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把脉“顶牛” 因势利导“逆反”

2021-10-12朱云萍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7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

[摘要] 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逆反已成为当前孩子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本文着重追溯儿童形成逆反的原因,探究有效的疏导策略,对于逆反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变忽视为欣赏,变高压为疏导。学会站在儿童的角度,运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最终帮助儿童顺利走过人生的“逆反期”。

[关键词] 逆反行为;成因分析;疏导策略;正确疗法

一、问题之源:毛毛的逆反行为案例

一大早,我刚走进办公室,一名学生便跑来向我汇报:“朱老师,毛毛今天来得很晚,值日时他不高兴,我们在扫地时他又来捣乱!”

我皱了皱眉头,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数学老师又向我反映情况:“最近毛毛经常扰乱课堂秩序,跟他好说歹说,根本没有用!”我有些生气了,这个毛毛也太不像样了,成天跟老师、同学唱反调。我决定通知他的父母来学校一趟!

令人诧异的是,请来的不是毛毛的父母,而是他的外婆。原来,毛毛的妈妈在他一出生就离开了家,而父亲从小对他拳打脚踢。长期以来的棍棒教育,引起了毛毛的抵触,变得越来越不听话,甚至开始出现摔东西、打骂人等攻击性行为。

二、事实判断:儿童逆反行为的实质及归因

从以上案例可以发现,毛毛已然出现了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心理障碍的一种,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反抗心态。对于儿童来说,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调整,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对他将来的生活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

1.儿童逆反心理的表现

这类孩子情绪易烦躁、易发火。当违背了心意、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受到不公平待遇、遭到嘲笑责骂的时候,这类孩子常常会大发脾气或大吵大闹,而且想方设法搞破坏,以此表达内心的反抗。他们在潜意识里拒绝与人沟通,不想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于是变得固执又任性。

2.儿童逆反行为产生的原因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得到“我已经长大”的信息,这个信息的出现促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很多时候会表现出不再听大人的安排,“反抗”也就成了兒童自我成长的标志。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经历“逆反期”,这是他们心理发育的必然阶段,但同处逆反期的儿童逆反程度却有很大的差异。有时候家人不当的教育方式会激化儿童逆反心理和行为的产生。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消极的过激行为。

个案中,毛毛的爸爸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心理需求,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来约束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的毛毛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再加上毛毛本身缺乏母爱,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就只能用逆反的言行维护自尊。

三、方法之境:儿童逆反行为的疏导策略

找到症结所在后,我采取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的方法,设计了一系列辅导措施,开始有效的疏导行动。

1.正确看待,变被动为主动

面对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关心他们,真心实意地爱护他们,平日里多鼓励、少批评,引导他们讲出心里话,宣泄出压抑的不满情绪和真实想法。

像毛毛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心理疏导和家庭配合。我首先建议毛毛的父亲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减少打骂,为其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可能是我的诚意打动了他的父亲,从那以后,他常常打电话询问情况,有时还接送毛毛上下学。这些对孩子的触动很大,毛毛不再那么叛逆了。

接着,我找到毛毛聊天,话语间充分流露出对他的喜爱,并鼓励他参加体育委员的竞选。哪个学生不想得到大家的肯定?果然,第二周班队课上,他鼓足勇气参加了体育委员的竞选,并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这一切使毛毛对我的信任感明显增加。

2.创造机会,变忽视为欣赏

有逆反心理的人,往往具备逆向思维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和经验累积,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探索欲望变得愈加强烈,这正是他们独立性发展的一个大好时机。如果正面进攻不利,也可以尝试迂回战术。

一次体育课上,毛毛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吵架,我知道后没有说什么,而是针对毛毛跑步耐力好这一特长,请体育老师对他进行正规的指导训练。不久,在校级秋季运动会上,他获得了男子400米田径比赛的第一名,甚至还打破了学校记录。这使他的自信心大增,打架骂人的行为慢慢减少了。

3.合理要求,变高压为疏导

一般来说,遇到“顶牛”的孩子,想要强迫他们言听计从,可能会使冲突加剧。所以,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提一些经过努力能够达成的要求,要符合学生发展的 “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改变“顶牛”局面。

尽管毛毛在语文课上表现进步了,但其他课上有时还会重蹈覆辙,老师一旦批评他就会出现逆反心理和行为,可见他的表现取决于老师对他的态度,而非真正的转变。于是,我又选他做纪律委员。一段时间下来,我问他:“当看到同学们违规时,你心里是怎样想的?”他说:“非常着急。”“你看,其实老师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呀!”听了我的话,毛毛的眼里闪烁着光芒。我要求毛毛从简单的小事做起,从不发火到不骂人,从不骂人到不打架,难度逐渐加大。

四、价值判断:儿童逆反行为的正确疗法

虽然帮助毛毛的过程漫长而辛苦,但每每看到毛毛扬起的微笑,听到毛毛响亮的发言,我的心中都会涌起莫名的感动和莫大的安慰。

面对逆反型儿童时,如果一味地用高压强行让其屈服,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只有正确引导儿童的逆反心理和行为,才能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经过实践,有效疗法有三种:

一是心疗。所谓心疗,就是理解沟通。每个人逆反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彼此之间缺乏理解引起的。因此,当儿童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教师首先要主动倾听他们的内心,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这样他们就会感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产生信任感,乐于听从教导,教育效果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是理疗。所谓理疗,就是积极疏导。当儿童一旦出现逆反心理,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责备,要做到以理服人。当然在“理疗”的过程中,最忌正面冲突,最好从侧面展开积极疏导,慢慢矫正儿童的逆反心理。教师可以组建同伴互助,从多方面予以特别的关心,使他们感受到同伴的善意和班级的温暖,逐渐放下心防,消除对立

情绪。

三是律疗。所谓律疗,就是适度约束。有时候,应该给有过激言行的儿童一些教训,从而抑制逆反心理的扩散与蔓延。当然也要因人而异,有逆反心理的儿童受到约束时会变得敏感,对老师产生敌意,但同时又渴望得到老师的信任。所以适度的纪律约束对这类儿童还是有必要的,这样能让其知道纪律的重要性, 而不是一味地“尊重”而没有禁忌。

[参考文献]

[1]孙安平.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行为[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11).

[2]冯鸣.家庭教育对儿童叛逆心理的影响[J].中华少年,2019(03).

[3]韦银燕.如何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J].广西教育,2009(01).

朱云萍   江苏省宜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防范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扬原因与处置探索
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数据时代下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思考
数据时代下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思考
网络犯罪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有关英汉翻译中隐性衔接与连贯问题的思考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