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抗栓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的效果比较

2021-10-12朱美勤袁俊杰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抗栓华法林氯吡

朱美勤,袁俊杰

(民权县人民医院 a.西药房;b.心内二科,河南 商丘 4768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以高致残率、复发率为特点的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狭窄引起血流中断,患者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异常,严重时可出现瘫痪、肺栓塞等并发症[1]。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属于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在发生心房颤动时,心肌收缩节律丢失,心输出量降低,心肌内皮细胞损伤,附壁血栓形成、脱落,阻塞脑血管。因此ACI患者并发AF的风险较高。ACI伴AF患者的脑梗死面积相对较大,且神经功能损害更为严重,患者预后相对较差。目前临床治疗ACI伴AF以药物为主。其中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栓素A2(thrombosane A2,TXA2)的合成,起到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氯吡格雷为P2Y12受体拮抗剂,其代谢产物能结合P2Y12受体,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2]。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单独使用时,阿司匹林的静脉血栓抗凝效果欠佳,氯吡格雷易发生药效抵抗,导致部分患者抗凝效果欠佳。华法林为香豆素抗凝剂,能够通过抑制凝血因子合成发挥抗凝效果,但由于华法林在应用中存在许多局限性,导致部分患者抗凝疗效不足,不利于患者预后[3]。鉴于此,本研究就不同抗栓药物治疗ACI伴AF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方案经民权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民权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6例ACI伴AF患者。(1)纳入标准:①ACI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AF诊断符合《内科学》[5]标准;②预计生存期≥6个月。(2)排除标准:①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心房扑动等其他心律失常;②合并糖尿病、恶性肿瘤;③凝血功能异常或血液系统疾病;④其他因素导致的可逆性AF;⑤对研究药物过敏。A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40~65 岁,平均(51.86±2.48)岁;病程1~8 d,平均(3.27±1.21)d。B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41~65 岁,平均(51.91±2.53)岁;病程2~8 d,平均(3.31±1.25)d。C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0~67 岁,平均(51.82±2.41)岁;病程2~8 d,平均(3.24±1.18)d。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A组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同时服用华法林;B组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C组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用法用量:阿司匹林(河北瑞森药业,国药准字H20173209)100 mg口服,每晚1次;氯吡格雷(石药集团欧意药业,国药准字H20193160)75 mg口服,每晚1次;华法林(上海上药信谊药厂,国药准字H31022123)1.4~2 mg,口服3 d,第4天起调整剂量为1~5 mg。

1.3 观察指标

1.3.1凝血功能指标 治疗前、治疗6 个月时,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UD-C2100型凝血分析仪(湖南优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测定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1.3.2神经功能 治疗前、治疗6 个月时,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6]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总分0~6 分。0 分为完全无症状;1 分为轻度症状,无残障,不影响工作生活;2 分为轻度残障,仅能处理个人事务;3 分为中度残障,生活需要协助,可自行行走;4 分为重度残障,需他人协助行走;5 分为严重残障,需他人持续照顾;6 分为死亡。

1.3.3药物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 记录患者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皮疹、肝肾功能异常情况(每2个月检测肝肾功能1次);通过门诊随访统计患者出血事件、心血管事件及脑血管事件。

2 结果

2.1 凝血功能指标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FIB均降低,APTT、PT均增加,其中C组FIB低于A组和B组,APTT、PT均高于A组和B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水平对比

2.2 mRS评分治疗6个月时,3组患者mRS评分低于治疗前,其中C组mRS评分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与B组患者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mRS评分比较分)

2.3 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治疗期间,3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B组相比,C组患者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增加(P<0.05)。见表3、4。

表3 3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表4 3组不良事件情况比较[n(%)]

3 讨论

由于ACI伴AF患者心输出量降低,可导致血液处于凝滞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不利于预后。目前临床治疗ACI伴AF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为主,早期的抗凝、抗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流状态,减轻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凋亡,有利于减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进而改善患者预后[7]。因此,分析不同抗栓药物治疗ACI伴AF的临床效果,合理选择抗栓药物,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阿司匹林能抑制环氧化酶,对花生四烯酸结合活性点位起到干扰作用,从而阻止TXA2的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8]。另外,血小板聚集主要与整合素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有关,当发生AF后,GPⅡb/Ⅲa纤维蛋白原暴露,导致血小板在暴露部位黏附聚集[9]。氯吡格雷经CYP3A4代谢后,能抑制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对二磷酸腺苷起到阻断作用,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但氯吡格雷的吸收与细胞色素P4503A4酶有关,加上药物剂量的影响,易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导致部分患者抗凝效果欠佳[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6 个月时FIB明显降低,APTT、PT明显增加,其中C组更为显著,说明三联抗栓治疗能够更显著地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分析原因,华法林为常用口服抗凝剂,能与维生素K竞争羧化酶,影响肝中凝血因子的生成,起到强效的抗凝作用,从而有利于减轻神经细胞损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11]。

另外,在治疗期间,3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B组相比,C组患者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虽然华法林能够发挥强效的凝血活性,但由于药物治疗窗较窄,加上受多种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如大剂量阿司匹林、青霉素,对环氧合酶活性起到抑制作用,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被增强,从而导致出血事件的发生[12]。另外,部分食物也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如蛋黄、绿色蔬菜及动物内脏等对维生素K循环起到干扰作用,且长期饮酒也会影响药物的抗凝作用,导致华法林的临床使用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与单一抗血小板联合抗凝、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比,使用三联抗栓治疗ACI伴AF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神经功能,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并降低患者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但出血风险相对较高。

猜你喜欢

抗栓华法林氯吡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低抗凝强度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的抗栓疗效观察
与华法林联用7大错误案例分析
AC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研究进展
聚焦心房颤动基础研究和上游防治中的亮点
质子泵抑制剂对华法林抗凝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