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三维重建对肺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果

2021-10-12邵艳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占位性三维重建内径

邵艳

(商丘市中心医院 CT室,河南 商丘 476000)

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肿瘤侵袭程度深,多错过手术最佳治疗时机,预后较差,因而在早期阶段鉴别肺内占位性病变性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肺癌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X线、CT等,但X线分辨率较低,误诊率及漏诊率较高,常规CT仅能提供解剖学信息,临床运用受限[1]。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方法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具有必要性。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通过提高空间、时间的分辨率,从需求出发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可更精确显示病灶大小、血供、与周边关系等情况,可反映组织病理变化[2]。临床多项研究证实,MS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内脏肿瘤的定性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3-4]。本研究旨在分析MSCTA联合三维重建鉴别肺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商丘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肺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42~71岁,平均(59.27±2.86)岁;28例有吸烟史,14例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病灶直径0.7~3.8 cm,平均(2.15±0.48)cm。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入院时经常规胸部CT或X线检查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②入院时接受MSCTA联合三维重建检查;③可获得组织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④检查前未接受化学药物、介入治疗等干预;⑤依从性良好。(2)排除标准:①呼吸、心脏运动伪影较大,导致图像质量不清;②对碘对比剂过敏;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④合并心、肝等重要器官疾病。

1.3 MSCTA检查方法MSCTA联合三维重建检查仪器为美国GE CT750HD多排螺旋CT机,检查前患者空腹4~6 h,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先行常规平扫,参数设置:电流80 mA,电压120 kV,层厚3.75 mm,矩阵512×512,球管旋转1周为1.5 s,显示野为35 cm。观察病灶形态、大小等,选定病灶最大层面,确定可重复性良好后开始行血管造影检查,采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前臂浅静脉注射非离子碘对比剂碘海醇(GE Healthcare AS,国药准字HJ20160023),300 g·L-1,总量按1.5 mL·kg-1计算,注射速率控制在4 mL·s-1,动脉期、静脉期与延迟期扫描时间分别为5、30、40 s。扫描结束后将原始图像传入工作站,然后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的图像中找出与CT图像相同层面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应用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获取结节与血管的二维、三维图像,三维重建的层厚为1~2 mm,层距为1~2 mm。

1.4 三维重建图像分析所获得三维重建图像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共同阅片,观察矢状位、冠状位的CPR、MIP、VRT图像,确定病灶强化程度与病变性质,确定支气管动脉位置(血管从体动脉出发,经肺门至支气管肺内则为支气管动脉),记录重建图像的支气管动脉数及支气管动脉内径。

1.5 组织活检及手术病理结果检查后,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症状、图像表现等给出临床处理建议,接受支气管纤维镜组织活检或接受手术治疗者术中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病灶定性时参照《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5]中相关标准进行判定。

2 结果

2.1 组织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80例肺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中,52例为恶性病变(小细胞肺癌13例,腺癌28例,鳞癌8例,其他3例),占65.00%(52/80);28例为良性病变(肺炎19例,肺结核5例,肺硬化性血管瘤4例),占35.00%(28/80)。

2.2 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组三维重建图像支气管动脉数及支气管动脉内径比较恶性病变组重建支气管动脉数多于良性病变组(P<0.05),支气管动脉内径大于良性病变组(P<0.05)。见表1。

2.3 MSCTA联合三维重建鉴别肺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以肺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作为因变量(恶性病变=1,良性病变=0),将重建支气管动脉数、左侧支气管动脉内径、右侧支气管动脉内径(均为连续变量)作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图1),结果显示,重建支气管动脉数、左侧支气管动脉内径、右侧支气管动脉内径单独及联合鉴别肺部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822、0.796、0.789、0.866,均有一定评估价值,当重建支气管动脉数取2.265个,左侧支气管动脉内径取2.125 mm,右侧支气管动脉内径取2.205 mm时,可获得最佳评估效能,且联合评估的价值较高。见表2。

表1 良、恶性病变组三维重建图像支气管动脉数及支气管动脉内径对比

表2 MSCTA联合三维重建鉴别肺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

3 讨论

支气管动脉是支气管壁和肺支架结构等的营养动脉,大多数肺疾病都会伴有支气管动脉形态、内径、分布和血流量的变化,且相关研究已证实肺癌的血供主要来源于支气管动脉[6]。因而通过观察支气管动脉情况对鉴别肺内占位性病变具有一定的价值。

MSCT具有高速和高分辨扫描能力,不仅可显示大解剖范围血管成像,同时可显示小血管精细成像,被广泛运用于多种疾病检查中[7]。MSCTA可直接显示支气管动脉及其他体循环分支血供情况,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可提高病变的分辨率,可立体直观显示走形迂曲的支气管动脉、细微的解剖结构,明显提升肺部血供成像质量,有利于临床医生更精确观察肺动脉及分支的病变情况[8]。

本研究结果显示,恶性病变组重建支气管动脉数多于良性病变组,支气管动脉内径大于良性病变组,初步提示MSCTA联合三维重建可有效显示肺部动脉供血情况,为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提供参考依据。支气管动脉是肺癌主要供血动脉,当发生恶性病变后,支气管动脉形态发生改变,其分支变多,管径变大,且恶性肿瘤增殖过程中释放肿瘤相关刺激性因子,可使肿瘤从邻近动脉中形成肿瘤血管,导致支气管动脉数进一步增多,支气管动脉内径扩大[9]。而MSCTA联合三维重建时运用CPR、MIP、VRT重建方法对MSCTA图像进行重建,其中CPR是通过人工描绘兴趣器官的中心线或自动跟踪三维轨迹获得重建图像,可显示支气管动脉分支与走形,MIP可显示组织密度,可反映支气管腔内外组织及毗邻关系,更直观显示细微的病理变化情况,VRT可显示支气管动脉及分支血供情况[10]。因此,应用MS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鉴别肺内良恶性病变。

本研究进一步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重建支气管动脉数、左侧支气管动脉内径、右侧支气管动脉内径单独及联合鉴别肺部恶性病变的AUC均>0.7,均具有一定评估价值,且联合诊断价值更佳。因此,临床可通过MS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肺部病变进行定性诊断。但是,MS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查需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对于碘过敏者无法接受此项检查,且重建后的图像需与原始图像相结合进行分析,操作者的技术、运动伪影等均可影响最终评估结果[11]。因此,临床鉴别肺内占位性病变性质时可联合其他手段进行综合评估,以此提高检查准确率。

综上所述,MSCTA联合三维重建可显示肺部供血动脉,有效鉴别肺内占位性病变的性质,为临床鉴别肺部病变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占位性三维重建内径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构建德阳地区健康儿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的研究#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三维重建的飞机机动动作库设计与可视化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ARFI 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