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呼吸内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21-10-12海迪娅·艾尔肯王晶
海迪娅·艾尔肯 王晶
摘要: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探讨医学院校呼吸内科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应具备的胜任力要素,进行临床基本能力、掌握运用医学知识等能力进行培训的同时,加强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医生职业道德与素质、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最终使医学生具有优质临床服务合格医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呼吸内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8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7-104-02
全球医学卫生教育专家委员会从全球的、多专业的、系统性的视角出发,以教育系统与卫生系统相关联的理论框架为基础,阐述为了全球卫生工作的成功必须重新设计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的医学教育体制和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引进胜任力的概念和模型,胜任力首先应用在金融会计领域和教育培训机构,而后逐渐扩散在其他领域。在医药卫生领域,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启动的“卫生机构管理者岗位胜任力研究”的课题,将三级医院院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和乡镇卫生院院长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卫生机构管理者的胜任特征词典库。这是胜任特征在我国首次被引入卫生领域。原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于2005年正是启动了“卫生机构管理者岗位胜任力研究”课题[2],将岗位胜任力引入卫生领域。此后,岗位胜任力模型被用于临床医生、护士、教师和学生的培养体系。在我国,调查范围较广、行业影响较大的是由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孙宝志[3]教授团队进行的“中国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调查”项目,该研究提出临床医师岗位核心胜任力应主要包括以下要素:临床技能与医疗服务、职业精神与素养、医患沟通、团队合作、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医学知识与终生学习、信息与管理、学术研究。
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麦克·利兰(Mc.Cleland)[4]发表胜任力领域中有奠基性意义的文章“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标志着现代胜任力研究的开端口。1970—1980年代,在欧美国家,由于医务人员低劣操作导致的医疗事故和医疗质量问题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更引起了胜任力在医学领域研究的逐渐展开。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能否培养出适合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人才,对于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针对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临床医师的选拔、培训、考核所需要的全方位、客观、标准的评价方法还尚未建立。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的研究是制定培养目标,改革培养体系和培养机制的基础,因此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呼吸内科医师岗位胜任力要素
为了更加充分的了解呼吸内科医师所应该具备哪些技能、能力和素质,本课题借鉴国内外呼吸内科医师所应具备的岗位胜任力要素,探讨医学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应具备的胜任力要素,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实际的以能力为尺度的呼吸内科治疗专业技术人才准入标准,修订呼吸内科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呼吸内科教学改革中体现“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重新制定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法,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本课题组成员对本中心4个临床科室及两个功能科室进行调研,对呼吸内科科主任、医生,技师和医学教育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筛选出呼吸内科医师职业胜任力评价体系,共设有4项一级指标(维度),分别为知识、技能、能力、 个人特质,8项二级指标(胜任特征条目),45项三级指标(表现指标), 希望能够对高等院校呼吸内科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为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参考依据,为医疗机构选拔和培训呼吸内科治疗技术人才提供行业标准(表1)。
二、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完善呼吸内科医师人才培养模式
1.改革教学方法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作为指导思想,围绕呼吸内科岗位需求,重新调整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将相关资格及职称考试及岗位需求与课程系统性结合起来。与专家共同探讨呼吸内科专业岗位胜任力要素和评价标准,调整核心课程和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结构。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一科开展教学改革,推进“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化,积极开展慕课建设,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开展以“导师制”为核心的实
训教学模式,教学与临床相结合。此外,通过网络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的桥梁,学时可以随时随地请教老师问题,使学与教做到无缝对接。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实训课时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
2.实施方案
2.1 师资培训:对所有带教师资进行带教前培训,包括岗位胜任力相关概念、自身政治素养、职业精神、改革的必要性、培训目标、具体带教内容及出科考核评估。
2.2 运行实施新的医学生实习教学模式,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1)加强岗前培训:包括体格检查、病历书写、技能培训、急救培训等,再进入呼吸与呼吸危重症中心临床实习。(2)醫德素养教育环境的优化:将临床实习与医德人文素养相结合,教师以身作则,端正学生的政治思想态度,培养职业敬业精神,及时纠正学生临床学习中不良行为和坏习惯。(3)医学生角色转换和医患沟通:带教老师在教学中,让医学生从学生角色转换到医生角色和患者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分享和讨论,注意培养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带教老师言传身教,时刻注意医学生应有的严谨、认真的职业态度,规范学生的的言语和行为,让同学主动熟悉自如的参与患者的管理和诊疗规划活动中。(4)临床综合能力培养① 改革教学方法:除了传统教学的讲座、查房等,增加了情景教学、角色扮演、PBL式教学、翻转课堂、座谈、模拟训练等多种方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施中,不管采取什么方法,都注重以实习医师的“学”为主,老师的“教”为辅,注重锻炼实习医师自我学习、自我组织的能力。增加急救、各项操作等技能培训。增加实习生其他能力方面的培训,如临床观察指标、沟通技巧、阅读文献、科研思路与试验设计、统计学方法、医护交流、时间管理等。② 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教师尽早提出病例汇报具体要求,鼓励“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提高其临床决策能力。开展疑难病例讨论,鼓励学生自查资料,开展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结合案例归纳出相关知识及恰如其分的临床诊疗思路。③ 临床实践技能培养强化:结合临床,通过演示和示范、观摩视频、模拟教具训练、角色扮演及参与操作等方式,激发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际操作能力。④ 能力导向综合评估体系建立:采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和SOAP评估医学生问诊查体技能及临床诊断能力,采用直接操作观察评估操作技能,出科考核采用理论考试,客观结构化技能考核,师生互评,问卷调查进行终结性教学测评。(5)科研创新潜质培养:鼓励医学实习中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尤其是科学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参加临床教学、患教会、科室的科研讨论,加强在反思、批判及质疑中发现新问题的能力训练。(6)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评价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教师、临床实习生的反馈会、毕业考试成绩及执业医考试通过率对照,来评估改革效果。
3.加强呼吸内镜实训中心建设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训练基本操作技能的基地,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实践经验和工作方法,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技能中心设有呼吸内镜實训中心,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成熟而系统化的教学基地。另外 ,现有10余名教师共同担任呼吸内镜理论和实训教学工作。
4.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4.1建立学生评价体系 建立学生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考试采用主客观结合评价、理论与实践综合评价等方法,以全面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考试对学习的导向作用。在核心课程教学中打破传统的终结式考核,课程考核按照“1+2+N”考试形式。“1”是课程期末考试1次,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进行题库命题,教考分离;“2”是结合专业和课程特色的课程阶段性考试2次,学期中段对一定教学阶段内所学内容进行的全面测试2次。“N”是多种形式的过程考核,具体形式有课堂出勤、课下作业、课堂笔记、课堂提问、实验实训成绩、利用“学习通”、“课堂派”、“微助教”教学软件进行的教学测验等。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授课教师、学生、社会同行的调研,分析反馈意见,纠正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评价体系。
4.2建立教师评价体系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仅仅可以规范教学管理体系,而且对教师教学质量起到监督推动作用。教师评价包括学校督导评价,系部和教研室同行评价,另外还有学生评价,学校、系部和教研室教学督导组通过随机听课的方式,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学生则通过问卷、网上评教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借助学生反馈,教师能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达到课程“教”与“学”的最佳匹配。教师可通过评价体系获得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剖析、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小结
在世界范围内,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对岗位胜任为的研究起步较早,也已建立了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而我国对于医师岗位胜任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呼吸内科医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实际的以能力为尺度的呼吸内科人才准入标准,修订呼吸内科人才培养方案,对提高呼吸内科医师综合素质,促进呼吸内科治疗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呼吸内科治疗专业教育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开展呼吸内科医师岗位胜任力研究,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呼吸内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构建课程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另外,在呼吸内科教学过程中,将相关人文素养、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融合其中,开展全面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能胜任各种岗位需求的呼吸内科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冬梅,席鸿建,黄国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98-101.
[2]李文,尹爱田,庄霞,等.卫生机构管理者胜任力研究及发展.中国卫生资源,2005,8(6):270-1.
[3] 孙宝志.中国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4]McClelland D 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hysiologist.1973,28:1-14.
1作者简介:海迪娅·艾尔肯,女,医学博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础研究。sea-ya@sohu.com
2*通讯作者:王晶,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支气管哮喘、结核基础研究。405149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