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组织蒂皮瓣修复的效果观察

2021-10-13刘小静张黎黎刘中阳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颌面部自体皮瓣

刘小静 张黎黎 丁 岩 刘中阳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临床上常见肿瘤[1]。目前,临床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主要采用肿瘤切除的方式,但术后易出现面部不同程度缺损,尤其是部分缺损可导致功能障碍,如咀嚼功能、吞咽功能及发音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3]。为改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问题,临床于术后给予修复干预,利于患者术后缺损组织的重建,不仅利于外部形态的美观,同时还可改善口腔颌面功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4-5]。鉴于此,本研究于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采用缺损组织蒂皮瓣修复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接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修复术的8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1例。研究组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7.86±3.91)岁;病程1~15个月,平均病程(7.46±0.97)个月;肿瘤原发部位:口腔底8例,舌21例,颊黏膜5例,下牙龈7例;横纹肌瘤3例,舌根腺样囊性癌4例,高分化鳞癌20例,中、低分化鳞癌14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8.01±3.11)岁;病程1~15个月,平均病程(7.50±0.96)个月;肿瘤原发部位:口腔底7例,舌22例,颊黏膜4例,下牙龈8例;横纹肌瘤1例,舌根腺样囊性癌3例,高分化鳞癌22例,中、低分化鳞癌15例。本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且均经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确诊;均未接受放疗及化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并有修复需求;病历资料完整;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肿瘤细胞已发生远端转移;伴有其他系统恶性疾病;肝、肾、心、肺功能异常;精神疾病,无法完成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外科手术修复,依据患者皮瓣缺损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并在专业复位手法下对缺损的口腔颌面部结构进行修复,并止血缝合。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及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同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并持续固定头部72 h。为预防口腔切口感染,可使用浓度为3%双氧水对其进行消毒,于术后1~2周后拆线。研究组行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治疗,采用全身麻醉,根据修补位置及缺损要求选择合适的皮瓣组织,对皮瓣组织形状进行设计后开始修复手术。同时准备恰当长度的血管蒂,待修复成功后吻合血管。若患者为口腔内软组织及颌面缺损,则选用前臂肢体组织瓣进行移植;若下颌部位缺损严重,则需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自体组织进行移植,在显微镜下对缝线进行修复,并缝合静脉血管及其他动脉组织;若修复直径≥3 cm,则选择股前组织行自体组织瓣移植。术后干预与对照组一致。

1.4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张口度及口腔咬合关系均恢复正常,面部无瘢痕,经X线检查可见缺损处恢复良好为显效;患者张口度得到较好恢复,口腔咬合对位良好,经X线检查可见面部瘢痕无明显痕迹为有效;患者张口度及咬合均未恢复,已影响患者语言功能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经口进食时间。皮瓣成活率及并发症,并发症包括涎瘘、淋巴瘘、颈部血肿。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5,P=0.023)。见表1。

2.2 围术期指标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经口进食时间较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2.3 皮瓣成活率及并发症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皮瓣成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皮瓣成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手术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有效方式,但肿瘤切除后易造成患者口面及周围局部皮肤缺损,导致患者形象被破坏或引发功能障碍[6-7]。因此,于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采用组织蒂皮瓣修复缺损有助于恢复患者外观及局部功能,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经口进食时间较早,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生发生率低,表明采用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治疗可有效修复颜面部损伤,促进创面愈合,加快各功能的恢复,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皮瓣组织成活率。分析其原因可知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对缺损组织选用合适的组织瓣进行修复,可增加皮瓣顺应性,较好地保证手术损伤的快速愈合,促进周围皮瓣组织血液循环的恢复,减少皮瓣坏死率,同时还可尽早恢复语言、呼吸等生理功能,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8-9]。与常规外科手术修复相比,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后需注意皮瓣体积大多在术后6个月后逐渐减小,皮瓣表面的角化层变薄,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患者而言修复效果较好;另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中需对颈部淋巴结进行清扫,随后行皮瓣修复术时无需转换体位,操作简单,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几率[10-11]。最后,要求行修复术操作的医生需精准掌握皮瓣与周围组织间隙,准确缝合,对不同部位修复需依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有效的修复方法,从而提高皮瓣成活率,减少皮瓣坏死[12]。

综上所述,对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患者,采用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缺损组织可有效提高皮瓣组织成活率,保证面部美观性,且并发症较少。

猜你喜欢

颌面部自体皮瓣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颌面部手术患者HR、MAP、MMSE评分的影响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在糖尿病足中的作用机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