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的凤翔泥塑传承现状研究

2021-10-12郝文婧赵婧杨聪

收藏与投资 2021年9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郝文婧 赵婧 杨聪

摘要:凤翔泥塑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民间手工艺术。近几年,在艺术界中渐渐掀起了一场关注民间艺术的风潮,使人们的目光逐渐聚焦于民间艺术。凤翔泥塑作为陕西民间手工艺文化的代表之一,寄托了泥塑村人民对富裕充实的生活的向往,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引领下,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力的保护,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进一步增强,本文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凤翔泥塑在发展传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凤翔泥塑

作为一种凤翔特有的手工艺文化,凤翔泥塑的存在不只是寄托了当地人民的传统文化情怀,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笔者及团队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当地村民,调查了凤翔泥塑的传承现状。本次研究以凤翔泥塑的传承现状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种研究方法,在凤翔县的泥塑村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实地搜集与考察,整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结合文献检索,把握凤翔泥塑的传承谱系及传承现状,并试图对凤翔泥塑的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凤翔泥塑的继承保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凤翔泥塑传承发展中存在问题

(一)家庭作坊式传承,生产规模小

在凤翔县的泥塑村,村民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从事泥塑制作、销售,将该技艺一直延续下去。这一形式有利于泥塑的技艺传承,能够保持作品的原创性。虽然泥塑村也创建了一些有关凤翔泥塑的特色文化机构,但是当地人依然习惯以传统方式制作和销售泥塑,这种现象也是由泥塑艺人多是老一辈人的现实情况决定的。在当地走访与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当地人(特别是老年手工艺者)不愿意公开泥塑的相关制作工艺,即使有教学环节也只是教授一些基础工艺,不涉及泥塑制作的核心工艺,这也对泥塑技艺的推广造成了阻碍。

(二)老龄化程度高

通过对当地人的访问和调查,发现从事泥塑制作的艺人,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包括最有名的制作者胡新民先生也已56岁。年轻人不愿意加入泥塑制作,传承老一辈的泥塑技艺,主要是由于这种工艺品价格低廉,无法带来高额的经济回报。同时,泥塑制作过程复杂、周期长、效率低,也是阻碍年轻人从事该行业的原因。

(三)宣传、保护手法单一

在凤翔泥塑的宣传上,凤翔县政府在凤翔县文化馆建立了陈列泥塑作品的民间美术展览馆,并利用现代电子媒体,把创作凤翔泥塑的全过程进行多媒体展示。但如果只是以普通的录制、剪辑和播放视频为主要的宣传手段,则这种方式也收效甚微。总体来说,当地的宣传手段依旧较少,影响范围不是特别大。

(四)泥塑的质量与其他工艺品相比略粗糙

当地出产的泥塑普遍存在质量差、质感不佳的问题。這是因为凤翔泥塑大多由家庭式作坊生产,其制作的生产用模具也很粗糙。尤其是近几年,泥塑艺人的人数锐减,也就出现了一些泥塑村的艺人利用模具批量生产和批量售卖的情况,于是,凤翔泥塑的独特性随着这种状况的普遍化而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在当地市场上流通的普通泥塑,这种大批量的产物失去了手工制作的灵魂。更严重的是,村中手艺高超并且颇有名气的泥塑制作者,渐渐收购村里闲散个体户的成品或委托第三方进行代工,泥塑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多数的凤翔泥塑家族逐渐走向衰落,凤翔泥塑的制作水平不断下降,质量良莠不齐,泥塑手工艺的传承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二、凤翔泥塑的继承保护方式建议

(一)泥塑技艺的传承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协作

要实现凤翔泥塑技艺的代代传承,不仅要依靠泥塑制作艺人自身,还要依靠政府、社会机构、企业、群众等外部助力。首先,老艺人要重视泥塑技艺的传承,积极创新泥塑技艺,主动培养继承人;其次,当地政府和社会机构应该加大对泥塑技艺传承保护的资金投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再次,媒体要加大对凤翔泥塑的宣传力度,扩大其影响力;最后,对于当地企业而言,可以适当地开展凤翔泥塑产品的商业化经营,但是要以凤翔泥塑技艺的传承为主,不要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二)采用数字化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世界的记忆”项目,其首要目标就是要推动文化遗产得到数字化保护。凤翔泥塑可以利用这个项目,申请数字化保护。数字化保护不是前文所提到的、使用数字媒体对凤翔泥塑进行简单的视频录制,而是要对凤翔泥塑代表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分析,使用数字化手段建设多媒体平台,利用新闻媒体、社交平台等融媒体平台完善宣传渠道。对凤翔泥塑宣传手段的创新,也可以借鉴已有的技术和经验,如借鉴陶瓷、国画、书法等文物保护类App的成功案例。凤翔泥塑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制作类似的App,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媒体进一步宣传凤翔泥塑。

(三)严格管控质量

凤翔泥塑艺人应该加强对泥塑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的影响力。首先,可以由当地的泥塑管理协会统一制定凤翔泥塑的质量标准,保证凤翔泥塑的产品质量;其次,在泥塑制作的流程中增加质检环节,由专人负责泥塑质量的检测。

三、结语

2006年5月20日,经由国务院批准,历史悠久的凤翔泥塑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的四大泥塑家族,如今只剩下胡深一家在继续从事泥塑制作,而其他泥塑家族和手工艺人则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对泥塑技艺的坚持。随着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陕西凤翔泥塑的传承现状仍不容乐观,泥塑发展过程中的传承问题、质量问题、市场问题、效益问题等仍需要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

基金项目

2020渭南师范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xk011)。

作者简介

郝文婧,1999年9月生,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历史专业2018级在读本科生。

指导老师:杨敏

参考文献

[1]杨萍. 凤翔泥塑当代变迁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

[2]孔军.文化生态视域下凤翔泥塑发展内卷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化学刊,2021(3):14-16.

[3]周璇.“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J].艺海,2020(3):117-118.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