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地区早春彩色马铃薯设施高效栽培技术
2021-10-12张金龙
张金龙
(安徽和县农业农村局,230028)
张金龙(1983-),男,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栽培技术研发、推广工作,电话:15656536598
马铃薯作为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还具有特殊的风味和口感,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除了常见的白、黄色品种外,还有一些彩色马铃薯品种,如紫色或红色,彩色马铃薯不仅颜色鲜艳,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符合当代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要求,市场前景广阔。和县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其境内有一半耕地为长江冲击平原砂质壤土,耕作层深厚且有机质含量丰富,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绿色原料供应基地,非常适宜开展早春彩色马铃薯设施栽培。安徽省马铃薯栽培一般12月下旬次年1月上旬播种,4月下旬收获,此时南方马铃薯已收获完毕,北方正值播种季节,彩色马铃薯销售价格一般可达4~5元/kg,每1 hm2产量20 t左右,667 m2产值近万元。春马铃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提早上市,经济收益较高,现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现将其设施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种薯选择与处理
1.1 种薯选择
马铃薯早春设施栽培需选用早熟、优质、丰产、抗病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脱毒生产种薯,可选择中薯红3号(红心)、黑金刚(紫心)等品种。相比传统种薯,脱毒种薯具有出苗早、植株粗壮、根系发达、产量高等优势。种薯要求表面光滑、大小适中、无病斑、无虫洞。
1.2 播前晒种
播种前7~10 d对种薯进行暖种和晒种,在15~20℃阳光充足的室内、温室、塑料大棚的地上铺2~3层,并且经常翻动,使每个块茎都充分见光。当露出芽眼时,切芽块播种,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复式日光温棚内10 cm处土层的温度不低于8℃,且湿度较大,土壤中恒定的温、湿度有利于种薯发芽。
1.3 切块
为了避免切块后腐烂,一般播种前2~3 d切块。根据芽眼的分布将种薯切块[1],切块使用的刀具用75%的酒精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做到一刀一蘸,每人两把刀轮流使用。每块种薯保证具有1~2个芽眼,薯块质量在30 g左右。
1.4 药剂处理
将切好的薯块放入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中浸泡3 min左右,然后捞出沥水,晾干备用。药剂处理可以较好地预防锈病、白粉病、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等,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促进出苗。
2 种植前准备
2.1 种植地块
选择地势平整、土壤疏松肥沃且透气性好的砂壤土。地块忌重茬和与茄科轮作,可最大程度避免病虫害的发生[2]。
2.2 设施选择
采用和县蔬菜技术指导服务站自主研发的复式日光温棚(GP-9523)作为设施棚体,跨度为9.5 m,土壤耕作层厚度为35 cm左右。
2.3 整地、施肥
于上年秋季整地效果最好,共8垄,垄宽80 cm,沟宽35~40 cm,耕深35~40 cm。实践表明,翻地越深越好,相比浅翻,深翻可提高产量30%左右。深翻可杀死大部分越冬病菌和虫卵,且深松可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降低有害生物基数。整地结束后施底肥,每667 m2施有机肥1.5~2.5 t,配施磷肥10~25 kg、钾肥15~20 kg,沟施或穴施于土层内。
3 播种
于12月下旬在复式大棚内播种,开6 cm深播种沟,单垄双行“Z”字形播种,株距8 cm。采用机械培土,黑金刚培土深度为8 cm、中薯红3号培土深度为10 cm,每667 m2种植4500株左右。种植后喷芽前除草剂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65 mL/667 m2。铺设滴灌,覆盖白色地膜,选宽90 cm、厚0.004 mm的超微膜。
4 田间管理
4.1 破膜引苗
播种后20 d左右陆续出苗,于晴天及时将地膜破孔放苗,引苗后用细土覆盖破膜口,覆盖厚度4 cm左右。
4.2 温度调节
气温18℃以上时,每天适时打开大棚两侧通风口,将棚温控制在白天18~28℃,夜间12~15℃。
4.3 肥水管理
水分充足是获得高产的必备条件。按照小水勤灌的原则,浇灌的最大水量不能超过垄顶。不同生长阶段,马铃薯对水分的需求量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精心调控。马铃薯播种至出苗阶段,土壤相对湿度需保持在55%~65%;出苗后20~25 d,匍匐茎开始发生,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为宜;块茎形成期要求土壤相对湿度保持75%左右;块茎膨大期保持75%~80%,每667 m2追水溶性肥料(16-6-30+TE)9~11 kg。马铃薯收获前7 d停止浇水。
4.4 覆盖地膜
因设施栽培密度较大,棚内不适宜二次培土,因此2月下旬时,在两垄间覆盖一层黑色地膜,选宽90~120 cm、厚0.008 mm的微膜,黑色地膜应将整个种植面完全覆盖,防止出现青头现象。
5 病虫害防治
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和“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早春大棚设施栽培马铃薯虫害较少,以晚疫病为主,种植时采用脱毒种薯,以防为主。晚疫病发病初期,每667 m2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6 g对水60 L,搅拌均匀后喷洒,每7 d喷1次,直到病害停止发展时为止。
采收
6 收获
3月底4月初,马铃薯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块茎很容易与匍匐茎分离时为最佳收获时期,具体的收获时间需要考虑市场行情,保证彩色马铃薯适时上市。收获前根据天气预报,保证采收时天气晴朗,土壤干爽。采用机械收获或人工挖掘[3],块茎翻出后要及时捡拾,并注意剔除病薯,尽量避免马铃薯机械损伤。采收后,用马铃薯秧遮荫,以免暴晒造成薯块物理损伤,对马铃薯进行分等分级后包装运输上市或贮藏。
经测定,2020年中薯红3号的产量为1550 kg/667 m2、黑金刚的产量为1650 kg/667 m2,按市场批发价7.0~8.0元/kg(2020年彩色马铃薯市场价格好)算,除去生产成本,667 m2纯收入近7000元,经济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