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1-10-13曹荣玉

考试周刊 2021年73期
关键词:应用探究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

曹荣玉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人们习惯了运用图片、视频来了解和学习知识。在数学的学习中,数形结合是增加理解能力的捷径,也是数学教学中倡导的方法,教师应该充分、广泛地将其应用于教学中,也应鼓励和提倡学生在解题时,学会大胆地通过画出图形或图像,打开解题思路,开拓数学思维。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探究

一、 引言

小学生对抽象的事物难以理解,他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更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东西。在数学中,有些概念性的数学语言,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阶段,也是夯实数学基础的关键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抽象性的知识进行转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学生在遇到难题和挫折时,缺乏与教师的有效沟通,导致难题、易错点积累在一起。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变化,这些没有及时解决的问题,就变成数学学习中的障碍和绊脚石。比如,在学习比较大小时,传统教学中,教师缺乏引导,很多学生在思考时思想抛锚。没有生活实践经验,想象的也是与知识点不相关的内容。学习上缺乏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数学自然变成了恶性循环的状态。

(二)教师综合水平不高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喜欢的,综合能力强、有魅力的,而不是一个教书匠。很多数学教师有专业能力,但与小学生的沟通交流中,缺乏耐心,甚至会有过激性或伤害性语言,导致学生学习这门学科时,就会有很强的自卑感。还有的教师在传授的过程中,缺乏引导性,学生学习的过程吃力,无法解决抽象的问题。教学课堂是否紧张活泼、是否高效并吸引学生,这最能考验教师的综合素养。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表达形象生动,富有幽默感,这会让学生对拥有丰富知识的人有崇拜之情,学习起来也会更加积极有动力。

(三)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

小学生在这个世界上经历的事情少,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差,对复杂有难度的数学问题不能理解,也不会分析。而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而是涉及数学综合能力。如何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教学中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直是教学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如果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差,就无法将整个题目读懂。一道应用题中,可能涉及抽象的混合运算,对基础不强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非常难,教师要将数学运算与图形结合,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模式单一枯燥

数学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基础才能更扎实。小学阶段从简单的数字到复杂的概念,再到实践生活中解决问题,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而是简单直接的倾倒式教学。教学模式老旧、方法枯燥,不能将抽象有难度的问题,通过形象的比喻,转换成图形,小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新教改后,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善,但缺乏监督考核机制,很多本质的问题不能解决,教师也缺乏成熟的理念。教学模式的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和探索性不能发挥,就无法做到数学能力的提升。

三、 分析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重要性

(一)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强

大部分人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而是需要在学习的启蒙阶段去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小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如何让小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感兴趣?最重要的是将复杂难以理解的知识,变成数形结合的方式,这样相对简单容易理解,学生就会有成就感,进而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不会因为挫败而变得沮丧。数形结合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学生变成自主性学习。比如,在学习“小时、分钟、秒”课程时,学生不好区分,对它们的换算也感觉一头雾水,教师要通过趣味性引导,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如用实物替换来增加理解,橡皮代表秒,课本代表分,书包代表小时。换算结果是:一个课本就是60个橡皮,一个书包就是60个课本,这样以实物的具体形式,让学生弄清楚它们之间的换算。这些实际中的物体,就是形的表现。用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就容易被学生接受,学习如鱼得水,对数学的兴趣就变得浓厚。

(二)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新教改要求课堂要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思想,以学生为主导,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情,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循序渐进地适应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未知充满好奇,有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他们精力充沛,能快速接受新知识。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模式,把数形结合的方法,更有针对性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快速提高理解能力。人们对图形和图像的东西,天生有一种亲近感,对抽象长篇累牍的文字有畏惧和逃避感,这也提醒教师,能运用图形表达的,尽量图文结合,避开太过抽象的思考,这会让小学生有强烈的挫败感,对以后的数学学习不利。

(三)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思路更加清晰

小学阶段的学生,理性思维较弱,教师可以通过感性的方式来引导,把解题方法和思路以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对图像更有亲切感,通过直观的分析,解题思路被打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的习惯,通过图形或图画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从而增加小学生对抽象问题的信心,提高数学综合素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图形的示范也不容忽视,不能不成比例,这会造成思维的偏差。教师要抓住课前引导、课堂训练、课后检测的机会,充分利用数形结合,让它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

(四)把握数学图形,提升空间思维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学生要通过实践活动对数据有一定的认知,通过数据和图形结合的形式,对生活中的长方体长、宽和面积有一定的概念,从而强化空间思维。比如通过步行丈量,去估算学校游泳池的周长、面积;通过目測课桌大小,估测它的长和宽;让他们估测黑板的面积、钢笔的长度,书包的周长等,再用尺子去检验估算是否有差距。这样来强化学生的空间思维,在实践中加深对空间图形的认知,同时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与同学之间加强了沟通协作,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再比如,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有圆形、柱形,可以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圆的运用,再想象球体跟圆形有哪些相似处,他们之间有没有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去领会球体是由无数个圆形组成的,以此对球体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这种通过图形加深印象,提升空间思维和想象的方法,应该更好地运用在数学教学中,让实践与数学知识理论相结合。

猜你喜欢

应用探究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
电预热在城市热水供热管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