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的影响

2021-10-13邬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7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症状

邬丹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的精神疾病,作为常见疾病,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并不明朗,但是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且极易复发,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1]。当下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迅速,中青年群体作为社会建设主力,生活与工作压力对人们造成极大精神压力,负面情绪长时间存在则会导致各种精神疾病出现,例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等,其中精神分裂症最具有代表性,该疾病是以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认知功能损害、意志与行为的改变为主要表现,经济困难、家庭支持较差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由于精神科病房多采用封闭式管理,接触外界社会的机会明显减少,患者更容易走向衰退和精神残疾,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效果往往有限[2]。为有效延缓患者精神功能衰退,减少复发率与肇事率,提高认知功能,本文拟采用综合康复治疗,通过采用综合方法来促进患者精神症状的逐渐恢复,在此基础上实现患者正常生活功能与思维能力的恢复,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医院长期住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按照入院前后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60例,男女比例23 / 37,年龄19~67岁,平均为(44.5±5.2)岁。试验组60例,男女比例26 / 34,年龄19~68岁,平均为(44.2±5.7)岁,两组患者年龄及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ICD-10当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总分不超过60分,在医院中长期接受治疗,研究开展获得患者及(或)法定监护人的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会批准,研究工作受到监督。

排除标准:符合ICD-10[3]中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记忆障碍及其他认知障碍患者;酒药依赖性患者;药物治疗过敏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的精神表现症状,按照患者不同情况采取合适的药物,常见药物包括舒必利、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喹硫平等药物,严格足剂量、足疗程治疗,与家属及患者沟通,告知药物治疗作用,提高药物依从性。

1.2.2 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治疗,药物的选用同样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选取与规范给药,综合康复治疗内容如下。

1.2.2.1 日常生活康复治疗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对于日常生活能力存在一定的影响,综合康复治疗首先针对日常生活能力展开治疗,康复治疗人员应耐心引导患者学会日常生活中的各项简单工作,帮助并且训练患者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行为,包括洗脸、洗衣服、整理床铺、卫生打扫、更换衣服等,每天都需要进行监督,对相关行为训练中进行有效自导,不断的完善患者日常生活行为中出现的错误行为,及时进行指正,同时治疗人员应当分析患者在日常行为中出现异常的原因,评估患者的症状情况,制定后续康复治疗计划以及药物的更换、剂量的加减等。

1.2.2.2 心理治疗 患者长期住院,对于正常社会接触机会极少,长期的心理孤独不利于患者回归社会,需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对于患者来说,家庭是患者回归社会的第一团体,因此治疗人员首先要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告知该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有关知识,消除对患者的偏见,使其对患者更有接纳性,随后将家属团体纳入到心理治疗工作当中,结合患者日常表现以及家庭对患者的了解,采用多种治疗心理治疗方法治疗患者心理问题,常见心理治疗方式包括直接面谈引导、音乐放松疗法、呼吸及运动调整方法等。

1.2.2.3 社会功能康复治疗 该训练主要是引导患者做好回归社会的准备,主要内容为团体训练和医患情境演练,团体训练以患者之间为团体为训练方式,采用生活实际结合集中性训练为主、个体化训练为辅的办法,向患者讲解生活典型例子,并且进行示范让患者进行观摩,并且在患者的训练中进行督促治疗,不断指正并且进行激励,在训练内容中,需要包括回归社会的技能训练、职业功能康复训练、精神卫生健康教育以及症状自我管理和监控的训练,每天都需要进行训练。医患情境演练在团队训练之后,康复治疗医生观察分析不同患者在团体训练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后针对问题制定全新场景,再次与患者进行交流与练习,及时纠正患者错误的观点和异常精神表现。

1.2.2.4 运动功能训练 维持健全的运动能力十分重要,康复治疗人员需评估患者运动能力,定期开展运动训练,为患者制定不同的运动方式,同时在医院管辖范围内提供开阔场地,保证患者充分舒展身体,球类运动、慢跑、散步等方式能够改善患者身体功能,增强组织纪律性,有效改善身体健康状态,及时消除怠惰精神状态。

1.2.2.5 治疗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 综合康复治疗开展增加了治疗人员的工作量,相较于封闭管理的药物治疗,治疗人员需要观察并监督不同康复治疗下患者的情况表现,从而制定出下一步的治疗手段,因此对于治疗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加强自身技能与工作素质,将职责充分落实,才能有效保证综合康复治疗工作的开展。

1.3 观察指标

(1)阳性与阴性症状:采用PANSS症状量表进行分析,由Kay SR等于1987年提出[2]。评估患者精神症状,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3个分量表。

(2)锥体外系副反应:采用由美国NIMH编制于1973年治疗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2]进行分析,观察患者反映严重程度。

(3)生活质量:采用1988年Stewartse研制的以了解据研究量表基础上,有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发展而来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3]进行分析,分别从患者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躯体健康问题导致角色受限、生命活力、总体健康感、社交功能、精神健康、以及情感问题导致角色受限8个角度出发进行衡量。

(4)社会功能评分:采用美国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scale impatient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outcom,IPROS)[3]进行评分,包括生活能力、工疗情况、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分值越高代表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

(5)不良事件发生率:药物依赖性、动作迟缓、精神活动迟钝。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1.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ANSS、TESS、IPROS评分

在不同治疗方案实施之后,试验组患者阳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症状、锥体外系副反应、社会功能评分收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对比如表1。

表1 PANSS、TESS、IPROS评分(分,±s)

表1 PANSS、TESS、IPROS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PANSS阳性症状分 PANSS阴性症状分 TESS评分 IPROS评分对照组 60 13.3±3.9 19.4±5.2 5.2±2.5 68.2±2.4试验组 60 12.8±3.6 16.9±3.7 4.1±1.6 112.3±4.7 t值 - 0.730 3.034 2.871 64.729 P值 - 0.467 0.003 0.005 0.001

2.2 生活质量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对比如下:试验组躯体功能(91.23±7.54)分、对照组(85.42±12.46)分,t=3.197,P=0.002;试验组躯体疼痛(98.82±6.13)分、对照组(92.63±8.84)分,t=4.457,P=0.000;试验组躯体健康问题导致角色受限(94.77±20.53)分、对照组(83.46±23.17)分,t=3.330,P=0.001;试验组生命活力(72.63±15.94)分、对照组(63.87±15.92)分,t=3.012,P=0.003;试验组总体健康感(68.57±13.62)分、对照组(60.93±16.44)分,t=2.772,P=0.007;试验组社交功能(86.45±15.26)分、对照组(80.37±14.56)分,t=2.233,P=0.027;试验组精神健康(77.45±13.74)分、对照组(70.62±12.97)分,t=2.803,P=0.006;试验组以及情感问题导致角色受限(96.53±10.42)分、对照组(91.26±11.93)分,t=2.614,P=0.010。

2.3 不良事件发生率

试验组经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对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对比如下:试验组药物依赖性1例、动作迟缓1例、精神活动迟钝0例;对照组药物依赖性4例、动作迟缓2例、精神活动迟钝2例,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例(3.3%),对照组8例(13.3%),(χ2=3.927,P=0.048)。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因素的疾病。尽管目前对其病因的认识尚不很明确,但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已被大家所共识。无论是易感素质还是外部不良因素都可能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不同患者其发病的因素可能以某一方面较为重要。作为当今社会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不同患者出现病症的原因各不相同,对于患者来说,单纯的抗精神病药物虽然能够缓解症状,但是由于长期脱离社会,患者的社会功能损害情况十分严重,在人道主义精神及人文关怀理念下,除了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之外,采用综合性的康复治疗十分必要[4]。

综合康复治疗是一种结合心理教育、家庭干预、职业康复、身体素质强化等多种手段的治疗方式,旨在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减少疾病复发[5-6]。为此,本院分析了研究患者的相关情况,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多种治疗手段,包括心理治疗、社会功能康复治疗、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较为全面的治疗方式,心理治疗旨在引导患者走出自己的心理世界,正确认识自己的情况,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7-8];社会功能康复训练则寻找出一个个经典案例,营造相关的场景,进行示范之后让患者开展群体训练,观察记录患者在训练中的表现,加以指正,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患者能够逐渐掌握社交中的行为表达、语言表达等能力,同时患者的神经功能、心理功能将得到明显的改善[9-10]。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及运动功能训练则是为提高患者自己生活的能力与身体素质为回归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本研究中,经过不同治疗方案实施后,试验组阴性症状以及锥体外系副反应改善明显,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明显改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与外界接触往往较少,在长时间的治疗中仅仅依靠药物治疗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并不理想,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反应,患者精神状态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同时在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综合康复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11-13]。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康复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