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思政建设
2021-10-12邵继荣
邵继荣
(南京大学 大学外语部,江苏 南京 210008)
一、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融入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时代背景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听说课的重点是英语听力与口语技能的培养,以及与之相关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传授。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及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不断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意义日趋明显。除了需要完成英语技能训练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基本学科功能之外,大学英语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爱国情怀和正确价值观的培育,把英语教学转向真正的英语教育。[1]
“课程思政”并非一门或者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指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基本含义是:大学的每一门课程除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之外,均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近年来教育部在高等院校大力推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要求教师把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不同具体课堂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大学英语听说作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周期长、覆盖专业广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年轻学子的生活,既能丰富英语课程的内涵,又能赋予传统思政教育鲜活的生命力,实现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
(二)学生需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了解他们对于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融入思政建设的态度和意见,笔者在学期开始前针对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做了一项有关“大学英语听说课程融入思政建设”的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大学英语听说课中融入思政建设是否有必要
表2 希望融入听说课堂教学的思政材料
如表1所示,高达84.76%的学生认为在英语听说课中加入思政内容“很有必要”或“有必要”,12.3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只有2.8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如表2所示,共有74.56%的学生希望英语听说课中加入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62.49%的学生有兴趣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49.8%的学生想要学习国内外时政英语要闻;21.85%的学生选择增加“其他”思政内容,比如有关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等方面的英语听说。
课程结束后,对这批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8.09%的学生认为英语听说教学中的思政内容对他们的成长有不同程度的正面影响。
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中融入思政建设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并认为能够从中获益。
二、具体教学实践
语言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载体和传播媒介。作为语言类课程,大学英语听说课不仅要传授英语语言知识,更要传授背后代表的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广大英语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育人纳入课程教学目标,并在教学材料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加强思政建设。具体实践操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在教学材料中增加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教材是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推进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应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有关中国及文化内容的材料。高度的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和伟大复兴的基础。在英语听说课堂上,通过增加有关中国文化内容的教学,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优秀之处,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
针对听说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先从语言输入着手,选取国内外主流媒体的相关视听报道,用作教材之外的补充教学内容。篇幅短小的音视频资料,比如北京奥运期间的英文宣传短片,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语音语调的朗读,并进行背诵或者配音练习。篇幅长一些的资料,比如美国探索频道播出的纪录片《习近平的治国方针:中国这五年》(China:Time of Xi)及BBC 录制的系列纪录片《中国故事》(The Story of China)等,可以设计成听力的精听泛听练习,或者小组讨论、要点复述等口语活动。
对于英语听说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多组织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语言输出训练,比如,布置学生以小组活动方式在课上轮流进行“中国文化口头汇报”;也可以依托学生的应试需求,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比如,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自2013年以来对翻译题型做了调整,从以往的单句翻译改为段落翻译,翻译内容都是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经济、科技等体现中国特色的信息和知识。[3]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可以选取类似的段落内容,让学生进行口译练习。
通过这些主题涉及中国文化各个方面的听说活动,把有关中国及文化的介绍和评述自然而然地融入英语学习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表达,更可以唤起他们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二)对比东西方文化,探源文化差异,讲好中国故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及人民想要了解中国、增进与中国交往的需求日益高涨。但由于文化差异,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误解与偏差。澄清误解、消除偏差的第一步是充分了解差异。传统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包含有关英语国家文化介绍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对涉及的西方文化进行全面分析与解读,并通过与中国文化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差异,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中西文化与价值观,培养他们包容多元文化的国际视野。比如,在学习西方节日主题的单元,可以让学生对比东西方传统节日习俗的异同,以及这些习俗背后蕴含的宗教历史渊源等;在讲授有关饮食主题的单元时,布置学生整理收集东西方饮食禁忌及餐桌礼仪的不同。
在充分探源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多方面培养学生向世界讲述中国文化、让外国人更加理解中国文化的能力。笔者曾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开展主题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的活动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采访在宁在华外国人,了解他们在中国生活时最难以理解适应的问题或现象是什么,并给予分析和解释,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及文化。学生可选择从西方主流媒体的影视作品或新闻报道等中搜找对中国文化或国情有理解偏差的内容,指出其中的错误并予以改正。活动完成后,各小组在课堂上总结汇报。该活动引起了学生极浓的兴趣,他们调查分析了西方主流媒体作品包括2020年好莱坞出品的影片《花木兰》、BBC有关中秋节起源的报道等。通过调查分析和课堂展示,学生不仅提高了英语的听说能力,还更加深入了解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时,更好地从听者角度进行了阐述解释。
(三)紧贴时代脉搏,引入时事教育
新一代大学生不能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郎,而应是把国家大事时时系于心间的国际型人才。笔者尝试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中引入最新的时事教育学习。比如,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可以给学生推送十九大报告的英文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从解读其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和句子入手,分析形式灵活的新时代话语的不同英语表达方式,最终真正理解报告的丰富内涵。也可以选取国家领导人答中外记者招待会,或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发布会的视频片段,在课上播放。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听说技能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
(四)在教学中加强隐形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与健全的人格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上不同的主题,强调发挥榜样作用,以典型范例为学生指引人生方向。比如,在学习有关“运动”主题的单元时,教材中选取了科比接受访谈的视频资料,在完成听力练习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讨论或角色扮演,从成功人士的经历中领悟成功无捷径、努力奋斗的意义及如何实现人生真正的追求与价值。
(五)开拓“第二课堂”,提高思政教育实效
英语语言学习和“课程思政”建设不应仅限于50分钟的课堂,教师应充分开拓“第二课堂”的课外学习。可以依托一些校内外的英语比赛,增强思政建设效果。比如,“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等,2020年的主题都是和中国文化及“讲好中国故事”相关的。通过鼓励指导学生参赛,学生在准备及比赛过程中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B站等网络平台,组织开展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学监督管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以利于他们完善个性、健康成长。
(六)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任何一门课程,若想把思政教育贯穿其中,则必须充分强化教师的思政意识,提高政治素养,广大英语教师更是如此。当代高校英语教师大多有海外学习或生活的经历,对国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等有一定的体会和了解。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述自己在国外的所见所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东西方文化差异,从正确的立场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及中国故事。大学英语老师要学习用“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政治素养武装自己,意识到英语课堂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更要在英语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现价值引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为人师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爱岗敬业,热爱教学事业和学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用个人魅力感染学生。
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思政意识及政治素养是英语课堂育人的关键因素和保障。只有关注和培养教师成为课堂思政教育的领跑者,才能真正实现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与课程思政的真正融合。
三、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院校立德树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大学英语教学在“课程思政”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之一[5]。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批判地进行西方文化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新时代中国国情教育,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有效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广大青年学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与洗礼,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英语语境中,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内容,学生们不仅可以理解西方文化的精髓,还可以掌握并传达中华思想文化和价值理念的能力。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思政建设,需要多维度、高效长期地加以实践与提高,并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和不同英语水平设计具体不同的教学方案。广大教师应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坚定文化自信,能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新型国际化人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