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SA分析的生长军官任职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2021-10-12丁飞范加利王正王云翔
丁飞 范加利 王正 王云翔
摘 要 课程内容是达成课程目标的基础,针对军队院校生长军官首次任职课程的内容构建问题,提出以专业第一任职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KSA)分析为前提,以提升学员综合能力为重点,构建技术、业务和理论三合一的内容体系,并以某新开专业舰载机调运保障与指挥课程为例,具体阐述任职课程内容的选取和加工过程与方法。
关键词 KSA;任职课程;课程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22-0044-03
0 引言
随着新一轮军队院校教育调整改革的推进,军队院校生长军官培养模式随之调整,培养模式从原来的“合训分流”“直通车”模式统一到当前的“学历教育与首次任职培训深度融合”模式。各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专业背景、首次任职岗位课程模块,其中首次任职岗位课程与过去的任职培训课类似,专业背景课则相当于普通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学科专业课程。人才方案调整后,因授课对象、培养目标的调整,绝大部分首次课程的内容体系需要重塑重构[1]。对标新时代党的“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教育方针,对照教育部提出的金课建设标准,对比任职教育课程提出的“贴近部队、贴近岗位、贴近实战”的原则,面对日新月异的军事装备和军事训练实践,特别是新型作战力量的出现,如何构建满足新时代新开专业生长军官培养需求的首次任职课程内容体系,成为当前课程建设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 首次任职课程的内涵与特点
首次任职课程在学程上属于高等教育,一般开设于本科阶段的大三、大四;在课程性质上属于职业教育,其课程目标等同于任职教育。朱如珂在《军校任职教育的系统探索》中对任职教育的表述为:任职教育是指以获取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任职教育的教育内容紧紧围绕岗位所需开设。教育内容是指在任职教育活动中教育主体为达到教育目的而向教育客体传授的特定信息,是旨在提高任职能力的各种教学模块。
首次任职课程本质上属于具有军队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实用性与定向性、兼容性与综合性,多样性与应变性。实用性与定向性是指首次任职课程内容要与本专业所对应的部队岗位紧密相关,是部队战训成果和经验的积累,是专业领域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具有实用性的结构特点;军队院校开设的本科专业往往面对一个岗位或几个岗位群,一门任职课程往往就对应部队的一个岗位,具有鲜明的定向性。兼容性与综合性是指课程内容以工作岗位所需技能为准则进行开发,某一门课程可能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具有兼容性的结构特点;而且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需要多种形式的教学媒体呈现、传递,具有综合性的结构特点[2]。多样性与应变性是指军事实践不断发展,课程内容必须进行更新与调整。
2 KSA分析方法
KSA(knowledge, skill and attitude)分析是美军教学系统开发/训练系统方法(instructional systems deve-lopment/systems approach to training,ISD/SAT)中的第一个步骤,即训练需求分析。ISD/SAT起源于1975年。1975年,美国陆军委托佛罗里达大学在ADDIE模型基础上开发联合军种教学系统化模型(IPISD),它将军事训练过程系统地划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控制五个阶段,这与ADDIE基本一致[3]。1997年,美军出台MIL-HDBK-1379,随后又出台更新版本MIL-HDBK-29612,全方位指导相关人员从事军事训练系统开发,其核心内容就是ISD/SAT。
ISD/SAT中的第一阶段是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岗位工作、作战文书、战斗方案、使命任务等。美军认为:军事人员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是影响军事活动能否实现的主要因素。ISD/SAT特别强调用KSA来分析受训对象的素质,通过比较受训对象已有KSA水平和所承担任务对KSA的要求,确定训练需求以及满足训练需求所需的资源。同时,ISD/SAT还规定了详细的分析项目,从而确保训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4]。作为任职课程的内容开发,该套方法同样适用。
在进行KSA分析时,要针对具体岗位或岗位群开展,区分通用要求和本门课程需解决的特殊KSA要求。对于生长军官而言,其第一任职为部队初级指挥管理或技术军官,他们是我军干部队伍的基础和主体,主要职责是指挥作战、组织训练和教育部队。新时代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需要指挥员集政治工作、作战指挥、组织训练、技术保障于一身,要既懂技术,又懂战术;既懂指挥,又善管理;既能快速驾驭现有装备,又能熟练指挥。总之,要做到军政兼通、指技合一、指管融合。其中技术、战术、指挥与管理都是任职岗位课程要培养的。
3 任职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思路
对于生长军官首次任职岗位课程,应当按照“更新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素质、胜任岗位”的总体思路,设计和开发课程内容。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 着眼岗位需求,加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也就是说课程内容应该来源于第一任职岗位工作内容所需的KSA。一般来说,岗位所需的知识内容较多,包括装备原理、维护、操作、使用、管理,以及崗位业务相关的规定、程序、常识、方法、思路等,对于内容选择加工要突出着眼于解决部队重大现实问题和核心业务,着眼于高素质人才培养,在高起点上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应按削枝强干的原则,突出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等重大现实问题。此外,要努力解决好“五个贴近”:一是贴近军事斗争准备的实际;二是贴近科技练兵实际,做好战训成果的转化;三是贴近学科专业前沿,以课题研究牵引教学内容更新;四是贴近任职岗位需求;五是贴近学员实际,满足基本内容要求的基础上,为学员开展本专业领域的深入学习搭桥铺路。
3.2 打破学科壁垒,突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任职课程面向的是岗位能力培养,岗位工作所使用的装备、系统是现代科学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往往涉及机、电、液、网等多种技术,且专业业务往往蕴含管理学知识,因此,首次任职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是必然也是必须坚持的原则。构建内容时应以问题、以工作、以装备为主线构建内容体系,将多学科知识融入各个课程模块中。
3.3 紧贴岗位实际,注重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首先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内容的融入,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其次要加大实践课时比重,创造学习环境,让学员在解决具体问题中获取知识、内化能力。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当前,方兴未艾的世界军事变革,从本质上讲是以新思维和新观念开创未来的军事创新过程。各国设计未来的军事竞争,是一场军事创新的竞争,谁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不竭的创造力,谁就拥有竞争优势。
所谓创新能力,主要是指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正确地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5]。创新能力是军事人才素质的最高要求,是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关键。信息化战争的较量,促进了大量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并日益呈现信息化、智能化、网络一体化的趋势。没有军事信息领域的创新型人才,就无法熟练掌握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无法创造和有效运用信息战作战战法,更无法驾驭信息化战争。这就要求信息化战争军事人才在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具有对知识的分析、加工及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军事发展的灵魂。创新是设计未来的根本性要求。任职课程开发要以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指针,着重设计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为学习者提供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课程平台[6]。
4 舰载机调运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4.1 课程培养目标
舰载机调运课程是随航母而生的一门任职岗位课程,是旨在培养学员从事舰载机调运保障组织与管理能力的一门首次任职岗位课程。根据其出口岗位的KSA分析,该门课程的培养目标确定为:
1)运用装备原理,快速解决调运保障中遇到的装备故障,指挥所属人员快速恢复调运作业的能力;
2)根据初始条件和调运保障基本知识,合理制定调运保障方预案的能力;
3)根据调运作业过程中的相关态势信息,综合分析、恰当指挥,确保调运作业安全、高效的能力。
4.2 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课程内容设计上的总体思路是:以航母编队战斗力生成对调运保障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为牵引,以舰载机调运保障作业的组织与指挥为主线,充分考虑生长军官的个体需要和长远发展,适度引入舰载机甲板优化调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拓宽、加深舰载机路径与调度方面的知识,按照“调运装备技术—调运作业保障—调运优化理论”三大模块构建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中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4.2.1 以制约舰载机调运作业的关键因素为重点,使得装备技术内容详略得当 舰载机调运专业涉及的装备型号多、杂,包括大型舰基机电液混合型装备三台(套)、指挥信息系统一套、保障车辆两型、系留设施若干、牵引附属设备若干。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学习如此多的装备原理,是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时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难题。针对该问题,课程组以能够影响舰载机调运作业正常开展的关键某两型设备作为重点进行详细介绍,对于其他装备则以技战术指标、基本原理和维修保养要求为重点进行简要介绍,深入的原理则通过线上资源的形式提供,较好地解决了内容广度与深度的协调问题。
4.2.2 优化加工战训成果,以案例和想定为载体整合调运作业知识 调运专业军官应该掌握大量的该领域的知识、规定和程序,这些内容大多属于识记性知识,对于本科学员而言,属于自己学习就能掌握的。为此,课程组在组织该部分内容时,以部队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读,使得学员加深对规定、程序的理解,通过想定作业,为学员提供实践环境,促成其知识内化、形成能力,在实作中体会获得感,通过作业成果的呈现促进创新意识培养。在案例和想定中融入调运专业所需要的团结协作、安全第一、效率至上的专业素养。此外,还将部队的故障事故案例总结成寄语、提示等信息融入教材,进一步贴近岗位实际。
4.2.3 科研引领内容更新,内容来源于部队,更高于部队 舰载机调运保障是以装备为基础、以运筹规划为核心的一项业务,其根本目标是安全、高效地实现航母上舰载机的转运,岗位工作中经验性的知识较多,如果不能从原理上分析清楚每一决策背后的科学依据,学员很难内化知识,也难以促进该专业的发展。课程组在课程开发中非常注重科学研究对课程建设的促进作用,并注重科研成果往教学内容的转化:
一是长期跟踪舰载机调运领域的科研现状,积极吸纳先进成果写入教材;
二是开展专题研究,比如进行舰载机牵引系统运动学建模研究、舰载机牵引系统路径规划研究、舰载机调度研究等,将这些成果有机地融入教材和课堂,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
5 结束语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做好课程内容的优化、选择和加工是开展课程建设的关键。对照新时代金课标准,理清生长军官首次任职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思路和方法,加强每门课程的针对性设计,对于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在具体实践中应当牢固树立“五贴近”标准,确保课程内容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李现平.军队院校教育转型六议[J].继续教育,2012,26(11):11-15.
[2]穆中国,白雪莲,梅建庭.军事院校任职专业实战化教学和训练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2016,30(11):64-66.
[3]張文宇,贾希胜,宋文渊.装备保障训练系统设计理论研究综述[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08(4).
[4]汤晓华,吕景泉,洪霞.基于职业能力的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系统化模型建模与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32-35.
[5]甄良,康君,英爽.建构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4-18.
[6]罗从文.生长军官岗位任职课程改造的思考[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20(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