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

2021-10-13戴丹叶妍

当代医学 2021年29期
关键词:单药阻滞剂类药物

戴丹,叶妍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西景德镇 333000)

慢性心衰是指静脉血液回流正常,但心肌舒张和/或收缩功能出现障碍,致使心排血量无法实现机体新陈代谢,从而引发心力衰竭[1]。该病属于心血管疾病终末端的一种综合表现,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患者多以心脏排血量不足、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泵血功能障碍等为临床表现,若救治不及时,将会引发不可逆转的结局,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2]。目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苷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其中β受体阻滞剂是最常使用的药物,该药可高选择性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作用,实现阻断交感神经激活过程的目的,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心源性猝死率及再住院率。但有研究发现[3],单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衰对改善患者心功能与炎性反应效果不佳,因此,建议临床联合用药。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种还原酶抑制剂,可有效降低脂肪含量,延缓动脉硬化过程,及时阻止细胞内信号传导分子,进而发挥较强的抗炎作用,若将其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可显著提升慢性心衰的疗效。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衰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药组与联合组,各50例。单药组男26,女24例;年龄50~81岁,平均(68.54±6.25)岁;病程1~12年,平均(6.08±2.11)年;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21例,糖尿病18例,冠心病11例;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22例,Ⅳ级13例。联合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8~80岁,平均(67.36±6.17)岁;病程1~14年,平均(6.26±2.19)年;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23例,糖尿病17例,冠心病10例;心功能分级:Ⅱ级17例,Ⅲ级23例,Ⅳ级1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4](2007版)制定的诊断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且心功能NYHA分级在Ⅱ~Ⅳ级;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45%或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0 mm;入院前无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用药史;无药物禁忌证;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心脏瓣膜、先天性心脏病者;伴有缺血性心脏病者;存在心动过缓、心源性休克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先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治疗、低流量持续性吸氧、纠正水电解质、酸解及强心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单药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即口服酒石酸托美洛尔(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391,规格:25 mg/片)进行治疗,起始剂量为每次12.5 mg,每天2次,之后逐步增加剂量至25~50 mg,每天2次。患者病情稳定后再逐渐减少剂量。联合组在单药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21,规格:10 mg/片)治疗,每天20 mg,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况、6 min步行距离(6MWT)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心功能监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LOGIO-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炎性因子: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空腹血3 mL,静置离心抗凝后,提取上层血清,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患者的血清N末端原脑肽钠(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方法为ELISA法。6MWT测试:在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流通、安静环境下,由专门陪护人员协助患者步行,步行时间为6 min,步行结束后测量总步行距离。不良反应包括腹痛、头痛、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LVEF、LVEDD、LVEDV、LVES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LVEDD、LVEDV、LVESV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LVEF水平高于单药组,LVEDD、LVEDV、LVESV水平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组别单药组(n=50)联合组(n=50)单药组(n=50)联合组(n=50)时间治疗前t值P值治疗后t值P值LVEF(%)39.51±7.14 39.22±7.06 0.08>0.05 46.72±5.65 57.22±5.52 3.57<0.05 LVEDD(mm)61.24±5.03 60.55±5.13 0.26>0.05 52.06±3.29 48.16±2.48 2.31<0.05 LVEDV(mL)261.52±30.36 260.71±30.49 0.05>0.05 240.32±22.67 212.68±20.37 2.35<0.05 LVESV(mL)187.22±25.06 188.47±25.11 0.10>0.05 175.27±15.08 157.49±15.17 2.26<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和6MWT距离比较治疗前,两组NT-proBNP、hs-CRP水平及6MWT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NT-proBNP、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6MWT距离均长于治疗前,且联合组NT-proBNP、hs-CRP水平均低于单药组,6MWT距离长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和6MWT距离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indexes and 6MWT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和6MWT距离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indexes and 6MWT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NT-proBNP,N末端原脑肽钠;hs-CRP,超敏C反应蛋白;6MWT,6 min步行距离

组别单药组(n=50)联合组(n=50)单药组(n=50)联合组(n=50)时间治疗前t值P值治疗后t值P值NT-proBNP(pg/mL)557.53±56.31 558.76±55.82 0.04>0.05 335.24±35.72 233.18±34.26 5.49<0.05 hs-CRP(pg/mL)22.51±10.19 23.14±10.25 0.12>0.05 18.71±5.61 12.18±4.32 2.26<0.05 6MWT(m)345.26±25.22 343.18±25.09 0.16>0.05 420.08±30.26 489.62±31.15 4.40<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后,联合组出现腹痛1例,头晕2例,无恶心、呕吐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3/50);单药组出现腹痛2例,恶心1例,呕吐1例,头晕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6/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P>0.05)。

3 讨论

慢性心衰的病理特点为左心房或右心室衰竭,在右心室衰竭影响下,易导致体循环静脉发生淤血、水钠潴留等并发症,甚至会造成肺部残留大量淤血,诱发肺水肿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目前,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治疗慢性心衰的常用药物,其典型代表药物为酒石酸托美洛尔,该药可增加患者心肌细胞内β受体密度,提高心肌细胞对儿茶酚胺的敏感度,促进心肌收缩功能尽早恢复,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疾病恶化发展[6]。然而,单独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效果不佳,且作用单一,因此,临床建议联合其他药物治疗。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联合组LVEF水平高于单药组,LVEDD、LVEDV、LVESV水平均低于单药组(P<0.05),说明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分析原因为,阿托伐他汀能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阻止胆固醇在肝脏中合成,进而调节患者血浆脂肪蛋白物质与胆固醇含量,促使血管扩张,改善心脏负荷量及排出量,舒张心脏供血血管平滑肌,在增加心脏供血量的同时,发挥抗氧化作用,最终实现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心功能的目的[7]。而β受体阻滞剂与该药合并后,可在血液中释放出大量一氧化氮分子,松弛患者小静脉血管及小动脉血管组织内的平滑肌,减轻其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8]。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NT-proBNP、hs-CRP水平均低于单药组,6MWT距离长于单药组(P<0.05),说明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能抑制慢性心衰患者机体的炎性状态,逆转心室重构,纠正患者心衰状态。分析原因为,他汀类药物能调节患者副交感神经活性,恢复紊乱的自主神经功能,进而有效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同时,能改善缺血心肌的氧自由基,发挥良好的抗氧化作用[9-10]。β受体阻滞剂本身具有阻止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作用,在改善患者心肌收缩功能与神经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疗效,故两者结合能充分发挥抗炎作用,促使患者心衰尽早恢复[11-12]。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用药不增加慢性心衰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采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衰,有利于逆转心室重构,抑制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发生,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单药阻滞剂类药物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唑来膦酸单药治疗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