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途径研究

2021-10-13王巧萍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途径初中数学

王巧萍

摘要:初中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阶段。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猜想能力又起着重要的作用。猜想能力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发展,同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本文先阐述了猜想和数学的关系,然后分别从几个方面对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基本途径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初中数学;猜想能力;途径

猜想对于科学认知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想象力可以无限的发散,能够对整个世界进行概括,不断提高人们的思维认知能力,推动科学认知的不断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里面也有提到,数学学习不但要具备实现性,还要具有挑战性,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提问、实验、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不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自身认知的有效提高。

一、猜想与数学的关系

猜想是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类比、归纳等,根据现有的材料和知识做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一般来说,在数学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当中,运用较多的就是归纳类比方法,以及合情推理,这两者与猜想有着紧密而重要的联系。由于数学思维存在着很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所以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论证推理的好习惯,带动学生用进行合理的猜想。

1.猜想是数学思维的“先知先觉”

猜想机制是对数学信息所进行的一种思辨认知活动。由于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因素,都会对自然规律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导致人们在对其进行探索的时候,会比较困难,而人们可以通过对其进行猜想,不断地拓展自身的思维,提高认知能力,有效地提高对新知识的探索。

2.猜想是数学能力的发展动力

猜想是数学思维机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果在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中,猜想得到证实,该方面的数学就会得到跨越性进展。把设想变成实际的定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数学认知,对于不断完善数学理论,推动数学研究的进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基本途径

1.利用教材创设学生猜想的情境

初中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里面,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利用教材创设打造学生猜想的情境。一方面来说,创设情境可以有效的缩短学生和数学学习的距离,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也可以很简单,避免学生出现厌烦的心理。另一方面来说平,创设情境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通过教材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乐趣性,只有创设的情境充满乐趣,才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猜想意识和能力。

2.通过实验启发学生猜想的灵感

初中数学教学还有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就是实验。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实验环节,可以为数学课堂带来无限的活力,启发学生猜想的灵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猜想意识和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和推广。运用实验的形式来启发学生产生猜想的能力是一种十分值得尝试的方法,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比较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方法,因为实验可以调动学生对探索的积极性,能够使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增加主动创造性,感受实验中的乐趣,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更高的热情。具体来说,比如教师在给学生教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课程时,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三根线绳,长度分别为3厘米、4厘米和10厘米,然后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这三根线绳组成一个三角形。学生无法操作成功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调整线绳的长度,再试试能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就会思考出,将长边缩短或者将短边加长。这时教师就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当学生完成猜想以后,教师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是否成立。学生通过实验增加了探索的热情和教师之间沟通的意识,从发现问题到进行猜想,再到亲自验证,有效的将实验与猜想融合在了一起。

3.运用类比拓展学生猜想的结论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时,经常用到的是归类和类比。教师可以通过归类和类比去启发学生,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先进行猜想然后产生结论。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扩展,不断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成长和进步。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归类和类比可以将相同或者相似的数学形象归纳出不同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教师在教授学生不同的线段表现形式时,就可以采用归类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做出不同的猜想,从而了解不同线段的特点和应用场合,让学生可以更容易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帮助学生归类和类比的时候,可以加入多媒体的教学方法,然后让学生先总结出不同线段表现形式的特点,根据所归纳出来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猜想。

三、结论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与发展,对知识的认知度也在不斷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定要对学生有耐心,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猜想,帮助学生对猜想进行验证,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理性思维对于数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推动数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而猜想也是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可以利用教材创设学生猜想的情境、通过实验启发学生猜想的灵感、运用类比拓展学生猜想的结论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不断的积极探索新知识,创新意识,这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笑蓉. 初中数学教学中猜想数学思维应用[J]. 新课程(中),2019(09):84.

[2]池信基. 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猜想的能力[J]. 当代教研论丛,2018(08):71-72.

[3]李华. 培养初中生数学猜想能力的策略[J]. 数学教学通讯,2020(14):71-72.

猜你喜欢

途径初中数学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几个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