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市蔬菜集约化育苗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21-10-12黄歆贤王良德邹文武林华赵佩欧

长江蔬菜 2021年18期
关键词:集约化温州市种苗

黄歆贤 王良德 邹文武 林华 赵佩欧

2019年温州市蔬菜播种面积6.93万hm2,产量165.37万t,产值37.84亿[1],是实现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育苗是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环节,也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推进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环节[2]。目前,温州市本地蔬菜种苗供应缺口大,远不能满足当地蔬菜生产需要。以番茄为例,温州市番茄苗年需求量约1.2亿株,2020年番茄集约化育苗供苗量在6000万株左右,供不应求,苍南、平阳等地番茄种植户纷纷从福建、山东等地购苗。林辉等[3]研究发现,近几年苍南县番茄种植户外地年购苗量达3000多万株,占全县栽培面积的30%以上,存在外购种苗质量参差不齐、品种不对路、嫁接苗带病严重、种植户异地维权困难等问题。为了推动温州市集约化育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就温州市集约化育苗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温州市蔬菜集约化育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温州市蔬菜集约化育苗发展现状

近年来,温州市高度重视集约化育苗产业发展,以项目实施为主抓手,承接浙江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省、市两级蔬菜产业技术项目和温州市种子种苗科技创新专项,开展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重点开展了优良砧木品种筛选、穴盘育苗基质配方筛选、工厂化嫁接育苗及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有力推动了蔬菜育苗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建立了一批集约化育苗基地。

1.1 育苗能力与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温州市蔬菜集约化育苗于2014年开始兴起,2014-2016年处于萌芽阶段,年总育苗2000万株以下,育苗中心40家以下,其中年育苗能力超过100万株的企业仅2家。2017年集约化育苗产业开始提速,出现了一批自繁自育为主的花椰菜育苗场和简易大棚床架式番茄嫁接育苗场(中心),年总育苗量跃升至6945万株,育苗中心数量达到102家,其中年育苗能力超过100万株的专业化育苗场5家。2018年全市集约化育苗总量高达8693万株,育苗中心达233家,其中年育苗量超过100万株的专业化育苗场7家。温州市集约化育苗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除年育苗能力超过100万株的几家专业化育苗场外,绝大多数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为自用自育的简易式育苗场,即利用穴盘、基质在较好的育苗设施条件下进行集中育苗,其设施设备和育苗方法大多较为简陋。

2019-2020年,随着育苗场(中心)的增加,育苗企业间竞争加剧,同时劳动力和物料成本上涨,种苗价格下降,导致育苗场(中心)利润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开始倒逼育苗场(中心)转型升级。集约化育苗产业开始由低、小、散的简易式育苗逐步向集约化、商品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育苗场(中心)数量逐渐下降,而专业化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数量开始增加,2020年全市年育苗能力在100万株以上的企业共有10家,其中,集约化育苗能力超1000万株的企业有3家,分别是温州意达种苗科技有限公司、温州市神鹿种业有限公司、苍南县爱生种子科技有限公司,集约化育苗总量达1.08亿株。

1.2 培育了一批专业化育苗主体

截至2020年,温州市初具规模的育苗企业有117家,年育苗量超过100万株的企业有10家,主要集中在瓯海、瑞安、苍南、乐清等蔬菜优势产区,在满足周边农户种苗需求的同时,部分种苗销往丽水、台州、福鼎、金华等地区。

温州市年育苗量超过100万株的育苗场(中心)主要分为大型现代化育苗中心和专业化育苗场2种类型[2]。大型现代化育苗中心指按照现代育苗设施要求建造,配备通风系统、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精量播种流水线等先进育苗设备,开展穴盘基质育苗商业化生产,具备周年育苗能力。年育苗能力超过500万株的育苗中心,有温州意达种苗科技有限公司、温州市神鹿种业有限公司、温州信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苍南县爱生种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其中,温州意达种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由温州市苍南县政府和福建意达科技公司共同出资投建,总投资超1亿元,年育苗能力达5000万株以上,是浙江省最大的蔬菜种苗繁育基地。

专业化育苗场指围绕温州市番茄、花椰菜等主导产业,实现番茄嫁接苗、花椰菜实生苗等专业化生产,为番茄、花椰菜产业生产基地提供商品苗订单生产的育苗场,如浙江直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瑞安市上郑花菜专业合作社、瑞安市九里红果蔬专业合作社、温州肇丰种苗有限公司等。

1.3 聚焦主导产业,嫁接育苗比例高

番茄套管嫁接育苗

花椰菜和番茄是温州市蔬菜种植的主导产品,其中花椰菜栽培面积0.67万hm2、番茄栽培面积0.41万hm2,约占温州市蔬菜总面积的15%。温州市根据蔬菜产业布局及集约化育苗产业基础,立足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茄果类和甘蓝类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目前,温州市培育的蔬菜苗主要为茄果类(番茄、茄子等)、甘蓝类(主要是西兰花、花菜、甘蓝等)、西甜瓜和其他瓜类(瓠瓜、丝瓜、黄瓜等),分别占蔬菜集约化育苗总量的75%、19%、4%和2%。茄果类集约化育苗主要分布在苍南县、文成县、龙港市、鹿城区和瑞安市,甘蓝类和西甜瓜集约化育苗集中在瑞安市、乐清市、龙湾区,其他瓜类集约化育苗分布在瑞安市和瓯海区。

随着设施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温州市设施栽培基地土壤连作障碍日趋严重,枯萎病和根结线虫病等病害大发生,严重影响基地效益和产业可持续发展[4]。采用嫁接育苗技术能有效克服土传病害、土壤理化性状劣变等因素导致的土壤连作障碍,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实现肥药双减。随着嫁接方法的不断改进和砧木品种的选育与推广[5],温州市嫁接商品苗量不断增大。2020年,温州市西甜瓜、茄果类、瓜类嫁接苗分别占各类蔬菜集约化育苗量的95.65%、64.46%和55.22%。

1.4 育苗企业经营模式多样化

当前,蔬菜集约化育苗场(中心)经营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纯商品苗订单模式。即育苗场(中心)自主选择砧木等品种,按照农户订单,统一安排育苗,确保品种质量和幼苗素质,农户预约上门取苗或集中送苗到户[6],一般预先收取20%~30%的育苗定金,大型现代化育苗中心如温州意达种苗科技有限公司、温州市神鹿种业有限公司、温州信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基本采用该模式。

二是“来料加工”的代育模式。即农户自主提供作物种类和品种,育苗场(中心)按照客户指定的移栽时间提供幼苗代育服务,保证育苗质量,幼苗定植后再收取一定费用[6]。

三是自主生产模式。即育苗企业根据市场预测,统一规划育苗茬口、种类,面向市场自主销售,如温州肇丰种苗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种子企业转型优势,统一选择企业自有种子品种开展自主育苗销售业务,既保证了幼苗质量,又拓展了企业经营业务。每一类生产模式均有一定的风险,订单生产风险主要来自育苗企业自身的育苗技术,自主生产风险则主要来自秧苗市场的不确定性[5]。无论采取哪一种生产方式或几种生产方式并存,育苗基地均需开展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原材料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种苗质量,防范市场风险[5]。

1.5 配套技术日趋完善

2015年以来,温州市承接省、市两级蔬菜产业集约化育苗技术项目7项、浙江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1项、温州市种子种苗专项2项,建立集约化嫁接育苗示范基地8个,针对白啄瓜、番茄、黄瓜、茄子等作物开展了砧木品种引进、基质配比筛选、工厂化嫁接育苗及配套栽培技术等一系列研究,总结了《白啄瓜嫁接育苗及栽培技术手册》《浙南番茄套管嫁接生产技术》,参与研究并制定了浙江省茄果类蔬菜穴盘苗生产操作技术规程。针对温州地区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重,青枯病、枯萎病、根腐病高发等特点,筛选出了番茄砧木品种,如浙砧7号、浙砧1号、爱好,黄瓜嫁接砧木品种如火凤凰,西瓜砧木品种如日本强势葫芦和超丰F1,白啄瓜砧木品种思壮2号、信甜砧1号等。开展封闭型人工光照育苗系统下智能型LED灯工厂化育苗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筛选出了适合温州市白啄瓜全封闭式工厂化育苗智能型LED灯管,解决了冬春低温弱光环境下白啄瓜育苗光照调控难的问题,示范推广了潮汐式育苗、电热线加温等多功能蔬菜育苗床,自主研发的多功能蔬菜育苗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2 存在问题

2.1 育苗规模偏小,设施装备差

低温、寡照、高温、高湿等条件对蔬菜秧苗培育影响较大[7],因此集约化育苗对设施设备要求较高,育苗场(中心)建设一次性资金投入较大,投资回报率低[3]。胡美华等[2]研究认为,从育苗场(中心)运转的经济效率和稳定性方面考虑,育苗场(中心)最佳建设规模为育苗能力5000万株左右,对设施设备水平也有较高要求,投资额一般在1000万元以上。温州市集约化育苗发展较晚,多数育苗场(中心)主要由家庭成员参与管理,建设资金全靠自身投资,育苗条件简陋,缺少催芽设备、精量播种机、嫁接愈合室、嫁接工作台、移动苗床等现代化育苗设施设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8]。

2.2 设施周年利用率低,单位面积产出率有待提升

受冬季低温寡照、夏季高温高湿等气候条件限制,温州市育苗场(中心)每年只能育2~3茬苗。同时,受企业自身定位影响,浙江直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瑞安市上郑花菜专业合作社、瑞安市九里红果蔬专业合作社等番茄、花椰菜育苗企业1 a仅育1季番茄或花椰菜商品苗,育苗温室每年闲置8~9个月,设施设备周年利用率低,光、温、能源等资源效益难以充分发挥[7],单位面积产出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甜瓜集约化育苗管理

2.3 劳动力成本上升,专业技术人员紧缺

集约化育苗尤其是嫁接育苗是一项技术性强且劳动密集型产业。据温州市番茄集约化育苗成本调查显示,番茄育苗各项成本支出中用工成本仅次于种子成本,占比达14.07%,同时受嫁接育苗机械化水平低的限制,番茄嫁接苗人工成本高达20.73%,较实生苗育苗成本高13.31%。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用工荒”和“用工贵”问题越来越突出。现有的蔬菜育苗技术人员和嫁接工人基本来自当地农民,文化程度低且基本未经专业技术培训,主要依靠自身经验进行育苗操作和管理,肥水管理方式粗放,难以满足集约化育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7,9]。各地育苗场技术人员普遍存在老龄化问题,技术熟练的本地壮年劳动力紧缺现象尤为严重,行业内缺乏年轻育苗管理技术人才,大部分育苗场(中心)需从山东等地协商引进专业嫁接队伍,用工成本进一步增大,且育苗茬口安排自主性受限,不利于蔬菜集约化育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缺乏行业标准,育苗风险较大

温州市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发展时间较短,品种选择、嫁接手法、苗床管理、壮苗标准、种苗质量等方面均缺乏一整套规范化的行业标准。同时,在集约化育苗基质、肥料、农药等投入品使用方面也缺乏统一标准[10]。当前,市场上基质、肥料、农药等品种繁多,育苗主体管理操作上往往各自为师,极易引发种苗质量纠纷。对育苗企业及农户进行责任界定的法律法规缺失也是制约蔬菜集约化育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短板之一[11]。

3 发展对策

3.1 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整合项目资金,大力扶持育苗场(中心)的建设[11]。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立足温州市番茄、花椰菜等优势蔬菜产业,引导育苗基地建设、提升布局,组织成立温州市育苗产业联盟,带动集约化育苗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政策引导,税费优惠。加紧制定育苗产业相关政策,如育苗企业相关税收优惠,将蔬菜育苗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对育苗设备购置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或对育苗企业实施贷款贴息等[11]。

三是资金导向,完善设施设备。有效整合项目资金,引导育苗场(中心)按照《蔬菜集约化育苗场建设标准》(NY/T 2442)开展设施建设,配置环境调控装备和各类育苗机械化装备如精量播种机、喷滴灌设备、全自动嫁接机、基质搅拌器、可移动苗床等,为实现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12]。

3.2 推进蔬菜育苗技术研究,提升设施单位面积产出率

加强蔬菜集约化育苗试验研究,围绕育苗基质配制、秧苗肥水管理、嫁接育苗技术、秧苗标准、秧苗质量保持、配套栽培技术等主要技术环节[13],农科教产学研联动,共同推进集约化育苗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总结集成蔬菜集约化育苗关键技术规范。以合作社和育苗企业为主体,成立育苗产业联合体,科学安排茬口,统一品种,规范应用标 准 化 育 苗 技 术[2,8],提 高 土 地、设施、设备、能源、人力、光照、肥料等资源利用效率[7],以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设施单位面积产出率。

3.3 增强设施自动化,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一是注重育苗关键设备的引进和研发[11],通过多学科协同创新,推进“5G”、物联网、数据传输处理、终端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农艺农机融合。如引进精量播种生产线在基质装盘、精量播种、穴盘覆盖喷淋等技术 上实 现“机 器 换人”[2,11],降 低劳动成本支出,提高育苗效益;采用设施物联网系统,在育苗环境监测、水肥一体化等方面实现远程调控[11]。

二是强化技术培训。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指导和技术示范等方式,着力开展集约化育苗技术培训,提升育苗技术人员和嫁接工人专业素质,培养温州市蔬菜育苗技术支撑团队,加快蔬菜育苗技术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进程[14,15]。同时,推进育苗专家和高水平育苗技术人员间的交流合作;遴选一批现代化育苗场(中心)作为示范样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鼓励青年农业技术人员进入蔬菜嫁接育苗行业,提升育苗行业技术人才水平[9]。

3.4 制订蔬菜育苗行业标准,提升企业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及时制订行业标准。因地制宜,整合行业先进适用技术和发展经验,围绕育苗设施结构、嫁接技术、秧苗质量、秧苗运销等关键环节[13],编写育苗基质标准、壮苗质量标准和育苗环境调控规程、病虫害综合防控规程等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16]。同时,建议进一步完善农企双方责任界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效解决蔬菜育苗行业农企纠纷[11]。二是提升企业管理服务水平。育苗企业应当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积极完善育苗生产管理制度,做好农资购买入库、浸种消毒、肥水管控、包装运输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15],开展定植后技术指导等后续跟踪服务,进一步提升售后服务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集约化温州市种苗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温州市神鹿种业有限公司
秋季蔬菜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探究县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实践分析
小小种苗不简单 一年赚回上百万
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研究
高锰酸钾在种苗上的应用
温州市瓯三垟灯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