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HBV DNA载量与IP-10蛋白及IL-12水平相关性分析
2021-10-13张秀丽丁岗强张守瑞
张秀丽 丁岗强 张守瑞
(1.浚县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河南 浚县 456250;2.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3;3.鹤壁市人民医院脑卒中中心,河南 鹤壁 458030)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来判断患者乙型肝炎病情程度,但在乙型肝炎早期临床上尚未出现肝纤维化,进而缺少早期病情诊断方法。HBV 感染后,不同感染者临床转归差异性大,多数感染者可以凭借自身免疫功能将体内 HBV清除,从而恢复健康。因此,免疫功能在患者临床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1]。
多种细胞因子,例如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是一种典型的促炎因子,可以参与Th1 细胞免疫应答,同时诱导多种炎性因子产生,进而损伤肝细胞;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是一种趋化因子,研究显示其在部分慢性HBV 感染患者中表达较高[2]。本文通过分析IL-12、IP-10 蛋白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HBV DNA 载量的相关性,旨在寻找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评估的特异性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期间收治的135 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患者,男 75例,女60 例;年龄18~60 岁,平均年龄46.78±8.44岁;体质量指数20~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15±0.67)kg·m-2。吸烟:79 例,总胆固醇4.43±1.07 mmol·L-1
纳入标准: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3];2 w 内并未接受治疗;经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批准。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患有严重自身免疫性肝病;合并恶性肿瘤或肝肾良性肿瘤。
1.2 方法
1.2.1 HBV DNA 载量测定
于入组时采取患者外周血,以3000 rpm·min-1离心10 min 后,取血清标本100 μL 经蛋白酶K消化,70℃ 45 min、95℃ 10 min 裂解DNA 后进行高速离心,取上清备检。PCR 反应总体积25 μL,包括反应缓冲液2.5 μL、TaqDNA 酶(复旦大学遗传所)1 μL、dNTP(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各0.2 mM、待检样品5 μL,剩余体积以无菌双蒸水补足。分别以94℃、50℃、70℃循环35 周期。产物分析取10 μL PCR 产物在含0.5 μg·mL-1溴乙淀的2%琼脂糖中电泳30 min,通过PCR 全自动分析仪对荧光进行采集和定量分析。
根据HBV 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416 bp),上游引物:5'-CCTGCTGGTGGCTCCAGTTCAGGAACAG-3'(nt56-83);下游引物:5'-AAGCCCCAACCAGTGGGGGTTGCGTCA-3'(nt1188-1214),由上海申友公司合成。
1.2.2 IP-10 及IL-12 水平测定
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在低温下经3000 r·min-1离心15min 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P-10 及IL-12 水平。
1.2.3 相关性分析
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HBV DNA 载量与IP-10 蛋白及IL-12 水平间相关性。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采用SPSS26.0 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BV DNA 载量与IP-10 蛋白及IL-12 水平间相关性。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免疫炎性因子水平
经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135 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患者入组时 HBV DNA 载量(486.25±541.21)×105copy·mL-1;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P-10 蛋白(106.69±29.70)pg·mL-1、IL-12(59.61±33.39)pg·mL-1。
2.2 HBV DNA 载量与IP-10 蛋白及IL-12 水平间相关性
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IP-10 蛋白及IL-12水平均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影响因素,IP-10 蛋白及IL-12 水平均与HBV DNA 载量呈现正相关(P<0.05),见表1 及图1。
图1 IP-10 蛋白及IL-12 水平与HBV 载量相关性回归曲线P-P 图
表1 HBV DNA 载量与IP-10 蛋白及IL-12 水平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影响[4]。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通过在体内不断复制,经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加工递进而刺激机体免疫应答,进而引发肝组织的免疫性病理损伤[5]。其中,约有50%左右的HBV 感染患者具有活跃的病毒复制和肝脏的慢性炎症改变[6]。引发其慢性炎症改变的原因,大概与以下几个机制有关[7]:①在免疫、抗病毒治疗压力以及乙肝病毒自然复制逆转录过程中出现的乙肝病毒基因突变,逃逸出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效应;同时乙肝病毒的低复制能力尚不能将其有效清除;②HBVDNA 与肝细胞DNA 发生整合,引发肝细胞内转录模板的建立,可以长期维持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同时乙肝病毒在免疫细胞中复制可以抑制免疫细胞活性,进而长时间作用于患者机体清除能力,患者本身免疫力低下也是诱发慢性乙肝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持续性发展,会加重患者机体肝脏损伤程度,引发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进而降低患者生存质量,缩短生存时间。所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早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故临床开始探究不同免疫炎性因子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影响,以此来判断其病情的发展。
干扰素诱导蛋白10属于趋化因子CXC家族,可以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抵抗病毒抑制病毒复制。研究显示,Th1 炎性反应是HBV 干扰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机制,而IP-10 是参与Th1炎性反应的重要趋化因子,可以通过刺激淋巴细胞释放炎性因子,并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促进更多炎性因子返巢,同时炎性因子可以刺激IP-10 水平增加,进一步促进淋巴细胞聚集,最终参与机体肝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加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展[8]。白细胞介素12 是是由抗原呈细胞以及B 细胞产生的,是一种异源二聚体形式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可以刺激T 细胞的分化和增值,同时可以促进对Th1 型细胞分化抑制,加重白细胞介素12 的调节紊乱,进而引发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展[9]。
本研究中,HBV DNA 载量与IP-10 蛋白及IL-12 水平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P-10 蛋白及IL-12 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HBV DNA 载量呈正相关。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HBV DNA 载量与IP-10 蛋白及IL-12 水平呈现正相关,可以作为临床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情发展的诊断因素。本研究还存在纳入病例少、时间短等局限性问题,还需后期大量实验研究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