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1-10-14石晶
石晶
摘 要:随着新课改发展步伐的持续加快,心理健康教育越发得到各方的重视。对于初中生而言,其处于道德培养与品质养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备受外界因素影响与干扰的敏感时期。体育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渠道,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学生拥有健康的体质,更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所以在初中体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初中生今后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与影响。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了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策略,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 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策略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初中生核心素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与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与作用。初中生处于身心不断成长的黄金阶段,利用体育教学来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促进性作用。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作为促进学生身心素质不断提升的重要渠道,进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铺垫基础。
1 营造氛围,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标准:要想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需得从心理与生理两个方面进行评判。众所周知,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巨大,学生在初中体育学习过程中对于很多事物都充满着浓郁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应当创设有效、合理的教学气氛,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到体育课堂是愉快且放松的。学生要遵循教师设定的课堂制度与规则,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并在活动中使自己获得感悟与体会。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一些运动技巧,又能对一些活动产生浓郁的兴趣与热情。
另外,体育教学形式较为灵活多样,师生之间有更多互动与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在优良的教学氛围营造之后,教师要在一旁对学生的表现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的进行优化与调整,必要时候教师还可以采用激励性原则来给予学生鼓励,比如“很棒!”“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到终点了”“加油”等词语。若是发现学生之间有分歧或矛盾产生,教师就要单独的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合理应用情绪疗法,让学生发现自己在情绪上的偏激之处,从而做出改正,进而切实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与作用[1]。
2 丰富项目,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因材施教
除却优良课堂氛围能够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升,精心设计丰富的体育项目,因材施教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样能够点燃学生的参与激情与热情,促进其身心健康不断发展。初中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他们活泼、外向的同时也敏感又脆弱,青春期阶段身心的快速变化让他们羞于表达,也很容易形成懒散应付的学习态度,所以体育项目的丰富与设置则成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性,强化学生展开体能训练的核心渠道。一方面,学生智力、体能等能力各有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实施体育课程。另一方面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开展更加细致性的体育活动,如跑跳能力佳的学生可以参与篮球课程,力量型学生可以参加排球与网球的训练;而气质较为为温和的学生,则可以参加太极拳等课程。丰富多元的体育项目,能够挖掘每位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参与的体育品德,进而为学生身心与体魄的全面发展带来促进性帮助。
3 对症下药,重塑学生性格
性格是学生心理的一种外在呈现方式,有的学生性格沉闷、寡言少语、喜欢独来独往,明显的特征是不合群,对此,体育教师应当从其心理特质上为他们选择群体性较强的体育项目活动,在群体性体育活动中促使他们全身心的参与其中,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与合作学习,从而慢慢的融入到集体当中,重塑健康优良的性格。对于这些内心压抑的学生而言,改变其心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安排他们参加足球、拔河等集体竞争性较强的比赛,促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强化自身的参与意识与团结合作的意识,从而满怀兴趣地融入到集体当中,慢慢形成外向且积极的性格[2]。
对于一些外向、开朗且活泼的学生而言,其接受能力较强,学习运动项目知识较为高效,这种情况下他们通常会产生自负的心理,不想再进行练习,对于具有这种心理特点的学生,教师应当适时的提醒他们要克制住盲目自信、浮光掠影的心理,并为他们提出更具针对性的锻炼要求;而对于一些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并在锻炼中急功近利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要稳定心态,积极分析成败的细致原因,细心、用心的将正确的姿势动作教授给他们,使其树立积极努力、不断进取的健康心理,从而塑造其优良的性格。
4 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中生走向未来、面向社会的重要基础条件,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至为关键的作用与价值。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步伐持续加快的背景之下,初中体育教师应当摒弃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进行高度整合,通过丰富多元且教学显著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与训练中有所收获,从而有效舒缓自己的身心,排解与释放自己的壓力,并从体育教学中领悟到正确的人生理念,为其身心健康的不断成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德春.初中体育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10):0303-0303.
[2] 杨卉琴.初中体育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000(00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