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格尼尼小提琴炫技风格的特点及艺术影响

2021-10-14叶晓龙

莆田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帕格尼尼大调小提琴

叶晓龙

( 泉州师范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

帕格尼尼是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 也是小提琴演奏技巧的革新者, 他将小提琴的左手技巧、 右手弓法运用到了极致, 同时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拓展, 增强和丰富了小提琴的音乐表演性能。 本文从历史和艺术双重视角对帕格尼尼小提琴炫技风格进行研究, 并深入探析其对后世艺术的影响力。

一、 帕格尼尼小提琴炫技风格的形成背景及具体表现

1. 帕格尼尼小提琴炫技风格的形成背景

尼科洛·帕格尼尼于生于18 世纪末社会发生改变的时期, 当时整个欧洲在社会巨变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1]。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欧洲多数国家开启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时也迎来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贵族的特权转移到了中产阶级手中, 这一系列的变化逐渐投射在音乐发展史上, 使这个时期的音乐表演艺术具有明显的社会化、 商业化特点。 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 帕格尼尼受意大利浪漫主义影响, 激发出强烈的创造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 获得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帕格尼尼的音乐风格热情奔放、 自然洒脱、 浪漫不羁, 使他自然而然地登上了炫技表演的舞台, 在他的音乐思想领域中散发着英雄主义的光芒。

意大利从16 世纪就开始出现音乐会性质的活动,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 音乐会逐渐成为了兼顾宗教庆典、 娱乐休闲以及改善公共关系等作用的社会存在。 与此同时, 音乐会还引起了演奏技术和作曲上跨越性的发展, 促进音乐活动挣脱教会的束缚而更加世俗化[2]。 音乐会的形式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发生着变化。 19 世纪初期, 许多以音乐会谋生的音乐家过着漂泊的生活, 但是这种流动却为音乐家提供了契机, 使他们能够不依靠音乐经纪人而依托自身的努力赚取更高的薪酬。 公众音乐会也成为当时社会环境中流行开放的新动向。 音乐会的风靡促使特殊曲目、 交响曲以及序曲从歌剧中分离出来, 并且随着独奏协奏曲盛行, 成为当时社会流行的音乐形式。 对于帕格尼尼而言, 他的访问演出是阶段性的, 音乐会并非提前公布, 同时演奏曲目相对不固定, 但是他无论是在剧院还是在教堂演出, 都会独奏G弦的变奏曲。

直到19 世纪中叶, 音乐会与现代意义的音乐会一致, 几乎可以涵盖所有非戏剧性表演的各种音乐类别的演出。 职业音乐家为了音乐欣赏而开展公开表演(独奏音乐会), 这是真正意义上独奏的开端[3]。

2. 帕格尼尼小提琴炫技风格的具体表现

(1) 个性表达是帕格尼尼小提琴艺术的核心旨归

帕格尼尼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商人家庭, 父亲是一位音乐爱好者。 在帕格尼尼童年时他父亲就发现了他身上有过人的音乐天赋, 因此帕格尼尼很小时就接受他父亲极严厉的调教。

帕格尼尼自小就被送到音乐老师那学习小提琴演奏, 随后师从剧院管弦乐团首席贾克莫·科斯塔。 帕格尼尼向弗朗西斯科·格涅克学习作曲知识, 后来又进一步跟随亚历山德罗·罗拉深造, 跟随费迪南多·帕埃尔学习作曲, 同时他还曾拜卡斯帕洛·吉雷蒂为师。 但是老师们一向不喜欢帕格尼尼, 主要原因在于法国学派的老师们一直在戒除 “不正确” 的持琴姿势, 要求演奏者身体与小提琴呈直角, 运弓手臂高于下巴, 而帕格尼尼始终没有遵循这一规则。 虽然帕格尼尼弹奏的姿势 “不正确”, 但是音准却能够达到精准的地步, 加上他高超的听力, 使他能够立刻演奏出高难度的曲目。 他的父亲开始安排他到各地演出, 为此还获得在著名音乐大师的私人圈演出的机会。 帕格尼尼曾在疗养院为失明患者举办演奏会, 对于他而言, 他所诠释的是演奏者和小提琴合二为一的灵魂。 在他演奏的乐曲中能够解放出尘封已久的感情, 通过痛苦荡涤心灵, 每当他举起琴弓用乐器表达自我的时候, 时间仿佛停止流逝。 当听众安静聆听的时候, 他借助音符将人们从世俗繁杂中解放出来, 使听众落入无意识空间, 在这短暂的过程中人们忘记了痛苦和不幸。因此即便他的音乐会在小镇上演出, 人们也会争相购买门票。 现今可以听到不同演奏者诠释的版本, 但是与帕格尼尼演奏的差异令人为之诧异,原因并非是乐谱的差异, 而是演奏者演奏时运用的技巧不同。 帕格尼尼能够快速移动手指弹奏小提琴, 而且他自小便习惯于突破常规、 独具创新的运弓方式也有助于他施展全新的演奏形式, 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音乐演绎。

(2) 炫技演奏是帕格尼尼小提琴演奏的艺术追寻

帕格尼尼在夸张的表演、 戏剧性效果、 高难度技巧等方面都展现了他炫技演奏的表演状态。帕格尼尼在进行小提琴演奏时, 善于借助回旋结构来进行重复性演奏。 在协奏曲的演奏中小提琴部分的演奏技巧是保密的, 在这种情况下帕格尼尼依然将炫技技术发挥到极致, 成为后世效仿的榜样[4]。 第一, 就夸张的表演而言, 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风格激情四射, 丰富而夸张的炫技令人为之赞叹。 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艺术家, 帕格尼尼的每场演奏都是出于对美的诠释而进行的演绎。 第二, 帕格尼尼的演奏通过戏剧性夸张的表现手法来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抑或是对比烘托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比如, 他在卢卡宫廷表演自己创作的音乐 《爱情场面》 (部分谱例如图1 所示)时, 本应该用小提琴四根琴弦来演奏, 但是他卸掉了A、 D 两根琴弦, 仅利用剩下的两根琴弦进行演奏。 他的演奏把主观情感的抒发置于中心位置, 使用戏剧性夸张和对比手法、 奇特的音响来加强表演效果, 他还擅长通过艰深的技巧与即兴式的表达塑造新奇而逼真的音乐形象。 这两个琴弦分别代表了男性和女性, 他以此展开了对话式的演奏, 整首作品中展现了叹息、 呻吟、 欢呼、 呐喊等不同阶段的情绪, 终于男女双方重修旧好并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使演奏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戏剧性效果。 又如帕格尼尼的 《摩西幻想曲》 也充分运用了炫技技术, 此曲只用G弦演奏, 又是柔板, 带有如歌的咏叹调性质, 故俗称 《摩西之歌》 或 《G 弦上的咏叹调》。 在帕格尼尼精湛的炫技技术演奏下, 整首曲子开始宁静深远、 柔和深沉, 把人缓缓引入, 随后渐渐变得激情饱满、 高深莫测, 几经突进, 变得清朗明快, 这是演奏者精湛技术的真实证明。 第三, 对任何曲调和风格的乐曲, 帕格尼尼都能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和淋漓尽致的演奏效果。 他拥有独特的高难度技巧, 改编了不同的小提琴演奏方式和技巧, 如左手泛音训练、 右手弓法演奏、 左手拨弦技巧、 双手演奏以及丰富而复杂的和弦、 小提琴左手大度换把位, 这些都吸收了前人的经验和创作灵感, 形成自己的演奏技能、 创作技巧, 使小提琴演奏呈现出浪漫主义表演风格。 新鲜而独特的演奏技巧为他走上新的舞台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图1 帕格尼尼 《爱情场面》 谱例

二、 帕格尼尼小提琴炫技演奏的技法及适用题材

1. 左手技巧

帕格尼尼独创了人工泛音的音乐技巧。 在过去, 泛音使用手指四度、 五度单一传统的技法,而经过帕格尼尼的创新, 可以运用简单的技术表达出小三度大三度音程和六度音程的人工泛音。帕格尼尼1813 年所作的 《女巫之舞》 第三变奏大量使用自然与人工双泛音, 以此来展现和刻画出女巫和精灵栩栩如生的形象, 如图2 所示。

图2 帕格尼尼 《女巫之舞》 谱例

小提琴拨弦技法实际上在于右手拨弦, 相反左手拨弦的运用较为鲜少。 左手拨弦是一个手指拨弦而另一个手指进行按弦动作, 在此过程中能够迸发出独特的音响效果和超强的感染力, 这种技法被广泛地应用在帕格尼尼的音乐创作中,“+” 为左手拨弦的音乐符号。 左手拨弦练习的关键是增强左手力量的独立性, 必须在保持音准和手腕松弛的状态下, 一只手指用于按弦, 另一只手指用于拨弦。 此外, 左右手拨弦结合的技巧也常被运用, 尤其是与小提琴琴弓结合的弓杆击打法。 演奏者通过拨弦演奏加上右手弓杆击打的方法构建出如同两把小提琴同时奏乐的效果。 以《美丽的磨坊女》 为例, 这首乐曲以左手拨弦来为旋律伴奏, 右手拉弓实现双音效果, 其中双泛音的演奏技巧为乐曲衬托出空灵的回声效果, 给听众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 《爱情场面》 整首音乐的演奏帕格尼尼仅使用两根琴弦, 其中E 弦代表温婉儒雅的女子, G 弦代表男子。 大众熟知帕格尼尼的演奏中广泛采用G 弦[5], 为了进一步突出高难度的演奏技巧, 他还独创了在一根琴弦上演奏的形式, 仅用G 弦来完成乐曲演奏,新颖的形式和精湛的技巧令人为之折服。

2. 右手弓法

右手弓法是帕格尼尼小提琴演奏中非常重要的手法, 主要包括连顿弓、 跳弓与抛弓等, 在演奏的不同层面往往会运用不同的弓法。 连顿弓即把顿音用连弓的形式表现出来; 跳弓是通过运用弓子的自然弹力很轻松地让弓子跳起来; 而抛弓则是用手腕和右手食指来施加压力, 使弓子在弦上可以跳起来, 抛弓用于谱中的快速段落, 可起到较好的艺术表达效果。 连弓是小提琴最基本的弓法之一, 连弓奏出的音乐效果类似于歌声的绵延深长, 在 《24 首随想曲》 的第三、 五、 二十一首的音乐演绎中, 帕格尼尼利用精心设计的炫技技巧突出呈现了不同音乐的情感表达。 所有快节奏的音符帕格尼尼借助一个弓子处理完成, 这高超的演奏技巧在 《D 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大胆的创新方式使后人难以超越。

在过去, 跳弓弓法的使用并不广泛, 帕格尼尼为了更好地呈现音乐演奏效果而不断研究跳弓弓法, 使这一演奏技巧逐步完善。 《无穷动》 作品的演绎将跳弓运用到极致, 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快速的跳弓处理, 节奏热情奔放富有律动性, 同时帕格尼尼的演奏迅速, 他的跳弓弓法技巧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不仅如此, 帕格尼尼还将各种跳弓弓法进行了创造性的提高。 在他的音乐创作中跳弓可以被划分为击跳弓和弹跳弓两种类别, 击跳弓使用在慢速的音乐作品中, 且在琴弦上回弹的力度任由演奏者灵活把控; 而弹跳弓则表现得较为机械化, 手腕和手指需要协同, 运用于快速的段落中。 如 《D 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根据速度的差异, 弹跳弓能够不断适应,从适中的速度加速到极快的速度, 如图3 所示。从技巧上看, 该协奏曲精神抖擞的快板, D 大调, 2/4 拍子, 回旋曲形式, 曲中主奏小提琴轻快而诙谐的主题, 如跳跃般的断奏奏法, 在当时的小提琴作品中尚属罕见。 特别是在第三乐章中,各种复杂而华美的小提琴技巧构成绝妙的效果,最后在管弦乐齐奏的热烈气氛中结束全曲, 将炫技技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图3 帕格尼尼 《D 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谱例

抛弓弓法的使用基本贯穿于帕格尼尼的所有作品中, 琴弓利用自身的弹跳性, 在碰到琴弦的一瞬间而产生清脆急促的音响效果。 使用这种弓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演奏出众多短小的音符,尤其是在无需换弦的单音或者双音演奏的色彩性段落。 帕格尼尼的抛弓段落包含了四个音以上的音符, 最常用到的是三十二分音符和六十四分音符。 《24 首随想曲》 中的第九首第三段有一段用到了抛弓弓法, 在精确的节奏中完成四个音的抛弓, 使得整段具有了经过修饰和精心设计的特征[6]。

3. 帕格尼尼小提琴炫技演奏的适用题材

通常适用于炫技的题材有随想曲、 变奏曲、协奏曲。 帕格尼尼充分利用随想曲自由奔放的特质, 每一首都充分突显特定的技法, 将技术融汇到演奏中, 同时还包含了带有幻想性质的艺术性内涵。 例如在 《24 首随想曲》 中, 帕格尼尼不仅灵活运用了右手的跳弓、 抛弓等技巧, 使小提琴具有更多击打乐的音响效果, 而且在一根弦上演奏增加了小提琴演奏音色的变化, 提高了小提琴演奏的艺术张力。 比如 《24 首随想曲》 中的第二十一首的第一部分是由双音组成同时由演唱者歌唱的段落, 用琵琶音型快速从G 弦和D 弦的双音演奏转化到A 弦和E 弦上, 第二部分快速跳动的上下音节并在琵琶音段落结合了连顿弓弓法[7]。 帕格尼尼共创作了24 首小提琴随想曲:e 小调随想曲(行板), b 小调随想曲(中庸), e小调随想曲(急板), c 小调随想曲, a 小调随想曲(激动地), g 小调随想曲(柔板), a 小调随想曲, bE 大调随想曲(庄严地), E 大调随想曲(小快板), g 小调随想曲(优雅地), C 大调随想曲(行板, 急板), bA 大调随想曲(小快板), bB大调随想曲(小快板), bE 大调随想曲(中速),e 小调随想曲, g 小调随想曲(急板), bE 大调随想曲(延续的行板), C 大调随想曲(库朗特舞曲, 小行板), bE 大调随想曲(缓慢的小快板),D 大调随想曲(小快板), A 大调随想曲(激情地, 急板), F 大调随想曲(庄严的), bE 大调随想曲, a 小调随想曲(急板)。 这24 首随想曲体现出自由奔放的气质, 使用琵琶音型快速切换的方式进行, 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变奏曲是一种音乐体裁, 19 世纪喜歌剧在欧洲盛行一时, 符合拿破仑战争后的审美风格。帕格尼尼选用罗西尼的旋律作为变奏的主体, 除了其流行的元素外, 还与罗西尼的创作手法有直接的关系。 罗西尼的作品有生机勃勃的感染力,《坦克雷迪》 具有他典型的风格。 这首曲子由引子、 主题和三个变奏共同组成, 帕格尼尼在三个变奏中使用不同的演奏技巧和手法渲染了截然不同的音乐氛围。 第一变奏采用的是三连音形式的双音, 融合了跳弓、 泛音的技巧展现了活泼奔放的形象; 第二变奏主要利用人工泛音勾勒出空灵的场景, 同时借助抛弓的技法作为泛音的衬托,对比更加显著。

协奏曲是运用一个或多个独立乐器以及乐队共同配合完成的音乐作品形式, 由欧洲的天主教音乐演进而来。 帕格尼尼的音乐中很大程度运用了不同的音乐素材来描述语言, 与此同时他继承了意大利学派的优良传统, 甚至挣脱了传统的桎梏走进了一个新的层面。 如 《D 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的第二乐章, 没有借助夸张的手法,而是利用流畅自然的旋律线条构成, 使整个乐章流畅舒适。

三、帕格尼尼小提琴炫技风格对后世的影响

1. 开辟了新的小提琴演奏潮流

帕格尼尼是小提琴领域的鬼才, 他的创作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 不管后世对他作何评价, 他的作品已经证明了自己, 和同时代的其他作曲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甚至于独树一帜。 帕格尼尼肩、 肘、 手腕关节异常柔软, 听觉十分敏锐, 即便是用调音不准的琴, 依然可以演奏出音准精确、 富有艺术特色的曲子。 帕格尼尼 《B 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第三乐章 《模仿钟声的回旋曲》, 尽管只有短短的9 分钟, 却通过炫技技术的有效运用, 借助于 “飞跃断奏” 技法来渲染出场景的凛冽气势, 高难度的 “近马奏法” 技巧, 创造出模仿钟声的特殊音效, 让这种 “钟声” 备受观众的喜爱。 帕格尼尼的演奏打破了人们对小提琴演奏的刻板印象, 他大胆创新、 敢于追求独特的音响效果; 他的音乐充满着浪漫主义的热情, 作为浪漫主义独领风骚的小提琴炫技演奏音乐家, 他的演奏技术娴熟、 富有艺术想象力。 帕格尼尼通过演奏实践引领了小提琴炫技演奏的时代潮流, 并形成了影响音乐发展的独特风格。

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学派的创新代表者, 他极力推崇小提琴的炫技特点, 与之相反, 法比学派和德国学派都反对过度的炫技演奏风格。 法比学派主要追求声音美丽、 线条粗犷而宏伟, 德国学派在演奏技巧上保守而重内在的深度, 因此在音乐理念上与意大利学派格格不入, 但是法比学派和德国学派都不可避免地吸收并借鉴了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技巧以及炫技性曲目的表现手法,从而提升自身的演奏技能[8]。 法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贝利奥是继帕格尼尼之后的第一位使用泛音、 左手拨弦、 抛弓弓法等多种炫技技巧的演奏家; 德国学派的海因里希·威廉恩斯特的演奏在注重艺术的严谨性和深刻性的同时, 也采用了 “帕格尼尼式” 超凡的炫技技巧。 帕格尼尼的艺术造诣高超,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曲家, 他们都对帕格尼尼高度炫技化的表现手法和技术手段进行不同程度的借鉴和吸收。

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曲已成为后世作曲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他所运用的变化多端的节拍曾经在音乐史上引起轰动, 勃拉姆斯、 舒曼、李斯特、 卢托斯瓦夫斯基等作曲家都从帕格尼尼的演奏技法中获得了启发和灵感。 对帕格尼尼身后无数的小提琴演奏家而言, 帕格尼尼所运用的高难度技巧, 至今仍是不小的挑战, 是他们一生的不懈追寻。

2. 代表了浪漫主义技巧发展的新高度

帕格尼尼的音乐风格影响了一大批音乐家,他对音乐革新的影响不仅仅在小提琴这一领域,他富有张力的艺术感染力甚至波及其他器乐配器领域。 他的炫技技巧也对同时代的钢琴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他的作品本身独具一格,技术难度远远超越其他小提琴家, 因此小提琴家难以在其音乐成就上进一步创新, 但是钢琴大师则可以将帕格尼尼的炫技技巧融汇到钢琴中, 并用乐器本质的差异性来突破技术上的难题[9]。肖邦、 舒曼、 李斯特、 勃拉姆斯都是积极尝试新事物、 吸收新鲜血液的代表人物。 例如钢琴家舒曼和李斯特目睹过帕格尼尼的演绎, 获得了灵感上的启迪, 他们积极吸收新鲜的血液, 将对帕格尼尼演奏的感悟转化到钢琴的表演和创作上; 舒曼对 《24 首随想曲》 编配了钢琴版本的伴奏;李斯特把帕格尼尼的著名代表作 《B 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编辑到钢琴的演奏当中; 肖邦在他的练习作品10 和25 中模仿帕格尼尼的音乐伴奏。

帕格尼尼代表了浪漫主义技巧发展的新高度, 炫技不但创新了小提琴演奏表现形式, 而且是音乐新领域的开拓体现。 事实上, 帕格尼尼的协奏曲本身配器并不特别, 他对于浪漫主义配器上的影响主要在于观念而非技法。 比如, 钢琴家李斯特和瓦格纳对帕格尼尼的炫技赞叹有加, 尤其是作为浪漫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的瓦格纳, 他的配器法代表着浪漫派配器的主要特征, 他的许多配器受到帕格尼尼的小提琴炫技特点的启发[10]。这也使瓦格纳其意识到只有让每一种乐器均实现炫技演奏才可能形成相互交织、 宏伟壮阔的音效, 于是将每种乐器的音域、 表现力、 演奏技法深度挖掘并发挥到极致。 比如扩大木管组乐器的音域范围, 将非常用的低音区向下继续拓展, 突破了木管乐器仅适用高音区音色的局限, 并且也扩大了高音区的音域。 帕格尼尼主张个性的表达, 这种浪漫主义音乐表演的理念成为影响后人的宝贵传承。 他提倡演奏者在表演时首先要感染自己才能感染他人, 这是 “先我后他” 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宣扬。

四、 结语

炫技是一种客观存在而非贬义的评价, 炫技本质上是一种用来吸引听众的重要表现, 同时也是美学意义上个人风格的展现。 帕格尼尼通过音乐创作满足了浪漫主义时期观众的审美需求, 其精湛的技巧和艺术感染力证明了他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帕格尼尼引起了音乐界的轰动, 他出神入化的演奏天赋以及超自然的演绎方法让世人为之震撼, 甚至影响了欧洲社会的审美风潮。 帕格尼尼难以被超越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强大的创作能力, 如今需要重新审视帕格尼尼, 除了关注其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其深层次的表演理念。 浪漫主义表演观不仅影响了帕格尼尼自身, 还对其身后的音乐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种影响力超越了技术领域范畴, 上升到了音乐美学的高度, 并且延伸到其他乐器演奏及作曲领域, 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音乐流派在学习和借鉴帕格尼尼音乐的精髓。

猜你喜欢

帕格尼尼大调小提琴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G大调随想曲
演奏失败的原因
Pear Concert
帕格尼尼“另类”教学法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魔鬼也痛苦(下)
帕格尼的爱与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