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ICU深静脉血栓预防率中的应用

2021-10-12董文栋岳燕周露李倩刘婧陈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3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血栓

董文栋,岳燕,周露,李倩,刘婧,陈骏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品管圈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工作性质类似的一线工作人员,自发组成一个团体,应用品管的建议统计方法,遵循PDCA循环,通过分析、解决并不断改进工作中发生的问题,最终达到业绩改善的目标[1-2]。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病症,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3],它是ICU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每年有超过20万患者死于DVT并发的肺栓塞。ICU DVT预防率等于进行DVT预防的ICU患者数除以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100%,DVT预防率是重症医学专业 医疗质量控制重要指标。因此采取集束化措施,提高ICU深静脉血栓预防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故我科于2016年7月11日至2017年1月14日开展了“提高ICU深静脉血栓预防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圈相关工具方法进行分析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ICU有开放床位25张,年收治患者约950人。ICU DVT预防率=(进行DVT预防的ICU患者数/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100%,符合该条件的纳入标准为①根据血管栓塞性疾病(VTE)风险评分≥2分;②预计住ICU时间大于3天;③患者及家属签预防VTE知情书。排除标准:①下肢开放性骨折或有关节活动禁忌证;②入科彩超检查已患深静脉血栓;③有身体残疾、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4严重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及严重下肢动脉硬化性缺血,并发有周围血管病变;本期活动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的患者。其中2016年7月18日至8月29日收集改善前采取床旁查检的方式查检患者150人次,进行正确的DVT预防患者55人次,预防率为36.6%。2016年11月至12月收集改善后采取床旁查检的方式查检患者150人次,进行正确的DVT预防患者124人次,预防率为82.66%。

1.2 方法

1.2.1 组建品管圈:2016年7月在“自愿参加,上下结合”的原则下,我科7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一名ICU医生和一名血管外科医生组成QCC小组,其中本科占78%,研究生占22%,成员平均年龄:27岁;平均工作年限:4.5年.由血管外科医生担任辅导员。主要开展工作及针对ICU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存在不足进行改进。通过头脑风暴法及民主投票选定圈名为救深圈。并设计寓意预防深静脉血栓,提高生存质量的圈徽Logo。

1.2.2 统一培训,提高圈能力:积极组织开展的品管新、旧七大手法,4M1E,具体实施方法及专项活动知识培训。由圈员进行圈能力评估并绘制活动的雷达图。

1.2.3 主题选定:通过进行头脑风暴,圈员成员提供5个备选主题,以评价法进行主题评价,共10人参与选题过程。依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进行票选,确定第一顺位“提高ICU深静脉血栓预防率”为本次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绘制甘特图,确定活动周期为6个月。每周按计划在手术室休息室召开圈会,时长1 h。严格落实各环节计划。

1.2.4 现况把握及目标设定:采用5W1H的方式,运用现场调查法在2016年7月18日至2015年8月29日期间于ICU病区对住院患者进行现场查检,具体结合ICU预防流程图,设计检查表,由圈员落实查检情况,以“正”字记录。查检汇总阶段,圈员依据未预防大致造成原因进行层别并分类为:物理预防缺失、标准预防不到位、评分不及时、未进行动态监测、未正确药物预防共五类,统计整理,得出最后数据:改善前(2016年7月18日至2016年8月29日)ICU深静脉血栓预防率=(55/150)×100%=36.60%。绘制柏拉图,采用80/20原则,明确重点改善对象为物理预防缺失、标准预防不到位、评分不及时(累计百分比80.26%)。在2017年1月14日前,ICU深静脉血栓预防率由36.60%提高至79.85%,设定理由:改善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 =36.6%+(1-36.6%)× 80.26%×85%= 79.85%。

1.2.5 要因分析:依据人、机、物、料、法,查找导致为何物理预防缺失、为何未进行标准预防、为何风险评估不及时的具体原因,绘制成特性要因图,见图1、图2、图3。由10名圈员,按差为1分,一般为3分,优为5分,逐条评选要因,依据80/20原则,将高于40分的项目选为要因。所得要因共6个,采用“三现原则”进行真因验证,真因验证结论为:①知识缺乏;②流程欠完善;③风险意识薄弱;④缺乏监管;⑤专业设施和人员缺乏五项为真因。

图1 为何物理预防缺失特性要因图

图2 为何未进行标准预防特性要因图

图3 为何风险评估不及时特性要因图

1.2.6 对策拟定:采取头脑风暴法,由于辅导员外出学习,暂优由9名圈员,按差为1分,一般为3分,优为5分,依据80/20原则,将高于108分的项目选为实施对策,选出:①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②建立、健全DVT评分、制度、流程;③多维度宣传全民动员;④依托三级质控体系的指导监督四项对策。

1.2.7 对策实施与讨论: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

(1)改善前:①ICU医护人员对DVT预防知识缺乏;②ICU医护人员对DVT危害性认识不足;③DVT相关知识考核合格率低。对策内容:①每周推送DVT防治相关文献科内交流;②上传DVT预防课件到群里供学习;③将DVT知识纳入科室培训及考核常规内容。效果确认:知识考核合格率由改善前34.43%增加到改善后的81.46%,对策有效。

(2)建立、健全DVT评分、制度、流程。改善前:ICU深静脉血栓流程、制度不完善。对策内容:①建立、健全物理预防相关流程、制度;②建立、健全标准预防相关流程、制度;③提高医生、护士的对流程的依从性。效果确认:预防率由改善前36.60%增加到改善后的68.50%,对策有效。

(3)多维度宣传全民动员。改善前:①医护、患对DVT预防重视度低;②DVT标准及物理预防措施耗时长,执行率低;③家属配合度低 对策内容:①与骨科、康复科的跨科合作;②床旁风险标识、制作宣传展板、健康教育手册;③进行科内DVT防控之星评选及表彰;④借助家庭探视平台,加强护患沟通。效果确认:标准即物理预防率由改善前40.00%增加到改善后的92.00%,对策有效。

(4)依托三级质控体系的指导监督.改善前:医、护对DVT预防措施执行力度差。对策内容:①依托医护责任小组对全科使用情况床旁指导;②质控护士每日重点关注;③护理总24 h关注;④护士长每周不定时抽查;⑤圈员每周四对在科患者预防情况进行查检;⑥将质控结果与当事人及质控组成员绩效挂钩。效果确认:流程依从率由改善前72.00%增加到改善后的95.00%,对策有效。

1.3 效果确认。包括:①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改善后预防率为82.66%,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改善前23456.56元/人降低到改善后19856.45元/人降低ICU人均住院天数,改善前(20±5)天/人降低到改善后(16±5)天/人。③有形成果:设计制作申报专利2项,发表论文1篇,成功申报院基金一项。④无形成果:圈员从Q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沟通协调、专业知识、活动信心、创新能力、电脑操作能力均有提升。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QCC活动开展后ICU深静脉血栓预防率显著提高,并持续改进。

3 讨论

3.1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ICU深静脉血栓预防率。通过一系列对策实施,ICU深静脉预防率由改善前率为36.60%(55/150),提高到82.66%(124/150)提高了46.06%,目标达成率为106%,实现了预定的目标。运用PDCA循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以进一步落实科室集约化管理理念。

3.2 制定了标准,推广性良好。本项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制定了:①ICU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预防流程图。②ICU医患沟通流程。③肢体功能锻炼流程。④宣传手册。得到了全院领导的重视,我们圈小组成员到其他临床科室宣讲,得到大力推广,已有骨科、乳腺外科等科室进行运用。对全院患者管理有安全操作指导。

3.3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益于提升圈员综合能力,增强团队合作及凝聚力。通过品管圈活动,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增强了科室成员的成本意识,加强了团队凝聚力,提升了一线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4]。今后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继续新的QCC活动,利用脑力激荡,群策群力,来解决我们护理工作中的难点和疑点,不断持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

3.4 局限性和展望。虽然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需要不断循环、持续性改进。对有的实施对策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涉及面广,实施难度很大。对于目前难以继续改进的对策,仍需要全体圈员的不懈努力和各方面协调。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