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多层螺旋CT 对于肝性脑病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分析
2021-10-13路志伟
路志伟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1],临床也将其称之为肝性昏迷或门体脑病。主要特征为行为异常、意识不清晰、昏迷或者休克。肝性脑病分为急性和慢性[2]。急性肝性脑病具有发病急的特征,因发病的前驱阶段十分短暂,在极短时间内就可达到昏迷的状态,且发病具有隐蔽性特征,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极高。以往对疑似肝性脑病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 检查,虽能够对血管系统的病变情况进行反映,也能够记录门体的分流位置和区域,但是有研究人员提出,多层螺旋CT 的检出率较低。在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创新下,MRI 模式因无辐射特征、准确特点以及高安全度在临床中广泛应用[3]。因此文章将分析MRI 联合多层螺旋CT 对肝性脑病的诊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疑似肝性脑病患者,男52 例,女48 例;年龄最大56 岁,最小32 岁,平均年龄(44.14±10.50)岁;体质量指数(BMI)21~24 kg/m2,平均BMI(21.53±1.00)kg/m2;疾病类型:30 例酒精所致肝硬化、45 例肝炎肝硬化(viral hepatitis cirrhosis)[4]、25 例急性药物性肝病;临床分期:46 例Ⅰ级,32 例Ⅱ级,22 例Ⅲ级。纳入标准:①经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②对本次研究知情,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癌症;②免疫系统紊乱;③意识障碍;④依从性较差。
1.2 方法 MRI 检查方式:保持仰卧位,应用飞利浦1.5T 磁共振检查系统执行,予以横向轴位自旋回波(spin echo,SE)序列[5],在T1 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T2 加权像、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中扫描,予以额状面T2W/FLAIR,额状位轴位自旋回波T1 加权像扫描。
参数设定:T1WI(TR 500 ms,TE 15 ms)[6];T2WI(TR 400 ms,TE 108 ms),T2W/FLAIR(TR 500 ms,TE 130 ms)。矩阵设置256×224,层厚设定最高7 cm,最低6 cm。
多层螺旋CT 检查方式,在检查前的15 min 进行肠道处理,确保肠道内处于充盈状态,应用肘正中静脉注射2 ml/kg 碘普罗胺注射液300(碘浓度值300 mg/ml)造影剂,注射速度控制在4 ml/s。保持仰卧位,电流在200~250 mA 区间,层距和层厚在8 cm,矩阵设定在512×512,电压设定在120 kV,从膈上6 cm 位置到膈下6 cm 为扫描区间。
1.3 观察指标 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RI+多层螺旋CT 和多层螺旋CT 对肝性脑病的诊断结果,比较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McNemar 检验,将诊断结果以三线表形式记录;结果一致性采用Kappa 检验,Kappa<0.4 即一致性较差,Kappa 0.4~0.7即一致性中等,Kappa>0.7即一致性良好。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多层螺旋CT 诊断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100 例疑似肝性脑病患者中,共有94 例患者证实为肝性脑病。MRI+多层螺旋CT 对肝性脑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7.87%(92/94)、66.67%(4/6)、96.00%(96/100)。经一致性检验证实,MRI+多层螺旋CT 对肝性脑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35。见表1。
表1 MRI+多层螺旋CT 对肝性脑病的诊断结果(n)
2.2 多层螺旋CT 诊断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多层螺旋CT 对肝性脑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0.43%(85/94)、50.00%(3/6)、88.00%(88/100)。多层螺旋CT 对肝性脑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032。见表2。
表2 多层螺旋CT 对肝性脑病的诊断结果(n)
2.3 多层螺旋CT 诊断和MRI+多层螺旋CT 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比较 MRI+多层螺旋CT 诊断肝性脑病的灵敏度97.87%(92/94)、准确度96.00%(96/100)均高于多层螺旋CT 诊断的90.43%(85/94)、88.00%(88/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31、4.348,P=0.030、0.037<0.05)。两种诊断方式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性脑病是临床中内科的多发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其中酒精所致肝硬化、肝炎肝硬化、急性药物性肝病均是导致肝性脑病的高危要素,其中有将近70.00%的肝硬化患者,临床中发生肝性脑病反应。目前在医学研究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下,医学人员证实肝性脑病和侧支循环的建构,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PHT)[7]、肝动脉静脉瘘、门静脉血栓的发展存在相关性。因此对肝性脑病的早期病变特征或者是不显著的原发性肝病检查中,采用门静脉血栓、侧支循环的辅助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层螺旋CT 检查具有多排宽探测器构造,球管一次曝光并获得多层面图像数据的系统,多应用于颈部、胸部、颅脑等位置的检查中[8],和常规CT 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 能够提高一定单位时间内的速度,降低运动伪影发生率,并提升造影剂的应用率,且具有回顾性建构的特征。MRI 检查形式的主要优势为软组织分辨清楚,对比分辨率明显,能够准确的记录病灶所在的位置,区域,对病灶精准定位,降低辐射性的伤害[9]。在本次研究结果中证实,MRI+多层螺旋CT 诊断肝性脑病的灵敏度97.87%(92/94)、准确度96.00%(96/100)均高于多层螺旋CT 诊断的90.43%(85/94)、88.00%(88/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31、4.348,P=0.030、0.037<0.05)。两种诊断方式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这一结果也证实了研究的有效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研究人员认为,多层螺旋CT 以及MRI 均行颅脑灌注扫描,能够降低慢性肝性脑病患者的血量循环,减少局部的脑灌注容量。
综上所述,MRI 联合多层螺旋CT 检查,有利于提升肝性脑病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