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强化槟榔管理可行性分析
2021-10-12
槟榔(Areca catechu L.)属于棕榈科(Pal‐mae)槟榔属(Areca),多年常绿乔木,亚洲热带天然作物。主要生长在印度、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为中国四大南药,中国槟榔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目前海南省是中国槟榔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约占全国槟榔种植面积的95%以上[1]。海南种植槟榔已有1 500年历史,20世纪90年代槟榔主要用于药材和民间嚼食所用,具有杀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等功效,用于治疗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水肿、脚气、痢疾、绦虫病、胆道蛔虫、血吸虫病等,槟榔是一种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的健康药品与长寿食品,在《本草纲目》和《植物志》中均有记载[2-3]。
随着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槟榔产业转型升级,鲜果大批量深加工为干果,以干果嚼食为主。海南省槟榔鲜果价格每年稳步上涨,槟榔干果销往全国各地,同时出口周边国家。
1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地理位置和优势资源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琼中县)地处海南岛中部山区,东西宽66.70 km,南北长76.75 km,总面积2 693.1 km2,占海南岛陆地面积的8.33%。年平均气温23.1℃,年平均日照1 752 h,年平均降雨量2 424.5 mm,气候环境条件良好[4]。
2琼中县槟榔产业现状
据统计,琼中县2014年槟榔种植面积约1.1万hm2,单产3 540 kg/hm2,总产2.5万t,居海南省第四[5]。槟榔种植以分散型个体种植为主,大多数分布于和平镇、吊罗山乡、上安乡、湾岭镇、长征镇等乡镇。琼中县地处于海南岛中部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各乡镇交通便利程度还有待提高,这使得琼中县槟榔种植与运输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3琼中县槟榔种植存在问题
目前琼中县槟榔种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即挖即种,耕层没有犁晒,土壤结构不良,肥力供给不均,槟榔植株大小不齐,开花结果期延迟;(2)肥水少、缺基肥、苗期缺追肥,结果期施化肥;(3)遇旱盼雨水,槟榔种多收少,单产低;(4)病虫害轻防轻治,不及时预防或不及时治理,黄化病、炭疽病、细菌叶斑病、果穗枯萎病、红脉穗螟、椰心叶甲、黑刺粉虱、蚜虫、吹绵蚧、红火蚁、红棕象甲等病虫害日趋严重,导致减产严重;(5)种子种苗杂劣,良种育苗不规范,杂株劣种多;(6)园地管理随意,不设置防护林,粗放型管理,杂草灌木丛生,为病虫创造了繁殖和传播的有利途径;(7)依赖药物除草,习惯使用灭生性除草剂“草甘磷”,污染水土,危及槟榔基茎部、根系及细胞;上述各种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琼中县槟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琼中县槟榔产业管理措施
槟榔喜高温,温度是槟榔分布和产量的限制性生态因子。槟榔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温度24~26℃的环境中。当气温16℃时老叶提前脱落,5℃时植株出现寒害,3℃时果实发黑死亡,个别植株死亡。年降雨量1 700~2 200 mm,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以上为最佳[6];槟榔属异花授粉植物,花枝上的雄花自上而下开放,当天开放当天脱落,上午9~12时盛开,雄花期为20~25 d。当雄花即将结束时,雌花才自下而上开放,花期为4~5 d。正常生长情况下,槟榔种植后4~5年开始开花,随着树龄年长,落花落果现象逐渐减少,15年内属低产期,16~30年属高产期。
4.1加大科研扶持力度
利用海南省槟榔种质和热带药库资源,加强科研扶持力度,增加槟榔良种良苗、药用、环保、加工、贸易、信息等投入。
4.2选地
选择海拔300 m、坡度15°以下的平地或缓坡地的中、下坡种植槟榔。临近水源,微风透光的阳性地皆可。在县、乡镇、村道路旁优先种植。
4.3加强资源保护与利用
琼中县为海南省热带雨林保护区,将“热带雨林—琼中绿橙—绿色槟榔”产业有机结合,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设立雨林稀有树种、药种、古树、绿橙、槟榔等物种的二维码标签标识。
4.4选用良种
育苗采种必须从性状优良和抗逆性好的结果树上选取种子,培养无毒苗,建立无病种苗繁殖体系;母树龄20~30年,大园区无病虫害,树基茎健壮,上下均匀,节间短,青叶多;年产4~5托果穗,枝梗长而柔软,第2~3托果穗上留种;年稳产果300个以上,椭圆形大小均匀,果大皮薄核仁饱满,金黄色充分成熟,黄熟种子每公斤可收获22~26个。
4.5培育壮苗
晴天晒种3~5 d,每天翻动2次。使用15%熟石灰水溶液浸种10~14 h,沙床催芽,户外温度25~35℃最佳,待根露或芽凸撑种皮时选种入袋育苗[7]。
4.6整地
提前1个月整地,全层耕深20~30 cm,早开穴,穴深宽60 cm,每穴施用生物菌剂、钙镁磷肥、复合肥各0.1 kg和腐殖质土,肥混土回穴2/ 3,然后回表土。因地制宜设置防护林,在缓坡、丘陵、陡坡修好平台,并设置截水沟,顺坡和冲积土区建立排水沟。重茬地早深翻久晒,适量撒石灰,清洁树根、枯枝杂草。
4.7合理密植与定植
行距2.5~3.0 m,株距2.0~2.5 m,定植1 500~1 650株/hm2,缓坡、丘陵、陡坡、河沟边、路边、房前屋后可适合密植,应三角形定植。保持适当的苗木密度,苗间通风透光。定植季节为春植和秋植,以8~9月秋季雨天定植最佳[8]。
4.8追肥
(1)小、中苗木根据苗生长势追肥,每年可追肥4~6次。第一年以速效氮为主。腐熟有机肥、化肥、生物菌肥混合使用,浓度为2%~3%。第二年树冠外穴或浅沟撒施,适量增施钙镁磷肥。
(2)结果树每年施肥3~4次,2月花期施花前肥,以施钾肥、生物有機肥为主;6~7月可施青果肥。每年收获结束前后适量施养树肥。肥料为生物有机肥、45%硫酸钾复合肥(N∶P∶K= 15∶15∶15)、硫酸钾镁磷复合肥。
(3)叶面肥:尿素、磷酸二氢钾、红砂糖、与酵素混合使用,依据苗木生长势,适当调节成分比例。制取酵素步骤为:将红砂糖(1 kg)、鲜果、瓜皮(3 kg)、水(10 kg)混合密闭3个月,第1个月每2 d搅拌1次,提取浓度为300~500倍滤液,可配合酸性农药使用[9]。
(4)在单行两株之间、双行三角形植株之间及平坦地四株之间设1个肥水穴,穴盆状,雨天有利肥土保持。在肥水穴中配套水肥一体化节水设施,达到省肥、节水、增效的目的。
4.9灌溉
移植当天淋足定根水,10 d内每天淋水1次,保持土表湿润;3个月内勤浇水,加强植穴覆盖保水;干旱多补水,避免植株失水,雨天及时疏水,防止积水;开花结果后勤管水,促进开花结果。中、高产期应用水肥一体化设施,确保稳产高产。
4.10除草
山区丘陵、陡坡多,水土易流失,割草可保护水土,环保生态;小树冠内锄草、常松土。冠外使用割草机割草。中、成树冠内低割,冠外适当高割;越冬前适时割,利用枯草覆盖保暖;杂草、落叶、枯枝,雨季加腐杆剂或生物菌剂,尿素少量,在肥水穴或树冠外浅埋。
4.11病虫害防治
槟榔为长期经济作物,海南省种植面积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选育抗病虫良种,增施生物有机肥、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每年3~5月是害虫盛发期,加强灯诱成虫、黄蓝板诱杀、昆虫信息素诱捕、生物药治等综合防控措施,降低年初虫口基数。
槟榔病害集中发于雨季、雾露等时段,应施药防控。槟榔真菌性病害主要为炭疽病、叶斑病、叶枯病、果穗枯萎病等。选择代森锌、百菌清、嘧菌脂、托布津、咪鲜胺、甲霜灵·锰锌、生物杀菌剂防治,坚持药剂轮换使用,先用低浓度、低剂量的药剂。防治槟榔细菌性病害時,应选用铜制剂、波尔多液等,需单独用药。
槟榔主要害虫为红脉穗螟、椰心叶甲、黑刺粉虱、吹绵蚧、蚜虫等,可选择敌百虫、毒死蜱、阿维菌素、杀虫双、菊酯类、吡虫啉、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药剂防治。做好虫情监测,按害虫口器类型选药,例如刺吸式昆虫使用内吸、触杀药剂;咀嚼类害虫使用胃毒、触杀类药剂防治。可在卵期使用渗透类药剂,破坏孵化。轮换交替使用药剂,推广使用生物药剂,提高防效,例如在中、小苗期使用“毒死蜱+苏云金杆菌”。
红火蚁常危害槟榔基部,破坏根系。化学防治是目前红火蚁的主要防治方法,多采用具有触杀作用的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等直接浇灌蚁巢或使用茚虫威毒饵诱杀,开展大面积防治[10]。
红棕象甲成、幼虫均啃食植株幼嫩部位,钻入茎内繁殖为害,造成植株空体,导致槟榔枯死。应用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在上风向、边缘位置设诱捕器,每公顷设置45~75个,每个诱捕器配备1~2个聚集信息素诱芯。根据捕器类型,带有十字板的桶型诱捕器置于地上,桶中装有10~15 cm清水用于防止捕到的红棕象甲逃逸。悬挂漏斗形诱捕器的高度不低于1.5 m。每周清理1次诱捕器内红棕象甲。定期检查诱捕器,防止捕器内杂物影响防治效果。定期更换诱芯,并集中销毁灯芯[11]。空体槟榔植株应及时砍除,就地高温处理,灭杀树内虫卵。正常化防控红棕象甲。
4.12间混种植
在槟榔种植区域间混植矮杆作物,例如胡椒、益智、油茶、地瓜、豆类、瓜菜类等,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设置效益型防护林,例如降香黄檀、沉香搭配牛大力,从而提高防护林价值。
应加大槟榔投入,宏观指导,制定各乡镇发展规划,建立以农村市场为主的流通平台,扩宽槟榔产销渠道多样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道路网线;科学防治病虫害,合理施用水肥,达到生产专业化;强化槟榔管理增加收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振兴乡村经济。
参考文献
[1]吴元,陈书贵,王开勇,等.2020年海南槟榔健康情况及黄化现象调查报告[J].植物医生,2020,33(6):73-78.
[2]陈良秋.我国槟榔栽培与产业发展现状[J].现代农业科技,2007(22):60-64.
[3]谢龙莲,张慧坚,方佳.我国槟榔加工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1(4):96-98.
[4]张冬明,张文,韩剑,等.琼中县槟榔园土壤养分肥力质量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4,35(7):1 267.
[5]黄慧德.2015年槟榔产业发展报告及形势预测[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7(1):31-39.
[6]杨和鼎,陈良秋.槟榔高产栽培技术[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7:9-15.
[7]吴进川,李来平,吴进钧.不同浓度石灰水溶液对槟榔种子根芽的影响[J].农业科学,2021,11(3):7.
[8]陈益钦,陈志钻.槟榔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129-133.
[9]王桂林,谭宜永.永爱疗愈大地.友善农业与酵素生态农法[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61-62.
[10]韩群营,朱汉桥,徐伟.红火蚁入侵危害特点及检疫防控对策[J].湖北植保,2021(1):9-11.
[11]吕朝军,钟宝珠,刘丽,等.槟榔园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引诱剂使用技术规程[J].热带农业科学,2021,41(3):102-105.
(1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吴进钧;2海南省万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吴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