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制约因素及发展路径

2021-10-12韦林枚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制约因素发展路径

摘要:得益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新媒体产业繁荣兴盛,这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出版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科技期刊要想在新时期拥有稳定的受众群体,就不能故步自封,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因此,本文从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重要性出发,分析科技期刊融合新媒体的现状,阐述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制约因素,提出新时期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有效路径,以期促进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制约因素;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5-0245-03

一、引言

科技期刊是传统媒体的重要形态之一,承担着传播科学技术、促进新技术应用以及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使命。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媒体形态日益丰富,尤其是新媒体已经渗透众多行业,并产生深刻影响,科技期刊媒体也不例外。传统的出版形式已经不能完全应对科技期刊在新时期发展面临的挑战,因此科技期刊必须积极拥抱新媒体,促进新旧媒体的深度融合,以提升科技媒体的生产力。近年来,不少科技期刊开始着力创建网站,力图实现全文上网和OA出版,编辑在线工作以及和读者在线互动等。如今,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不仅体现在传播方式上,还体现在内容的呈现形式以及经营方式上。为加快科技期刊向媒体融合的转型速度,本文重点讨论如何在新时期促进科技期刊加快媒体融合步伐,推动其朝着规范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二、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重要性

科技期刊是传统媒体的基本形式,在传承文明、引领科技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期刊还承担着展示各行业科技成果的责任,而科技力量是我国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科技期刊的发展状态与我国的科技发展情况有着直接的联系[1]。在新媒体如火如荼的今天,科技期刊必须顺应时代趋势,依靠新媒体的技术力量,围绕读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广大读者接收信息的习惯,所以科技期刊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是顺应读者的需要,有助于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从而赢得更多的受众。目前,科技期刊朝着媒体融合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这也是科技期刊在新时期发展的最佳选择,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学术成果的传播速度,同时还能扩大自身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在电子移动設备如此普及的时代,人们主要依靠互联网获取信息,这就为数字出版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进而对传统出版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我国网民达8.02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98.3%。有人说,以前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当前,读者对整刊阅读的需求逐步降低,且接收的信息趋向碎片化、即时性,这些都是传统期刊不具备的优势。因此,为了长久地发展下去,科技期刊必须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新媒体,以迎合读者新的需求[2]。科技期刊汇聚众多学科内容,在推动科研产出方面有积极作用,因此,未来科技期刊应该持续利用自身在内容方面的优势,同时借助新媒体力量,通过适当的平台,将更多优秀的科技成果传递给读者,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随着新媒体对科技期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科技期刊也应该积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引导主流舆论,推动科技创新。

三、科技期刊融合新媒体的现状

如今,互联网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传播方式,网络数据库和各类新媒体平台都成为宣传科技信息的重要途径,更好地满足了人们阅读碎片化信息的需求。同时,大数据也可以实现个性化推送。在这个信息纷繁复杂的时代,科技期刊需要借助新媒体平台,将扁平化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确保能够把学术成果更加准确快捷地传播给广大科研工作者。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速繁荣,自媒体应运而生,成为推广科技期刊、传播学术成果的渠道之一。例如,图文结合的微信公众号以及以短视频为主要形式的抖音,就具备受众基数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为了提高科技期刊文章的引用率,编辑会对论文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让更多有需求的读者及时看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扩大论文的宣传面,提高科技期刊的普及率[3]。

当前,科技期刊内容传播渠道越来越广,传播形式越来越多样,科技期刊评价论文的指标也趋向多元化。受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科技期刊在积极扩大服务面,受众由科研工作者向大众读者扩展。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科技期刊除了具有传递学术价值、提升学术影响力的作用外,还应该积极承担提供社会服务的责任。因此,一种新的评价科技论文的方式产生了,即根据论文在网络媒体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综合评估其影响力。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积极应对数字化出版转型。要实现全面数字化,就需要以专业的出版平台为支撑,且实现投稿、审稿以及校对等环节的数字化,促进科技期刊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国际化的出版平台已经实现了文献检测、数字出版以及全文浏览等功能,有效提高了投稿量、下载量和引用量,为科技期刊在新时期的发展注入了更大的力量。数字化出版平台不仅能够优化流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内容增值,目前部分科技期刊提供了HTML全文阅读功能,能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还有出版平台开通了上传辅助材料的功能,视频、动态三维模型等都能使论文的内容更加生动翔实,而这是传统的科技期刊无法实现的[4]。

四、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制约因素

(一)现行机制不符合媒体融合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的科技期刊大部分属于事业单位性质,但践行企业化的运作模式,所以在管理方式、人员组织等方面都比较模式化,缺乏灵活性。加上科技期刊现行的评价方式并不符合媒体融合发展的需求,科技期刊在网络平台或者新媒体上发表论文之后并不受认可,而针对网络出版内容的考核体系缺失,这严重影响了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5]。

(二)技术支撑力量不足

科技期刊要想实现媒体融合,就不能忽视技术的力量。技术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发挥基础作用,一般来说,技术是为内容服务的,而在互联网时代,这一状况会得到反转,技术可以引领内容的发展,唯有将内容和技术有机结合,才能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6]。但目前科技期刊的编辑缺乏人力、资本和技术的支撑,导致大量内容优质的科技期刊还处于“编辑+出版”的状态,市场竞争力不足,很难发展成独具特色的科技期刊品牌。

现在不少期刊在积极建立自己的网站,创建自己的新媒体平台账号,但受技术限制,内容传播形式单一,内容同质化,缺乏创新力与创造力,这就使得一些大型的媒体占据垄断地位,极大地限制了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发展。我国大部分科技期刊采用单刊运营的方式,在采编、录排和发布等环节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兼容性弱,但数字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般规模的科技期刊编辑部是无法承担的,这严重制约了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模式。

(三)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过去我国大部分科技期刊需要依靠地方财政的支持,因为自身不具备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订阅、版面费用、数字版权转让和广告,而期刊网站的内容借助OA呈现,超90%的期刊网站并没有盈利,超70%的新媒体也没有盈利,新媒体的盈利途径仍然是广告[7]。总体来说,科技期刊的用户黏性不强,广告收入低。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根本途径是联合新媒体,宣传品牌、塑造形象,以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增强读者的认同感,有效拓展资金来源。而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受思想观念、技术水平、资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科技期刊的商业运作能力总体较弱。

尽管很多科技期刊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想要拓展传播渠道,但技术开发和内容创新都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地方财政能给出的经费十分有限,所以要想创作出具有高盈利价值的内容困难重重。微信公众号、微博及其他新媒体平台呈现的内容都是纸质内容的单纯“搬运”,没有优质内容,就无法获取新的受众,自然无法拓展资金渠道,这就使得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陷入尴尬的境地。

(四)人员结构不尽科学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科技期刊单位组建一支专业的编辑团队并不容易,而新媒体人才恰恰是科技期刊实现媒体融合的核心竞争因素。大多数科技期刊需要借助科研机构或者相关的学会办刊,期刊编辑的工作往往被忽视,编辑的主体地位模糊,认同感缺失,编辑人员的薪资待遇并不具有足够强的竞争力,这就使得编辑对媒体融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更别谈对高水平编辑人才的吸引力了。科技期刊编辑部门的人员专业构成比较单一,负责新媒体运营的一般是兼职人员,加上缺乏激励机制,大多数科技期刊的新媒体运营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科技期刊还未实现人才的转型,不管是观念上还是工作方式上,仍然沿用传统科技期刊的发展模式,所以很难满足媒体融合发展的需求。

五、新时期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转变观念,完善管理制度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媒体发展形态,在管理方式以及运行模式上都存在诸多差异,所以融合的本质在于寻找共同点和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共同发展的良好效果。目前,不少科技期刊在新媒体管理和运营方面的制度并不完善,这就给融合发展带来了阻碍。因此,科技期刊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认真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同时加大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力求改变当前尴尬的发展状况,往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借助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拓宽信息传播的渠道,丰富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在融合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让科技期刊在内容、传播以及运营方面都能开拓新局面。

(二)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对媒体融合的促进作用

传统科技期刊要想实现媒體融合,就必须借助先进技术的力量。从国内外一些成功转型的科技期刊的发展经验中不难发现,先进技术是一股不可或缺的驱动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都对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国的科技期刊必须认识到先进技术的价值,积极融入国际期刊发展的环境。传统科技期刊出版机构的优势在于内容,所以需要将优质的内容和先进的技术融合,重视策划选题、内容创作、编辑校对等环节。过去在编辑加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查阅大量数据和文献,十分烦琐,如今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来完成这类基础性的工作,编辑的作用在于确保内容的原创性、权威性以及创新性。人工智能还可以用在内容设计、制作和出版方面,更好地实现人机分工。此外,大数据能够精准地分析用户的偏好,通过大量动态化的数据,实现个性化的内容推送,进一步提升科技期刊内容传播的影响力。

(三)尊重用户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内容服务

科技期刊是服务于用户的,因此必须顺应用户的需要,及时掌握用户需求的变化,最大限度确保内容传播的有效性。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建立起用户思维,针对不同用户群,利用科技期刊分众的特点进行线上或者线下的交流,传播新技术、新知识。就当前市场的变化而言,科技期刊出版人员要从单纯的编辑工作者向科技信息服务提供者转型,更好地顺应科技期刊融合新媒体的发展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了给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科技期刊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促进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很多科技期刊借助现有的科学技术与新媒体进行了一些数字出版方面的合作,而且在内容、传播、营销等方面收获了一些成绩,但在未来,科技期刊仍然面临从提供出版服务到提供知识服务的变化,科技期刊需要充分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探索全新的发展模式,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四)搭建全媒体产业链

科技期刊未来要朝着全媒体的方向发展,以高质量的内容为基础,借助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新的产业形态,搭建起一个全媒体产业链条,找到新的盈利模式。全媒体可整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自的优势,相互融合,取长补短,进而向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科技信息服务。在内容方面,要从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出发,加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增强与读者之间的黏性,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科技期刊要成为集内容、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平台,尽可能达到网络化办公的标准,以充分发挥资源聚合效应。科技期刊要将采编、排版以及发布系统聚集起来,为读者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同时也要彰显自身特色,多角度呈现内容。

(五)通过创建媒体矩阵,实现立体化发展

近年来,数字媒体纷纷涌现,促使科技期刊的出版和传播都朝着多媒介、跨媒体的趋势发展。科技期刊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开通各个自媒体平台的账号,逐步形成媒体传播矩阵,凭借高质量的内容与多终端模式,促进各种媒体形式的深度融合,立体化的发展能够更高程度地提高科学期刊的内容传播效率。

(六)注重提升编辑人员的专业水平

一支专业的科技期刊编辑队伍是实现科技期刊在新时期发展的重要砝码,因此,必须动用一切资源吸引那些具有高水平、强能力、新意识的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科技期刊不在数字化发展的洪流中被淘汰。其中,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内容扩展力、学术研究力以及技术创新力应成为重要的考察标准。这就要求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科技期刊工作人员不仅要注重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还应该改变思维,从传统出版业向新媒体产业进行扩展,思考如何利用新媒体呈现期刊内容,在创新编辑手段之余,高效率地将专业的科技知识传递给读者。新时期的科技期刊工作人员要全面发展,了解多门学科,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为读者带来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并拓宽创新思路。科技期刊的出版机构需要认真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创新编辑手段,让编辑人员的工作方法与国际先进出版机构相衔接,力求一直站在出版行业的前沿。除此之外,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还要加强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储备,丰富自身的学科知识,提高编辑创新能力,在海量内容中筛选出符合读者需求的内容并进行整合,通过有效的传播途径将其传递给读者。

六、结语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期刊面临空前挑战,为了在新时期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其必须与新媒体融合,这既是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科技期刊在实现媒体融合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阻碍,主要是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以及技术、资金、人才等的短缺。但相信经过不懈努力,科技期刊一定能够突破这些限制,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丁筠.新媒体、新技术影响下的科技期刊发展趋势[J].科技与出版,2018(07):116-120.

[2] 萨日娜.学术期刊应用新媒体推广的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8(29):217.

[3] 佟昕,赵博,韩倩茜.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对策探析[J].视听,2018(07):240-241.

[4] 李帛珊.新媒体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发展探略[J].新媒體研究,2018(22):125-127.

[5] 曹沁颖.人工智能对出版业的影响及应对浅析[J].科技与出版,2017(11):7-10.

[6] 赵维杰,包旖旎.科技期刊与科学研究:并肩前行、荣辱与共——世界科技期刊论坛侧记[J].科学通报,2018(23):12.

[7] 李婷,施其明,刘琦.“OSID开放科学计划”助力学术期刊融合创新发展[J].出版与印刷,2018(03):11-17.

作者简介:韦林枚(1981—),女,广西河池人,硕士,副编审,研究方向:编辑出版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制约因素发展路径
培育世界一流背景下普通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机遇和挑战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