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威的教育价值思想
2021-10-14蔡赟玥
◆摘 要:谈及美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约翰.杜威,可能大家较为熟悉的是他的教育思想。但就其教育思想的内容来看,离不开他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设定,特别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实用价值评价,对其思考并形成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有着必然的影响和深刻的体现。
◆关键词:实用主义;教育价值;价值评价;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和形成不是无来源、无理由的,就如同美丽的烟花需要引线和火种去点燃,杜威的教育价值思想也是一样的,他的思想“引线”就是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实用主义。实用主义(Pragmatism)是从希腊词πραγμα(行动)派生出来的,产生并发展于美国,影响于世界。最早由皮尔斯通过对康德的《道德的形而上学》中强调建立在经验之上的技艺与技巧的实用技术的实用的(pragmatic)一词而得来,侧重于事物的变化性和经验行为的重要性。然后经过威廉.詹姆斯将人本主义和科学实证主义引进结合,从分析人的心理意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有用即真理”的观点。最后,杜威在吸收两人的思想基础之上,结合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同时加之对传统哲学观念的批判,构建了以人为本的经验行为工具性实用主义。
正是在这种特色的实用主义理论的指导与融合下,杜威在思考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校,如何推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等问题时,他在寻找一种实用主义追求的经验主义思想方法与人类的具有宗教性需要的适当的调和准则,让教育能满足多元性的需求,于是他将他的价值评价体系标准予以放在其中,进而让这一教育思想体系更加完善,不但有教育思想行为指导手段,而且有符合的效果产生,这也正是实用主义精神的要求和体现。那么杜威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个人与社会,这种教育价值思想又是怎样影响和作用于现实的教学之中的呢?
一、从杜威的教育理论中分析其教育价值思想
在杜威1897年发表的《我的教育信条》一文中,他阐述的第一条便是“什么是教育”。首先,他认为教育是通过个人参与到本民族的社会意识之中进行的,这一过程几乎是人们从无意识行为到习惯性行为;其次,他认为真正的教育来自儿童所处的种种需要对儿童能力的激发。于是将两点结合联合起来,那么教育的就是心理学方面和社会学方面的融合。心理学方面是基础,它体现的是儿童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本能自然属性和以此为起点,在学习过程中能发展的能力,这些都是内在的,所以教育者必须用心去体会且与儿童(受教育者)需要沟通交流。社会学方面则是方向,受教育者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他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那么思想意识的交流,经验技能技巧的传接就是基础的方向。因此在现代的教育概念就是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教育理论和教學思想构成了杜威的教育学思想。在他的教育理论里,他提出“教育及生活”,认为 “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学校即社会”,就是把学校组织成“一个小型的社会,以引导训练儿童成为社会的成员”,最终为“对于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有切实的保证。在他的教学思想中,“儿童中心论”和“从做中学”强调了一切教学活动应以儿童需求为起点和终点,比起听到的学问,做起来更易明白更易记忆和运用。从这些众所周知的教育界名言里,正体现出了杜威的教育价值思想——教育是人的一个生活过程,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所做的准备。他应是人的心理方面内在意识行为与人的外在社会方面的行为的有效契合,而不是让某一方面凌驾与另一方面,或者双方妥协,其价值体现在即尊重人的个性、兴趣与本能的发展,同时又顾全社会的良性发展,构建一种和谐教育模式。所以,他将教育的价值总结为就是教育对现实社会和人的生活所带来的益处。
二、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去体现其教育价值思想的运用
对于教育而言,教育目的选择和导向是相当重要的,教育界对于教育目的的定义和意义分析也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理,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杜威曾说过“教育的自身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有人,父母,教师才有目的。”他这句话并不是说教育没有目的,而是说教育的目的应体现在它对个人及社会的指引和导向的价值之中,很典型的实用主义和结果目的评价标准。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它的价值取向直接会影响并最终实践于现实社会的教育活动之中,因此它的确立有树立教育大旗的舵手作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要选择的前提是自身的需求以及作为选择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要分析教育活动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需要,以及教育价值的内容和分类,先进行了价值判断才能进行价值取向的选择。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可将教育价值分为教育的内在价值和教育的外在价值。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巴克指出:内在价值就是我们不是因为它们对于另外某些事物有用处,而是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好的价值;外在价值就是我们因为这些价值对于某些事物有用处而判断它们是好的那种价值,它们的价值依赖于它们去达到另一种价值时所产生的后果。显然这是传统的价值判断,仅仅从需求来分辨。事实上,早在这之前,杜威就第一个提出了教育价值的分类,不过他是从他的实用价值评价体系中的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上来分析教育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杜威认为内在价值是指那些能够直接成为教育目的的教育内容和手段方法,而外在价值就是成为实现别的目的的教学手段、方法和途径。比如说一个人因为喜欢音乐而学习它,学习音乐这种行为就已经达到了他个人的需求目的,故这时体现的是教育的内在价值;但如果选择学习音乐是为了作为艺术特长的途径考大学,那么就成为一种手段,表现出的是教育的外在价值。
正如本文第一个分论点所述,杜威在涉及个人心理学方面和社会学方面他是提倡走中间道路融合的,所以当以强调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和本能需要来决定的个人本位论价值取向和以强调教育目的是由社会需求所决定,培养社会需求性人才的社会本位论价值取向进行争执、判断和评价时,杜威却试图去调和两者之间的分歧,认为它们可同取向选择,不存在先前的价值判断。这真是他教育理论的价值的理想体现。
三、在实践中反思其教育价值思想
作为实用主义哲学家,行动以及由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是这一思想的关键点,故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中,有目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始终是其教育价值所定位的价值评价标准,并且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才是他最看重的。我们从查阅杜威一生的生平简介可以发现,他将他的教育理念不仅仅是写在《民主与教育》等教育著作之中,更多的是在办学实践,包括在我国生活的几年时间中,也是以传播思想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对我国教育思想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以至于在我国的民国时期,官方的六三三学制就是引用于美国的,当然这也是美国政府对杜威教学理论的使用体现。
但是从美国本土的实践来看,在20世纪20-30年代,在以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教育及生活、思维与教学等思想下设置的儿童活动课程并没有提升美国的基础教育水平,同时我国在近些年所尝试的类似的实践教学也不甚理想,如果我们仅仅把这一教学理论在中国的非成功,看着是“水土不服”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等原因,那么美国的不理想又如何解释呢?杜威想将个人教育需求与社会教育需求通过能动的,实验的行为去结合、协调与融合,固然是好想法,但就按照他本人的价值评价来判断,他的一些教育思想并不是具有現在的“价值”的,所以我们是否应辩证或反思这一问题。
四、结语
杜威的教育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实用主义的实验基础之上,是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批判和反思的结果。在他的教育价值里不是虚空的概念和体系,而是有具体的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制度和目标,并且十分强调儿童的本能本性、尊重其兴趣爱好,同时也适应社会的需求,有方向有步骤的进行教育教学。但是并不理想的教学效果不能完全否定他的思想,而应像其价值评价中所说的这个目的可能变为手段为下一个目标服务,从而体现其价值;当然我们也应审视其教育思想的构架是否是适合现代社会,是一个较完美且能运用的教育思想与行为体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心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2]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六版.
[3]涂纪亮编译:《杜威文选》,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美]R.B.培里等著:《价值和评价》,李德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作者简介
蔡赟玥(1979-),女,汉族,重庆酉阳人,毕业于湖北大学,哲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