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抱石与武汉曾有如此交集

2021-10-14张文博

中国收藏 2021年10期
关键词:傅抱石武昌武汉

张文博

傅抱石作画留影

在20世纪中国书画史中,在革命浪潮不断、新旧时代交替、各种思潮涌现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一大批直面生活、处惊不变,勇立时代潮头的伟大书画家,他们用浓墨重彩书写着一个时代的不朽,将苦难与不屈、激情与才气转换成艺术的力量,为2 0世纪艺术史书写了壮丽的篇章。在这其中,傅抱石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有过几次重要交集

最近,60余件傅抱石作品从南京博物院来到武汉美术馆,让当地的观众通过这场“大化惊高风:傅抱石作品展”,生动立体地看到一位大师的艺术成就和创作历程,以及与武汉这片土地的渊源。其实傅抱石在60余年的生命中,与武汉有着重要的交集,从那些历史勾连的梳理中,艺术家丰富的人生画卷也进一步展开。

1930年初傅抱石与罗时慧的合影

傅抱石《待细把江山图画写生稿》纸本设色 1960年周韶华艺术中心藏

抗战爆发之后,1938年4月,其时在中央大学任教的傅抱石受郭沫若邀请,到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担任郭沫若的秘书,做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10月,接时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紧急通知,他随三厅全体人员撤离武汉南迁衡山。1939年4月又随政治部三厅迁移至重庆,住在重庆西郊的东川金刚坡。这一时期,傅抱石迎来了自己绘画创作的高峰期。

解放后,中央大学艺术系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傅抱石任国画教研室主任,主要讲授中国美术史。1957年,他出任江苏省国画院首任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并在1959年与关山月为人民大会堂合画《江山如此多娇》巨幅山水。

1960年9月中旬至12月中旬,傅抱石率江苏画家团开始了“两万三千里写生”之旅,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写生足迹遍及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等地,1960年11月中旬就曾途经武汉。在武汉期间,他们先后参观武汉长江大桥、东湖风景区、农民运动讲习所和武汉钢厂,与张振铎、周韶华等艺术家有过深入交流。在这次写生中,傅抱石留下了一批重要写生画稿,现藏于周韶华艺术中心的《待细把江山图画写生稿》便是其中之一,乃傅抱石当年赠予周韶华之作。

1934年武昌艺专师范科学生合影。前排左六为罗时慧。

在笔者所藏的这本1990年油印的武昌艺专同学录里,可见罗时惠(慧)的名字,而名字后面的通讯地址正好写着“南京傅原岗(付抱石家)”。

夫人求学武昌艺专

与武汉的渊源不止于此。傅抱石的夫人罗时慧也曾在武汉度过一段求学时光。傅抱石逝世后,夫人罗时慧挑起全家重担(傅抱石于1965年去世时,六个子女还没有一个成家),竭力保护傅抱石遗作,使傅抱石的作品能如此完好和集中地保存下来,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陆续将作品捐给南京博物院。而南京博物院当年给家属的三万元奖励,也被罗时慧全部捐给傅抱石的故乡江西省新余县,以资后学。在今天众多关于傅抱石的研究中,罗时慧对于其艺术生涯的影响,人们谈及得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不全面的。傅抱石在艺术上之所以能取得后来辉煌的成就,与夫人罗时慧的理解、付出与默默支持有很大的关系,罗时慧不仅是傅抱石艺术上的知音,更是他绘画作品的第一观赏者。

罗时慧从小出生在殷实的家庭,衣食无忧,父亲罗鸿宾曾任江西省税务局长、法院院长。罗时慧是地道的大家闺秀,傅抱石当时只是个出身贫寒的青年教师,他们的结合是当时南昌城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美谈。

傅抱石《柳荫仕女》纸本设色 1945年傅抱石家属藏

1932年,傅抱石受徐悲鸿建议,辞去江西省第一高中艺术科主任之职,作为江西籍公派留学生,于同年9月赴日本东京帝国美术学校(后更名为武藏野美术大学)研究科学习。根据资料记载,罗时慧曾在当时求学于武昌艺专。关于罗时慧的入学时间有几种说法,在叶宗镐先生编的《傅抱石年谱》中,记述罗时慧1933年6月毕业于武昌艺专音乐系。而根据“傅抱石赴日本求学的第二年罗时慧考取武昌艺专”的普遍说法,以及1934年罗时慧在武昌艺专的合影照,其于1933年开始就读于武昌艺专似乎更为可信。

武昌艺专即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于1920年在武昌长街芝麻岭诞生,创办人是蒋兰圃、唐义精及徐自珩三人,它与“北平艺专”(1918 年创办)、“ 杭州艺专”(1930年创办)并称为中国最早的三大艺专。作为中国第一所私立美术专科学校,武昌藝专办学水平高,社会影响大,因而受到不少名人关注——康有为曾为学校题写校名,蒋介石、于右任、蔡元培、张学良、张群、居正、王世杰、陈立夫、叶恭绰、钱大钧、黄建中、何成浚、陈其保等曾为学校题词。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一本油印的《武昌艺专同学录(1920年至1990年)》中找到了“罗时惠”这一姓名,地址一栏中明确地写道“南京傅原岗(付抱石家)”,这是证明罗时慧求学武昌艺专的珍贵资料。最终可以确定,罗时慧1933年考取武昌艺专,就读美术和音乐专业。

傅抱石《千山竞秀》纸本设色 1963年 97.9厘米×34.5厘米这是傅抱石东北写生的著名作品,是根据记忆和感受在南京创作的东北纪游写生之作。全幅近景以浓墨、湿笔大胆挥扫,描绘出庙宇、林木、游人、溪涧、亭阁等景致,中、远景则概括出对东北千山的整体印象,莽莽苍苍而秀丽明洁。

见证当年伉俪情深

1934年8月中旬,傅抱石在南昌致金原省吾的信中,提到了妻子罗时慧:“晚家中尚有负担,幸今年度晚之妻,已卒业美术专科音乐系,任中学之音乐教师。故晚对于家庭之责任略可减轻,但晚仍有极大之困难。若无特备之机会,理想中留学时间之实现,却不可能。”

对夫人罗时慧的感激之情,也可见于傅抱石《柳荫仕女》一画中。此画作于1945年6月26日,时值罗时慧35岁生日,傅抱石在画作上的题跋读来感人至深:“今日为时慧三十晋五生日。入蜀六载余,实未尝重视之也。……战时一切,均极激荡,而我辈仍不废笔墨丹青,所居仅足蔽风雨,所衣皆丁丑前之遗,真如大痴家无担石之储也。幸时慧忍受向所不能忍者。……际兹浊世,一切不堪。倘将来得有所传,皆非余所应有,盖莫非余母之所训,暨时慧之所助成也。

在纪念傅抱石去世20周年文集中,罗时慧深情地写道:

抱石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都有自觉的责任感。他数十年中,无限热爱生活,顽强追求事业,永无休止地动脑筋,对自己从不满足,千方百计去突破现有水平。

在家庭里,他上对老母,下对儿女,全部关心到无微不至,有时甚至使我感到有些过分。他哪怕是离家只有三天,必定有两封信回来。有时人都到了家,他进门便问我:“今天收到信么?”我说没有。他却有把握地说:“信太慢,在路上了,不相信,你等着看,邮递员马上便会送来的。”真教我好气又好笑。他一生离家的时间,加起来也不满五年,家信却有一大皮箱。

由此可知,从1932年留学日本开始,凡是傅抱石离家的日子,他总会以书信的方式向妻子罗时慧记录自己每天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即便是解放后,傅抱石每次外出写生,给罗时慧写信几乎成了他每天都要做的习惯,而这些书信足足装满了一大箱,可惜这些书信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如果能保存到现在,应该是研究傅抱石艺术非常珍贵的一批资料。

傅抱石《竹林七贤》纸本设色 20世纪50年代此幅画竹林七贤徘徊于清幽的竹林之间,或品茗饮酒,或徐行远眺,或弹琴,或斟酌文辞,为文士雅集的具体写照,非常逼真地刻画出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也从中寄托了傅抱石自我的价值理想和精神情怀。傅抱石《潇潇暮雨》纸本设色 1945年此幅诗意画作品依据明代诗人李东阳《游岳麓寺》诗意而创作的诗意画作品,描绘巴蜀雨雾弥漫的奇特景象。山川在烟雨弥漫中静静地沉寂,山阁殿宇微微露出雨帘水气中,山间小路上一持杖红衣人正匆匆低头前行。傅抱石《琵琶行》纸本设色 1940年此为傅抱石根据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莫辞更坐弹一曲”诗意而创作的作品,全幅以大写意笔触与细笔结合的形式表现画面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画面氛围,是其诗意题材的精品之作。

链接

1960年11月,傅抱石率江苏画家二万三千里写生时途经武汉,在武汉期间,他们先后参观武汉长江大桥、东湖风景区、农民运动讲习所和武汉钢厂,傅抱石即兴绘就了一幅《待细把江山图画写生稿》。近日,这幅见证了傅抱石与武汉特殊情感的作品,又在武汉美術馆隆重推出的“大化惊高风——傅抱石作品展”中亮相于公众面前,令人瞩目。

据了解,武汉美术馆此次推出的展览主题取自傅抱石一方“踪迹大化”印章,综观傅抱石的一生,这方印是傅抱石锐意进取、立志改造中国画的关键词之一。根据傅抱石艺术创作实践的时间顺序,展览共分为三个篇章——“意与古会”“心与贤知”“境与景合”,共展出傅抱石山水作品27件、人物作品25件、速写画稿册页3本、篆刻印章5件、著述手稿原件3套,及各种图像和文字资料,全方位呈现傅抱石的绘画历程及其崇高的艺术理想。

此次展览中将呈现傅抱石寓居重庆金刚坡所进行的一系列写生稿、描绘南京生活所见景色的作品,以及1960年“二万三千里写生”、东北写生旅途中的精彩之作,另外还可见其一系列诗意画代表作品,如《千山竞秀》《待细把江山图画写生稿》《潇潇暮雨图》《巴山夜雨》等。在傅抱石的山水画创作之外,他往往醉心于历史故事画、人物画的绘制,包括《竹林七贤》《琵琶行》《晋贤图》《屈原像》等均为此次展览中的重要作品。据悉,此展将持续至10月31日。

猜你喜欢

傅抱石武昌武汉
鄂州历史歌谣人文背景略析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鄂州古铜镜述略
美人如画
傅抱石“养”画
武昌区公共文化品牌建设管窥
傅抱石“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