,不断丰富和完善生命教育理论体系。此外,高校各专业、各学科,要充分认识到生命教育的深远意义,将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和认可统一到相似高度,摒弃“重智力教育轻德育培养”的思想,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同心协力,努力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和氛围。

(二)以思想政治理論课为契机,进一步做好生命教育“三进”工作

生命教育进课堂,是以课堂为载体,实现生命教育理论的传播。大学是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学生对生命、死亡等观念不明晰。高校必须坚决丢掉“前怕狼后怕虎”的思想,还生死以真实面貌,课堂理应成为大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的主渠道。生命教育进教材,是以教材为工具,实现生命教育系统理论知识的整合已达到传授生命教育的目的。此外,高校应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加以研究和整合,编写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教材,包括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自然科学、性别教育学、安全教育学等,以丰富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生命教育进头脑,是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唯有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头脑、走进校园生活,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才能真正实现使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及超越生命的终极目标。

三、注重高校生命教育师资培养

高校生命教育师资队伍是实施生命教育的组织保证,其主体包括思想政治辅导员、生命教育专职教师及其他学科专业教师。

(一)注重生命教育教师选拔和培养

高校在生命教育教师的选拔、任用工作中,应严格按照政治水平强、业务能力精、纪律要求严、道德作风正的要求,研究和制定加强高校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建议,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从事高校生命教育工作。高校应注重加强生命教育学科建设,以实际行动培养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融合新旧生命教育理念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搭建平台,让他们在高校生命教育工作中发挥领头作用;实施高校生命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创建生命教育人才培养基地,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在职培训、学习考察等活动,不断提高生命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

(二)重视全员教职工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责任

广大教职员工在高校生命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在不同岗位和领域各司其职,都负有艰巨的任务和重要的责任。生命教育专职教师结合生命教育的授课内容及学科特点,需要从理论、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等多个维度开展教育活动[5]。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和学生朝夕相处,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也肩负着指导和教育学生的重任,是学生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诸方面的良师益友。其他专业学科教师虽然在教学内容上较少涉及生命教育相关内容,但他们仍是高校生命教育队伍中不容忽视的力量,要引导他们准确把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高校培养全方位人才的目标,勇于摆脱“应试教育”的牵制,在向学生传授技能和知识的同时,注重将蕴含生命意义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三)健全生命教育教师队伍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高校生命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是开展生命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高校首先应建立生命教育教师队伍的系列专业职务及职称评定办法,结合本校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实际情况,从教师职务聘任环节入手,积极鼓励教师安心于本职工作,并在不断摸索中成长为生命教育专家;其次,构建并完善奖惩、考核机制,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考核,选拔优秀的个人和先进集体,并积极推广模范教师、优秀集体的经验。考虑到高校开展生命教育问题多、任务重、情况复杂的特殊环境,应在政策和待遇方面对专职教师给予适当倾斜,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中给予关心。

四、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场所,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之源,离开了文化,学校就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果没有校园文化的晕染,生命教育的实践将永远是一项缺乏生气的教育活动。

(一)完善蕴含生命活力的校园基础环境建设

高校要在基础建设方面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的环境设计务必要彰显年轻的生命活力。教学楼、办公用地、学生活动中心、休闲服务中心等,在建筑上要富有生机、活力,体现欣欣向荣的风貌。在内环境的打造和装饰上,要随处可见充满生命活力的景象,充分利用标语墙报、板报等可变化的载体,随时随地向学生传递高尚品德、健全人格及生命意义的信息。校园的环境设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给师生的生活提供便捷。生命教育文化长廊的打造,更是随时给教育涂上生命的底色。充分利用校园互联网、校园广播和校园宣传海报等多种平台媒介[6],充分发挥舆论的积极引导作用,向师生进行生命教育知识宣传,开通和提供交流平台,供师生就学习、工作、生活、心理等方面情况进行交流,以便于生命教育全方位展开。

(二)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实践和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高校应转变教育的模式和理念,为学生打通与外界接触的渠道,引导学生提早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真正踏入社会做好准备。在校内,可以“生命”为主题,以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的形式开展关于生命的校园文化活动;可借鉴台湾生命教育的成功经验,将服刑罪犯、殡仪工作人员、警察等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员请到校内,向师生做关于“生命和死亡”“道德与责任”“安全与防范”的宣讲;针对高年级学生可开展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相关培训。在校外,可组织学生参加野外生存训练、义务献血、义工、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实体验生活的艰辛,磨炼意志,增长经验,培养社会责任感。

五、努力为生命教育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生命教育的实现,除了高校的重视,还应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注,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和氛围是高校生命教育的基石。

(一)营造良好生命教育家庭氛围

父母是塑造学生人格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培育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影响大学生生命意识的因素非常多,但来自家庭和父母的影响则是最重要的[7]。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家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与活力。父母应首先认清生命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要积极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亲子关系,以宽容的姿态看待和理解孩子生长的规律和出现的问题,注重孩子对生命情感的认知,增强从现实生活中感悟生命、感受生活,从而学会感恩,并形成坚强、勇敢的品质,让父母成为孩子开启生命智慧、拓宽生命世界、激发孩子生命潜能的第一位人生导师。

(二)广泛唤起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关注

孩子的生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目的终究是要让孩子适应社会的需求,在迅速发展和变迁的社会环境中,勇于绽放生命的光芒,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最大化。媒体是社会的窗口,透过这一窗口可以向大学生展现社会的不同面,但也正是这一通道,使大学生看到了社会阴暗的一面。为此,媒体在如实报道社会问题时,应该以客观的评论,对学生做出积极的、正确的舆論引导。生命教育还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越性[8],通过建立生命教育专栏网站,设立时事新闻、素质教育、生命科学、青年志愿者服务、普法专题、意识形态教育等主流板块网页,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使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网络潜移默化深入孩子的内心[9]。社区作为家庭生活的所在地,也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社区教育要以人文本,将生命教育贯穿始终,在社区可建立生命教育网络,调动居民积极性,组建生命教育队伍,成立宣传工作组,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宣传活动。组织各类蕴含生命意义的社区活动,不仅增强了身体素质,还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命意识,激发了大众对生命教育的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 王艳丽. 职业学校在思想政治课中要渗透生命教育[J]. 成才之路,2011(20):1.

[2] 吴晶,胡浩.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 人民教育,2018(18):6-9.

[3]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 新教育,2018(28):4-6.

[4] 吴玉才. 毛泽东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J]. 科学社会主义,2008(03):56-59.

[5] 樊丽娟,杨红萍,马瑞雪,等. 中职学校生命教育策略[J]. 现代职业教育,2020(43):26-27.

[6] 叶琼琼,刘颖,楼静婷. 网络文学对大学生德育影响过程中的多方面因素及其对策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07):183-185.

[7] 吉喆. 论家庭生命教育[D]. 开封:河南大学,2006.

[8] 陈刚. 网络时代高校德育的使命与途径[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81-84.

[9] 冯建军. 生命教育论纲[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05):5-12.

(荐稿人:赵平,贵州医科大学后勤管理处处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生命教育实现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FDY001)。

作者简介:王筑山(1982—),女,硕士,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余佳(1997—),女,学士,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吴云燕(1996—),女,学士,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高校生命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