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公共生活规则平台的构建及其育人功能
2021-10-12冯志兰
[摘要] 学校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学习到步入社会,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在学校和班级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在班级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搭建公共生活规则平台,用以规范师生自身行为,调整相互之间关系,以此形成规范有序和谐的班级生活环境,为学生品德发展提供价值导向。班级公共生活规则平台具有规范、调节和陶冶等育人功能。
[关键词] 班级公共生活;班级管理;规则平台;育人功能
传统的班级规则意识培养中,班主任多以经验为主,缺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多以教师主导班级规则的制定,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基于学生不同年段的需求和特征,我们通过创设班级公共生活规则平台,学生自主参与各类规则的制定,真正了解制度的内涵,从而更主动、自觉地遵守班级公共生活的各项规则。班级公共生活规则平台为创建规范、有序、和谐的班级生活保驾护航。班级公共生活涵盖了从班徽的设计、班级公约的制定、班干部的产生等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的出台体现了学生全员参与,班级会议民主共议使班级生活制度真正发挥育人功能。
班级公共生活规则平台有一个建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低年级班级刚刚成立,班级公共生活规则平台着重提供机会让成员之间相互熟悉、磨合;第二阶段,班级公共生活规则平台要有利于凝聚班集体的力量,让学生齐心协力共建班集体;第三阶段,高年级的班級公共生活规则平台要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自主管理好整个班集体。与三个阶段相对应,班主任应扮演好管理员、支持者和授权人的角色。简而言之,低年级认识规则,中年级制定公约,高年级形成制度。
一、班级公共生活规则平台——小学低年级段:初识规则
小学生刚进入校园,对新同学、新班级、新校园都不熟悉。班主任首先要让他们认识规则,为了使他们懂得规则是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可以从共同设计班名、班徽,增强班级认同感、归属感开始。这项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动员全员参与。鉴于学生年龄小,可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欢迎家长们一起参与。在学生提出班名、班徽的方案后,班主任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让大家评定,从而让学生初步接触民主程序,初步培养公正平等的意识。
【案例】班名、班徽设计
7月,我又一次回到了阔别五年的一年级,接手一个新入学的起始班。与过往一样,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给这个班起一个特别的名字。这名字谁来起?班主任?孩子?家长?我想,孩子是班级绝对的小主人,所以班名自然应当让孩子们做主。而班主任和家长作为成年人,应该成为他们最有力的后盾,协助他们起一个响亮、有趣、有意义的班名。于是,在7月初的第一次学前教育时,我给每个孩子一封信。
过了几周,我开始了家访之行。每到一个孩子的家中,我除了了解孩子的情况,与家长交谈之外,还会向孩子们回收复信。
一个多月的家访,我走遍了全班33位孩子的家庭,也收到了33封信。拆开信,我看到了孩子们起的各色各样的班名:小苹果班、小橘子班、彩虹班、拇指班、开心班、启航班、花花班、虎四牛、苗苗班、四季逗、小天使班……各色各样的班名,看得出孩子们动了一番脑筋,把自己对班级的期许化在了有意义的班名中。那么,哪个班名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呢?哪个班名是最有意义,能成为今后全班同学共同追求的一种愿景呢?为了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愿景,开学后的第一次班级会议——选班名召开了。
班名定下来之后,作为班主任的我又发动全班同学设计班徽,让班徽图案融入班级文化的精神和同学们真诚的心愿,让班徽也如同班名一般具有丰富的内涵。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广泛、更深入,我给每位家长写了一封诚挚的邀请信,请学生和家长共同设计班徽。这把全班学生和家长的参与热情都激发了起来:有的家庭全家总动员,每人设计一个班徽,先在家里PK,选出最棒的一个;有的家庭请学过绘画的爷爷出谋划策,想点子;有的搬来外援——妈妈单位的电脑高手助阵……
为期两周,“四季逗班”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班徽。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孩子们认真地履行着班级小主人的义务。最终,结合微信公众号的投票以及班级“晓黑板群”的“大逗逗”和“小逗逗”们的共同推选,大家选出了张同学和陶同学两位小朋友的设计。我们又将他们的设计进行了组合,于是,“四季逗班”的班徽诞生了。
随后,我们将班徽制成实物,缝制在班服上;做成印刷品——班报报头、班级代币券……处处都有它的身影。
我的班级我做主。从班名的出炉,到班徽的设计,全班学生齐参与、共讨论,真正体现班级小主人的身份。
通过共同设计班名、班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沟通,互相熟悉,也初步认识到集体生活需要规则,这为之后的班级公共生活规则平台建设打下了初步的基础。班级公共生活制度建设中的班名、班徽设计等文化制度的形成,增强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和集体归属感,使大家明白班级精神的体现需要人人为之努力。
二、班级公共生活规则平台——小学中年级段:制定公约
班级公约是班级公共生活中被公认的规则。班级公约中的每一条款孩子们都可以遵照执行,是维护纪律的最基本要求。学生在执行这些细致规矩时,不知不觉地学会了遵守纪律,时间久了自然就养成了遵守制度的习惯。班级公约的制定是由班主任带领学生共同制定的,制定的依据是《中小学生守则》。制定的步骤:
1.观察记录:每位学生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观察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记录到班级公约制定观察表中。
2.分组商讨:四人一组。利用一周的课间、午间,自行安排讨论,根据前一周观察到的问题,提出公约内容。
3.交流反馈:各组把自己设想的公约内容在全班进行交流,集思广益。
4.确定条款:交流后由大家评议筛选,最后以提案方式表决通过。
5.付之行动:公约通过后要张贴在班级公示栏里,要求人人记住、人人遵守。并在实施中检验公约是否合理,必要时可做适当增删或修正。
在制定班级公约时,我们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小学生需要具体到细微的行为指令,太抽象笼统的规则会使他们在实施时感到困惑。我们应采取具体化的描述方式,让规则要求可操作化。由于班级公约是同学们参与制定的,明确要求,认同标准,也有利于引导大家自觉遵守。
全班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班主任应当在班级公共生活规则平台的构建中为学生搭建发表自己见解的平台。例如,对班级公约和制度,可以提出改进的建议,或实施细则的建议,使之更好地落实;对班级的环境布置可以提出有创意的建议,使文化氛围更浓烈;给班级的图书角、生物角等提出优化管理的建议,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等等。当每个同学都乐于提出建议并将建议付诸实施,“人人都是班级主人”的理念就能变成现实了。
三、班级公共生活规则平台——小学高年级段:自主管理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班级公共生活的规则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愿意在平台上发挥自己更大的作用。此时,可以在公约的基础上形成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由学生学习自主管理。在自主管理制度的建设中,我们探索了一种创新的机制——双班委制。即一個班级设立两套班委,每一套班委有相同的岗位,两套班委每学期轮流进行班级管理。两套班委同时管理班级,是一种公平的竞争与合作机制。竞争是指两套班委运用自己不同的优势,参与班级管理,对于班级的问题会积极想办法解决,尽可能地展现出整个团队的长处;合作是指两套班委的轮换,彼时是管理者,此时是被管理者,彼此之间容易相互理解和体谅,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为了增强双班委制的效果,我们对轮值班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和分别培训,同时做好人员的搭配,尽量创造条件使两套班委会都能很快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上进心的集体。必要的时候,还会进行适当调整,使两套班委力量保持相对平衡。双班委的值周期不宜太长,一般可半学期轮换一次。在轮替时,可采用述职的方式。一来让两套班委的轮替具有仪式感,同时通过述职可以帮助前一届班委认真总结自己工作中的得失,也为后一届班委开展工作做好“前情提要”,可谓一举多得。
述职与评价的目的不仅是建立鼓励的机制,更是通过一种良性的竞争,搭建有话大家说的平台,促进两套班委更好地成长。双班委的运行,使得班集体的管理团队不断扩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管理,不再是你必须听我的,而是由大家一起制定出可行的标准,然后按照标准去做。在实行过程中不断完善,每一位同学都知道我要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得更好;每一个管理团队的同学都明确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应该怎样履行,如何互相合作让班级拾级而上。同学们在管理和被管理中,学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鼓劲,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
最后,在建设和完善班级生活规则平台时,我们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一是具体化。太抽象笼统的规则,会使小学生感到困惑。我们应采取具体化法则,使他们长大后,也习惯于行为规范化,善于遵守具体的规则。
二是规范化。班级公共生活规则应当符合培养合格社会公民的要求。规则内容的依据是《中小学生守则》,并根据学校的情况加以细化或校本化、班本化,使学生更易接受。
三是民主化。只有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规则建设中来,才会有维护规则运行的内在动力,自觉用以规范自身言行。
四是渐进化。班级公共生活制度建设增强了学生的规则意识、自律意识和集体归属感,懂得了各项活动都要有规则,守规则才能顺利开展每次活动;明白了班级精神的体现需要人人为之努力。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要尽义务,懂得在行动上约束自己,逐步学会自律,进而明白参与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真正内涵。
当然,班级公共生活规则平台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随着小学生班级生活的参与度逐渐提高,调整适合他们的班级公共生活规则,使之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完善成熟。
[参考文献]
[1]卜玉华.班级生活与公共精神的养成[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新型班级[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3]檀传宝.德育与班级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马兰霞.公民教育视野下“班级公共生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2010.
[5]赵志毅.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冯志兰 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小学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班主任带头人。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十佳班主任、上海市模范教师。曾获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小学组一等奖、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